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香港電影迎來了最輝煌的一刻。這一年香港累計上映了四百多部電影,其中本土影片(含合拍片)一百七十余部,坐實了「東方好萊塢」這個稱號。
另一方面,由徐克、李連杰、林青霞等人締造的武俠熱越燒越旺,也在這一年達到了頂峰。每天都有武俠片上映,令觀眾應接不暇,所以1993年又被稱為香港電影「武俠年」。
那麼,這一年究竟上映了哪些武俠片呢?根據福胖不完全統計,至少有以下36部:
一、《新流星胡蝶劍》,導演:麥當杰,主演:楊紫瓊、林志穎、梁朝偉、王祖賢。
二、《花田喜事》,導演:高志森,主演:許冠杰、張國榮、毛舜筠、許冠英。
三、《東方不敗風云再起》,導演:程小東、李惠民,主演:林青霞、王祖賢、于榮光、王靜瑩。
四、《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導演:劉鎮偉,主演:梁家輝、梁朝偉、劉嘉玲、張曼玉。
五、《黃飛鴻之鬼腳七》,導演:午馬,主演:元彪、呂秀菱、元華、任世官、午馬。
六、《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導演:徐克,主演:李連杰、關之琳、莫少聰、劉洵。
七、《方世玉》,導演:元奎,主演:李連杰、蕭芳芳、李嘉欣、胡慧中。
八、《笑俠楚留香》,導演:王晶、楊偉業,主演:郭富城、邱淑貞、張敏、徐少強。
九、《劍奴》,導演: 朱延平,主演: 陳寶蓮、倪淑君、莫少聰、樓學賢。
十、《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導演:王晶,主演:李連杰、張敏、張衛健、袁詠儀。
十一、《黃飛鴻對黃飛鴻》,導演:李力持,主演:譚詠麟、鄭裕玲、毛舜筠、吳孟達。
十二、《水滸傳之英雄本色》,導演:陳會毅,主演:梁家輝、王祖賢、徐錦江、劉青云。
十三、《赤腳小子》,導演:杜琪峰,主演:郭富城、張曼玉、狄龍、吳倩蓮。
十四、《神經刀與飛天貓》,導演:朱延平,主演:張學友、梁家輝、張曼玉、林志穎。
十五、《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導演:劉國偉,主演:王群、邱建國、郭秀云、黃一山。
十六、《武俠七公主》,導演:王晶,主演:楊紫瓊、張曼玉、鄭裕玲、張衛健。
十七、《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導演:元彬,主演:趙文卓、莫少聰、王靜瑩、熊欣欣。
十八、《正牌韋小寶之奉旨溝女》,導演:柯受良、羅舜泉,主演:梁朝偉、張衛健、葉玉卿、湯鎮業。
十九、《水滸笑傳》,導演:高志森,主演:許冠杰、毛舜筠、許冠英、沈殿霞。
二十、《唐伯虎點秋香》,導演:李力持,主演:周星馳、鞏俐、陳百祥、鄭佩佩。
二十一、《一刀傾城》,導演:洪金寶,主演:狄龍、關之琳、楊凡、楊麗青。
二十二、《方世玉續集》,導演:元奎,主演:李連杰、李嘉欣、郭藹明、蕭芳芳。
二十三、《新仙鶴神針》,導演:陳木勝,主演:梅艷芳、梁朝偉、關之琳、劉松仁。
二十四、《飛狐外傳》,導演:潘文杰,主演:黎明、張敏、李嘉欣、徐錦江。
二十五、《白發魔女傳》,導演:于仁泰,主演:林青霞、張國榮、呂少玲、吳鎮宇。
二十六、《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導演:袁和平,主演:甄子丹、于榮光、王靜瑩、曾思敏。
二十七、《刺客新傳之殺人者唐斬》,導演:鐘少雄,主演:張豐毅、莫少聰、關之琳、張光北。
二十八、《邊城浪子》,導演:陳勛奇,主演:狄龍、陳玉蓮、陳勛奇、袁詠儀。
二十九、《蘇乞兒》,導演:袁和平、陳千松,主演:甄子丹、袁潔瑩、吳孟達、陳淑蘭。
三十、《太極張三豐》,導演:袁和平,主演:李連杰、楊紫瓊、錢小豪、袁潔瑩。
三十一、《白蓮邪神》,導演:鄭兆強,主演:杜少津、葉全真、袁潔瑩、計春華。
