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水滸傳中有不少歷史人物,引首篇中出現了邵雍、陳摶、包拯、狄青、宋仁宗。水滸傳后續章節,蔡京、高俅、童貫、張叔夜等等。作者施耐庵對這些歷史人物進行了文學加工,讓這些歷史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今天來說說,武松最大的戰果是什麼?不是打虎,而是斬殺了一個該是開國皇帝的人。
一、梁山巔峰戰力九宮八卦陣的由來
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圣李袞占據芒碭山,聚集3000多人馬,揚言要吞并梁山。
九紋龍史進對宋江說,初到梁山,無半米之功,愿領少華山人馬平了芒碭山。
于是九紋龍史進、神機軍機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對陣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圣李袞。
雙方一交手,項充、李袞兩人舞動團牌,率領滾刀手,殺將過來。
飛刀,標槍漫天飛舞,更有滾刀手見到馬蹄就砍。這芒碭山的步兵,就是騎兵的克星。少華山四位頭領史進、朱武、陳達、楊春,直接被打蒙圈了,敗退六七十里。白花蛇楊春更是身中飛刀。而善用法術的芒碭山老大混世魔王樊瑞還未曾出手。史進等人就敗得如此之慘。芒碭山三人雖位列地煞,但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芒碭山的樊瑞的法術加上項充、李袞的步戰,簡直是無敵了。這時入云龍公孫勝獻出八陣圖。公孫勝的法術配合八陣圖收服了樊瑞、項充、李袞三人。
隨著梁山的壯大,人員的擴充,在八陣圖的基礎上衍生出了更強更厲害的九宮八卦陣。水泊梁山巔峰的戰力就是九宮八卦陣。
二、宋江連敗三回合
遼國大帥兀顏光統領十一曜大將、二十八宿將軍和二十萬遼軍與以宋江為首的梁山一百零八將決一死戰。
原文:
花榮、秦明、呂方、郭盛騎馬上頂望時,只見垓該攘攘,番軍人馬蓋地而來。嚇得宋江三魂蕩蕩,七魄悠悠。
遼軍最強戰力混天象VS梁山巔峰戰力九宮八卦陣。
第一回合遼軍主動出擊,殺得宋江大敗。
孔亮傷刀、李云中箭、石勇著槍,傷軍卒不計其數。第二回中路關勝為首,左路花榮為首、右路林沖為首,三路齊攻。李逵、項充、李滾助功。魯智深、武松預備隊。宋江大敗而歸。
原文:
急點軍時,折其大半,杜遷、宋萬又帶重傷,于內不見黑旋風李逵。
第三回合宋江與諸將商議,決定分十路軍馬。八路齊攻,兩路壓陣。太乙混天象陣二十八門齊開,變一字長蛇陣,殺得宋江大敗。
可見太乙混天象陣,宋江攻不下,防不住,厲害得緊。
三、武松最大的戰果
宋江連敗三回,心中焦躁無比,日夜苦思,想出了破敵之計。卻對外宣稱,夢中九天玄女娘娘教授了的混天象陣的破法。這也是宋江慣用計量,如天降石碣。此次不過是提升士氣,堅定破敵信心。
宋江的安排如下:
第一、連日避戰,讓遼國放松警惕,以為梁山畏戰。然后夜襲,攻其不備。
第二、公孫勝作法,二十部雷車開路,破開遼軍防御。
第三、以巔峰戰力九宮八卦陣破敵。對遼國十一曜二十八宿派出梁山好漢一一對應,各個擊破。
魯智深、武松引兵打太乙混天象陣的太陽陣。
太陽陣守將是十一曜、二十八宿之首御弟大王耶律得重。魯智深和武松攻破太陽陣,耶律得重拔馬便走。武松一戒刀砍斷馬頭,耶律得重跌落馬下,被武松揪住頭髮,一刀取了首級。為什麼是后期淪為路人甲的武松砍下了耶律得重的首級,施耐庵的目的何在?
耶律得重有沒有歷史原形?
耶律大石字重德和遼天祚帝同是耶律阿保機八世孫。耶律大石比天祚帝小,是御弟。耶律大石曾鎮守幽州。和水滸傳一書中耶律得重類似。
耶律大石力勸天祚帝重整旗鼓與金國作戰,天祚帝不聽。耶律大石率二百騎兵逃到了可敦城。遼國滅亡后,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稱帝,是西遼的開國皇帝。
水滸中以耶律大石為原形創作了耶律得重。如果耶律得重不被武松砍死,可能會成為一個開國皇帝。
結束:
水滸傳中打虎不是武松最大的戰果,斬殺一個本該是開國皇帝的人才是。這一切都是文學虛構的,卻寄托了施耐庵,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抵御外敵,保家衛國的英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