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李翰祥導演根據《聊齋志異》里「小倩」一章的故事,拍攝了電影《倩女幽魂》,并憑借該片獲得了「第1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提名。
《倩女幽魂》大獲成功之后,華語影壇之上,掀起了一股「聊齋熱」。各式各樣的「聊齋故事」,也開始被搬上電影銀幕。
然而,彼時的聊齋電影,大多都受到李翰祥版《倩女幽魂》的影響,弱化了志怪故事的恐怖氛圍,將「才子佳人」的古典浪漫愛情,作為電影表達的第一主題。
可是在1966年,港片導演鮑方卻打破了李式聊齋電影「重愛情、輕恐怖」的結構,嘗試以「恐怖、驚悚」的手法,表現志怪故事,并拍攝了經典的恐怖聊齋電影《畫皮》。
鮑方導演的《畫皮》上映后,在亞洲電影市場之上,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該片之后,風格恐怖的聊齋作品,也開始成為華語電影市場上的主流。
鮑方導演的《畫皮》大受好評之后,李翰祥導演也對「聊齋」里「畫皮」這一章的故事,產生了好奇。
李導想以自己的風格,對「畫皮」的故事,進行電影化的表達。可是,《聊齋志異》里「畫皮」這一章節,恐怖氛圍太過濃重,與李導的古典浪漫主義電影特色,不太匹配。
經過了多年醞釀,李翰祥導演終于在1979年對「畫皮」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拍攝了一個風格另類的「畫皮故事」——《花氏鬼仇》。本期我們就來聊聊,這部由李翰祥導演,岳華、惠英紅、胡錦等人出演的《花氏鬼仇》。
在這部《花氏鬼仇》里,李翰祥導演采用了一個戲中戲的表現手法,對故事進行講述。
電影一開始,一個清朝裝扮的白胡子老翁(岳華飾演),挑著一盞燈籠,給圍坐的眾人講故事。
人群中的一名壯漢表示,天黑了,老翁能不能講一些刺激點的故事。
老翁表示,刺激的故事倒是有,不過得先讓圍坐的孩子們回家。壯漢明白,這些故事應該是「少兒不宜」,所以就將圍坐的孩子們趕回了家。
孩子們離開后,老翁正式開講。
這個故事發生在唐·神龍元年,那一年,武則天剛被自己的第三個兒子趕下皇位。
在大唐西南邊陲的花石崗下,有一個花家溝,這花家溝里有一座「花家驛」。這驛站有花氏三姐妹共同經營。這一日,金吾衛的王將軍(岳華飾演),帶領部下來到了花家驛休息。
在驛站休息時,花式姐妹舉止招搖、言辭輕佻,頻頻向士兵們示好。
王將軍認為,這三名女子是在刻意引誘士兵們,這里搞不好是家黑店,于是他告誡士兵們,夜里要加強戒備。
當夜,王將軍看到,花氏三姐妹戳破手指,將自己的鮮血滴在一個泥盆里,之后默念口訣,不多時,泥盆里長出了不少韭菜。
花氏姐妹將韭菜切碎,伴上面粉,做成了燒餅。
王將軍認為,這些燒餅十分古怪,他打算天亮之后,提醒士兵們,不要吃這些燒餅。
然而,當夜,兩名士兵經不住花氏姐妹的言語挑逗,想要一親芳澤。花氏姐妹喂這兩名士兵,吃下了燒餅。
結果不多時,吃下燒餅的士兵,變成了黃牛。
次日清晨,王將軍點卯時,發現少了兩個人。而此時,花式三姐妹中的大姐(胡錦飾演),也牽著兩頭牛,前往集市售賣。
王將軍猜想,士兵的失蹤,一定和花氏姐妹有關。
在客棧里,花氏姐妹將燒餅拿給眾人食用。王將軍為了弄清真相,假意迎合,讓三名士兵吃下燒餅。
結果夜里,花氏姐妹對吃下燒餅的三名士兵,百般誘惑。不多時,這三名士兵便變成了三頭牛。王將軍在窗外目睹了一切,知曉這三名女子會妖法,只要「吃下燒餅、心生欲望」,就會變成黃牛。
次日,花家大姐再度將黃牛,牽到集市上售賣。集市上的一名老者,勸告花家大姐,莫做太多傷天害理之事,小心年年打雁,反遭雁啄眼。
花家大姐并沒有理會老者,誰曾想,老者一語成讖。
花家大姐返回客棧,吃飯時,她再度為士兵們提供了燒餅。王將軍對花家大姐的廚藝贊不絕口。花家三姐妹也表示,花家的燒餅,是花家溝一絕。
可是,王將軍卻表示,自己在一個小攤販那里,賣到了一筐燒餅,味道絕佳,不輸花家姐妹的手藝。花家三姐妹不信,王將軍便將買來的燒餅,贈與三姐妹品嘗。
三姐妹嘗過之后,都表示味道一般。然而,三姐妹不知道的是,王將軍將燒餅掉了包,這些燒餅,就是花家姐妹自己做的。
吃下了自己做的燒餅之后,三姐妹在士兵們的引誘之下「生了欲望」,變成了黃牛。
講到此處,老翁歇了歇。圍座的眾人好奇,故事就這麼結束了嗎?