三十二、《武狀元鐵橋三》,導演:馮柏源,主演:杜少津、葉全真、袁潔瑩、黃錦江。
三十三、《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導演:王晶,主演:李連杰、邱淑貞、張敏、吳鎮宇。
三十四、《白發魔女2》,導演:胡大為,主演:林青霞、鐘麗緹、鐘淑慧、李香琴。
三十五、《新碧血劍》,導演:張海靖,主演:元彪、張敏、李修賢、吳孟達。
三十六、《七俠五義之五鼠鬧東京》,導演:陳木川,主演:楊麗菁、方中信、鄭浩南、李志希。
從這一份長長的片單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當紅明星都投身了這股大潮:男有李連杰、甄子丹、周星馳、張國榮、張學友、梁朝偉、梁家輝、郭富城、黎明……;女有楊紫瓊、關之琳、胡慧中、李嘉欣、楊麗菁、張曼玉、林青霞、張敏、邱淑貞……
當然也有例外:極少涉獵古裝武俠片的周潤發和成龍便沒有趟這趟渾水。另外,勞模劉德華竟然也缺席了,令人費解。
由于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以致于部分影片胡編亂造、偷工減料、良莠不齊。即便如此,隨便拿出一部來放在今天來看,都不失為合家歡樂、放松解壓的娛樂精品。
本年度的票房前三甲都是古裝武俠片,周星馳毫無懸念地摘下了票房冠軍。他的《唐伯虎點秋香》和《武狀元蘇乞兒》分獲冠亞軍,第三名是《花田喜事》,李連杰的《方世玉續集》和《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名列第六、七,排名第十的是眾星云集的《東成西就》。
在周星馳和李連杰的重壓之下,其它武俠片很難出頭。
廣東十虎的故事被翻來覆去的拍,比如黃飛鴻這個大IP,相關影片就有《黃飛鴻之鬼腳七》、《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黃飛鴻對黃飛鴻》、《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蘇乞兒》八部之多。
元彪演過了梁寬又演鬼腳七,但《鬼腳七》一片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黃飛鴻,也算一奇觀;李連杰在徐克手下拍了正經的《獅王爭霸》,又去王晶那里拍了不太正經的《鐵雞斗蜈蚣》;《黃飛鴻對黃飛鴻》完全就是譚詠麟在玩票;借《獅王爭霸》東風,趙文卓的《王者之風》差可告慰;《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中的黃飛鴻則由女生反串。
值得一提的是《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與《蘇乞兒》,黃飛鴻分別由王群、王玨飾演。兩人作為李連杰的師兄弟,卻不得不拾人牙慧,令人唏噓。
遺憾的是,這些跟風影片只學了個皮毛。大同小異的劇情令觀眾審美疲勞,很快就無人問津。即使是李連杰自己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雖然有著巨星光環加持,但由于王晶的魔改,也落了個一敗涂地。
平心而論,這些影片中不乏滄海遺珠。譬如當時票房慘不忍睹的《一刀傾城》、《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水滸傳之英雄本色》、《赤腳小子》,終于經住了時間的考驗,重新被觀眾認識并煥發出了原有的光彩。
1993年的香港影壇,神仙打架、群魔亂舞。經歷了這一場盛大的狂歡之后,很快,香港電影嘗到了自己粗制濫造釀成的惡果。制作精良的好萊塢大片來勢洶洶,臺商紛紛撤資;再加上電視業的崛起和盜版的猖獗,從次年開始,香港電影走上了江河日下的衰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