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貫」為錢幣計數單位,最早出現在西漢武帝初年,《漢書》中就曾經記載:
「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意思是說國庫里的錢,堆積有百萬之多,串錢用的繩子甚至都已經腐爛。很多人認為,這體現出漢朝年間的富裕,可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當財富無法正常流通起來的時候,國庫堆積的錢幣,必將不可避免地貶值。后續的經濟發展如何,暫且不談,不過「貫」這種計數單位,倒是一直被沿用了下來。
像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最繁華的宋朝年間,拿著一貫錢上街買東西的情形,便屢見不鮮。
尤其是《水滸傳》中,林沖買刀就用掉了一千貫,武松打虎以后,當地知縣也賞賜了一千貫。
那麼就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說,一千貫相當于現在多少元呢?
仔細觀察《水滸傳》的社會背景,就會發現一件事情,梁山好漢們造反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唯一一點就是他們并不是吃不上飯,才和朝廷作對。
在官員的壓迫下,原梁山好漢的設計下,不少人無奈只能前往梁山泊,尋求庇護。尤其是像玉麒麟盧俊義、小旋風柴進、撲天雕李應等人,一個比一個有錢,根本沒有任何當土匪的理由。
這和封建社會其他時期的起義軍相比,天差地別。想想這些富得流油的人,還在為人生努力奮斗,也怪不得李自成、洪秀全等人,對造反事業盡心盡力。
當然,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來,即便是到了宋徽宗時期,在他堅持濫用財政的情況下,宋朝經濟依然強盛。盛唐富宋,絕不只是說說而已。
至于宋朝為何能有如此光景?還得提到宋太宗趙光義。雖說在他執政前期,連續多次北上伐遼都宣告失敗,但他卻讓宋朝和海陸并進,大力展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這也讓宋朝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下,宋朝經濟日新月異,哪怕是選擇造反的梁山好漢們,也未曾有風餐露宿的經歷。
只是,在經濟體系并不完整的情況下,宋朝也開始出現通貨膨脹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就是,彼時一千貫錢與一千貫錢能夠換取貨物的關系,十分復雜。
所以林沖能夠拿出這麼多錢買刀,而縣令則選擇賞賜武松一千貫錢。
宋朝年間,一千貫錢約等于紋銀一兩,人們在古裝劇中看到不少人使用銀子結賬,其實也大多都是一些碎銀。可即便如此,依舊讓人感激涕零。
那麼放到現在,一千貫錢的價值大概又是多少呢?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借助大米這個「中介」來進行轉換,就像曹沖稱象一樣,分開了解。
現代社會之中,由于米的質量不同,價格也就有所變化,就平均價格而言,可以看做每公斤六元錢 。
反觀宋朝年間,一斗米需要一百文錢,一千文錢為一貫,一千貫則可以買一萬斗米,而一斗米約等于現在的12.5斤。以每斗6公斤來算的話,一千貫錢就約等于現如今36萬人民幣。
可林沖真能以36萬元,去購買一把寶刀?這樣看來,知縣給武松的獎勵又是否有些寒酸?其實這里主要就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通貨膨脹,二是貧富差距過大。
現如今的36萬元,不說能買到什麼東西,至少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足以改變個人的生活。可放在宋朝時期,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夸張。
因此,即便耗費一定財力,林沖也愿意將寶刀買下,畢竟寶刀能夠給他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了一千貫錢。
反觀武松這里,縣城勞動人民的生活,自然無法和京城相提并論,所以林沖能夠拿出來的錢,知縣不得不找其他人一起湊。
可武松對此毫不在乎,豪爽的他,寧愿將這筆錢分與眾人,大家一同接受知縣的饋贈。
無論林沖還是武松,他們面對一千貫錢的時候,態度都比較淡然,足以說明彼時一千貫錢,雖然等同于現如今36萬元人民幣,但兩者的實際意義并不相同。
而經濟繁榮的背后,又隱藏了怎樣的社會危機,這也同樣是人們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
《水滸傳》的生活過于理想,所謂好漢,唯有魯智深一人。至于其他,宜乎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