老翁表示,還沒有,因果報應、天理循環,又過了1000多年,這花氏大姐經過修煉,變成了「白骨尸妖」。而這王將軍,也歷經幾世輪回,變成了王秀才。
在清·乾隆癸未年,也就是寫《紅樓夢》那個曹雪芹,去世的那一年。修煉成精的花家大姐,來找王秀才尋仇。
這一夜,王秀才在街頭看到了一名趕路的女子「花娘」,于是心生邪念,規勸花娘到自己家中休息。
交談中,王秀才得知,花娘原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妾,因為與府內的正室不和,被趕了出來,無家可歸。
王秀才想將花娘留在身邊,可是他害怕妻子「陳氏」(焦嬌飾演)不同意,于是來了一個金屋藏嬌,將花娘留在了自家的別院。
這一日,王秀才謊稱到別院讀書,告別妻子,來找花娘幽會。路上,王秀才遇到一位長須道長,道長看王秀才印堂發黑,惹了桃花煞,便勸告他,不可對陌生女子,妄生邪念。
王秀才并不理會道長,只想著去別院,找花娘尋歡。結果,他剛來到別院,便在窗外看到一副白骨,于屋內畫皮描骨,當場嚇得魂不附體。
王秀才匆忙離開別院,來找道長。道長將自己的拂塵,送給了王秀才,并表示只要夜里將拂塵掛在門前,妖魔鬼怪自會退散。
王秀才與弟弟,同住在一所宅院之內。
弟妹剛生下來一個兒子,王秀才擔心花娘的事情,會連累弟弟一家三口,便將事情緣由,告知了弟弟(田海鋒飾演)、弟妹(惠英紅飾演),并勸他們出去躲一躲。弟弟表示,這陣子城內來了一位胖道士,這胖道士背上背著一個葫蘆,雖然不知道葫蘆里買的什麼藥,但聽說捉鬼驅邪很有一套。
弟弟請來了胖道士,對付花娘。這胖道士確實有一套,可惜修為不夠,不是花娘的對手。
花娘趕走了胖道士,摔毀了長須老道的拂塵,還拿出了王秀才的心。
王秀才遇害后,花娘并沒有離去,她變成了一個老太太,挾持了王秀才那個剛出生的侄子,打算將王家的后人,全部干掉。
弟弟、弟妹為了保住兒子的性命,前去找長須道長求救。
長須道長來到王府,花娘將自己的前世仇怨,告訴了道長,并奉勸他,不要多管閑事。
然而,讓花娘沒想到的是,這長須老道,就此當年在集市,勸誡花家大姐不要作惡的老者。
老道表示,花家大姐作惡多端,命中該有一劫,自己要替天行道,將其收服。
花娘顯出真身,與其展開打斗。一番纏斗之后,花娘被道士收服。
此時,老翁再度抽了一口煙。圍觀的眾人,焦急地詢問:后來呢?
老翁表示,花娘被收服之后,陳氏懇求道長,救一救王秀才。道長表示,自己法力有限,不能讓人復活,想要救王秀才,唯有去找自己師兄癲道人。
陳氏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癲道人,并尋得妙法,救活了王秀才。自此之后,王秀才便對陳氏一心一意,再沒有對其他女人動過邪念。這便是「家有賢妻,男兒不遭橫事」。
正在此時,一個老太太步履蹣跚,來喚老翁回家,這個老太太正是老翁的妻子。
臨走時,幾個年輕人追問老翁,這世界上真的有「鬼怪」嗎?老翁告訴年輕人,「妖魔鬼怪」皆在心中。
老翁和老太太離開后,幾名路人好奇,這老翁是何許人也。一旁的壯漢表示,這老翁是村里的王秀才,那個老太太,就是他的妻子陳氏。
這部《花氏鬼仇》的故事,也在此時戛然而止。
閱歷豐富的觀眾,應該都看出來了,這部《花氏鬼仇》前半段,其實是唐傳奇《河東記》里「板橋三娘子」的故事,后半段才是《聊齋志異》里的「畫皮」。
李導通過一個輪回轉世的手法,將兩個志怪故事合二為一,并通過「戲中戲」的表現形式,弱化了故事原本的恐怖氛圍,還對「欲望」、「家庭」這兩個主題,進行了探討。
電影一開始,李導通過「花家三姐妹」的故事,點出了「欲望」這一主題,其實那些士兵們吃了燒餅之后,只要不動「邪欲」,也不會變成黃牛。
可偏偏很多時候,人控制不了自己心中的欲望,多少災禍,都是因為自己管不住自己造成的。
到了第二個故事時,李導通過王氏兩兄弟的對比,對「家庭」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王秀才因為心生邪欲,將花娘帶回了家,結果招惹了一連串的災禍,最終還被「惡鬼掏心」。不過好在,王秀才有個好妻子,在陳氏的努力之下,王秀才得以復活。
而王弟與妻子恩愛和睦,在夫妻二人的攜手努力之下,他們的孩子平安獲救,而花娘也被成功收復。
這正如老翁所說的那樣,「家有賢妻,男兒不遭橫事」,「夫妻和睦,邪祟敬而遠之」。
70年代的李翰祥導演,一直沉迷于風月片作品的拍攝,在這部《花氏鬼仇》里,李導也將不少風月元素,融入到了電影鏡頭之中,使其成為了一部風月版《畫皮》。
1979年,這部《花氏鬼仇》在港片市場上映。彼時的港片市場上,功夫喜劇才是馳騁票房的硬通貨。這部《花氏鬼仇》雖然蘊含了大量的風月商業元素,但最終只拿下了130多萬的票房成績。
票房表示雖然不算出彩,但《花氏鬼仇》里,「因果輪回」的故事創意,卻啟發了當時的大批電影人,并在港片市場之上,掀起了一股「輪回熱」。
《花氏鬼仇》之后,楊權導演利用「因果輪回」的設計,拍攝了恐怖片《魔界》。胡金銓導演也利用這一設計,拍攝了奇幻電影《大輪回》。而黎大煒導演,也借助「輪回結構」,創作了恐怖片《猛鬼出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