很多人看西游記,看的是師徒四人一路逢兇化吉、求取真經的快意,而有的人則看問題比較深入。一部分人探究佛法佛學,一部分人則是看重西游記之中階級性的問題。
為何只有孫猴子和唐僧被封佛?
今天要說的就是有關階級的問題,西行取經師徒四人加白龍馬,每個人都是戰功赫赫,可是為何只有孫猴子和唐僧被封佛呢?
首先要了解一下西天的階層,最高的就是佛,其次就是菩薩,再然后是羅漢。再看師徒幾人的結果,唐僧是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是斗戰勝佛,反觀其他幾個人就只是菩薩位而已,比起唐僧和孫悟空來低了一個階層。
取得真經
取經路上誰的功勞最大呢?當然是孫悟空無疑,他沖鋒陷陣擺平路上的妖怪,最后獎勵最高也無可厚非。可是反觀唐僧,一路上除了被抓還是被抓,功勞確實少得可憐,能力就更別說了,都不如豬八戒等人。
取經路上誰的功勞最大?
說唐僧是關系戶,本來就是如來佛座下弟子,去凡間取經無非是給他一個晉升通道而已。孫悟空之前是被天庭封的齊天大圣,好歹也是有名有分。可是悟能、悟凈二人前身還是天庭的高官呢,地位也不低。
而且要是按照以前的身份來說,豬八戒的身份高深莫測,有可能跟如來佛都是一個等級的,法力就更別說了,這要是按身份論老說,豬八戒當是封佛第一人啊。
天蓬元帥
這樣看的話,對于幾方人封位之事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實際上,封佛的標準就在于「佛」字。唐僧和孫悟空身上的佛性比起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來說,都要高很多。在說這個之前,要理解一下什麼是佛。佛就要普度眾生,有著大慈大悲之心,不管是認知還是行為都是要高于三界生靈的。
唐僧
按照這樣的解釋來看這一行取經人。第一個先說唐僧,唐僧確實沒有高超的本領,可是他最出色的就是有一顆悲憫之心。大環境之下,多少悲憫之心都被現狀而改變,可是唐僧的一顆悲憫之心從未更改,不管他遇到了多少妖怪,不管他遇到了多少危險,他的身上永遠體現出了兩個字「慈悲」。
唐僧
遇到惡到極致的妖,唐僧嘴里也總是掛著「善哉善哉」,遇到貧苦的人,唐僧也總能第一時間救濟,他沒有金銀只有一人一心,靠著一顆心打開西天大路。
他就像是在人間歷劫的佛,本身已經超脫世外,在歷盡人間疾苦還堅守本心,并且有所感化,更加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善。
孫悟空從出世懵懂,以一種「惡」走向一種「善」,從世俗人變成佛,他更像是一種看破紅塵之后走向成功的人。
孫悟空之前遇到妖怪,無論好壞一棒打死,他的思想正處于惡之間,并且與唐僧的善產生了劇烈的沖突,并因此差點分道揚鑣。
真假美猴王
期間出現了孫悟空的二心六耳獼猴,也是孫悟空從惡走向善的關鍵點,他在如來佛的面前消滅了自己內心的惡,這份超脫與改變如來佛都看在眼里。
之后的孫悟空已然發生了改變,朝著真正的善邁進,心中的佛性也越發深,這是他能夠成佛的原因。
西天取經于他而言就是一個任務,早日完成任務早日清閑,他雖然也有些善念,可是還未到能夠成佛的地步。
豬八戒
每每唐僧遇難,豬八戒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分行李回高老莊,足以見得在豬八戒的內心結果如何并不重要,他本著得過且過的心情走到了底,自然缺少能夠成佛的條件。
沙僧和豬八戒也差不多,豬八戒好歹未殺人,沙僧卻連殺了九個取經人,如果不是菩薩給他下達了指令,恐怕唐僧就是他殺得下一個取經人。
沙和尚
這一路上沙僧看似老實,實際上功勞也沒多少,他就像是躺平的打工人,前有孫悟空帶飛,后有退路,去西天無非是為了能夠得到點獎勵。
第五個白龍馬他原本好好的當著龍王太子,小日子過得也算清閑,也是得到了任務說要護送唐僧取經,一路上功勞不多,滿打滿算走完全程,哪來的什麼佛性可言。
白龍馬
由此可見,唐僧和孫悟空能夠成佛完全是因為心中具有佛性,其他三個人只是把取經當成任務,沒有任何滿足成佛的條件,自然而然不能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