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對關羽要求過高
其實,所謂的「關羽大意失荊州」,僅是《三國演義》夾帶出來的概念。倘若用三國正史去分析,則很容易發現,關羽兵敗襄樊之戰(丟荊州),完全是偶然中的偶然。
其一:任何人都不會想到,國舅爺糜芳和劉備義子劉封,竟會那麼能作妖。一個直接投降東吳,截斷關羽退路。一個在戰斗最緊要的時刻,愣是玩「壁上觀」。倘若這兩位中有一位不作妖,關羽大機率是死不了的。
甚至若是劉封派兵增援,還真能大機率,可以搶先攻破樊城。只要樊城一破,關羽的襄樊之戰也就勝利結束了。孫權再偷襲荊州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孫權必會選擇:趁勢攻擊曹操,開始搶好處。
其二:劉備對荊州班子,過度自信了。關羽僅是軍事人才,當一方主將那是綽綽有余,但當封疆大吏就勉為其難了。也就是說,需要有人彌補關羽的短板。可惜,你瞅劉備的神操作。
馬良是賢才,所謂「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又是荊州門閥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可惜,愣是被劉備給調離荊州,去了西川。
楊儀也跟馬良一樣的情況,非常受關羽的賞識和信任,須知後來諸葛亮北伐時,楊儀就是諸葛亮的左膀右臂,結果也讓劉備給留在了荊州。
你說劉備意識不到荊州的關鍵和重要?用曹操的話說就是: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可為啥劉備,卻一再挖荊州墻角?
恐怕一則是對荊州班子過度自信,二則就是對孫權認識不足,其實就是認為:江東不足為慮。
劉備也不想想,孫權都把妹妹喊回家吃飯,還差點拐走了阿斗,這已經表明了雙方關系破裂。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無法加強荊州力量,也不能這麼挖關羽的墻角吧。
如今,這兩種情況一疊加,還能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嗎?對于關羽來言,他已經做得夠出色了,總不能真拿「神仙」的標準,去要求關羽吧?
所以,別對關羽要求過高,他就是純武將一枚:「萬人敵」、「熊虎之將」。可以要求他「一個打十個」,卻不能再要求他,還必須要做到情商爆棚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既要難得糊涂,又要有識人之明,這根本不現實。
二、第一個原因
《三國演義》對關羽兵敗后逃亡寫得非常有意思,可謂一路遭東吳將領羞辱。先是蔣欽,一見關羽就吼:「云長何不早降?」
氣得關羽怒曰:「吾乃漢將,豈降賊乎!」一場激戰過后關羽身邊的荊州兵士,幾乎都逃了,只剩下「三百余人」。關羽陷入困局,隨后就是諸葛瑾來了,表示:「今奉吳侯命,特來勸諭將軍。」關羽又一通大罵。
接著關羽突圍時,遇到了朱然,又是叫:「云長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關羽自然還是罵,拼了!最后遭遇潘璋,他沒有再讓關羽投降,而是直接搞得關羽進入埋伏圈,被絆馬索掀下馬,就這樣關羽被俘,拒絕孫權最后的親自勸降,被殺!
也就是說,關羽兵敗逃亡,是聽著一路「投降」聲的,仿佛是東吳不忍殺他一般。實則看過三國正史的卻都知道,哪里是不忍殺關羽,而是憋足了勁,不殺關羽誓不罷休。
因為關羽逃到麥城后,就出人意料的「使使請降」。即,關羽派出使者表示:我要投降啦。
孫權聽后是一臉懵,問身邊的吳范:「竟當降否?」范曰:「彼有走氣,言降詐耳。」
意思就是說,孫權拿不定主意,便問吳范:關羽果真能投降咱?吳范認為:「關羽投降個大頭鬼,他是想耍花招,玩詐降趁機逃跑,別聽他的,繼續向死里搞他!」
也就是說,哪怕關羽想投降,東吳都不答應。隨后孫權就「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出自《三國志》)
顯然,正史中的記載跟《三國演義》完全相反。《三國演義》里,是東吳沒完沒了的唱:云長啊,你就從了我們東吳吧。而《三國志》則是:關羽投降被拒,孫權誓要死關羽,也絕不要活云長!
所以才說,這可謂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那麼為啥關羽寧肯受辱被俘,也不自盡?這就是第一個理由:孫權不接受關羽投降。而究其原因,不是因關羽曾投降曹操又反水,不可信了,而是孫權已把孫劉聯盟,當成廢紙一張,他只要荊州的地盤。
這種情況下,關羽屈辱被俘就顯得很無奈了,他只得玩命突圍,只不過最后沒突出去罷了。
三、第二個原因
也許看到這,人們會更奇怪:就算是關羽投降被拒,但也不至于影響到,他在突圍無望時選擇毅然自盡啊,可他為何還是屈辱被俘?這就要從法理層面說起了。
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不殺。至于他殺龐德,是因龐德一味求死導致。但公允來言關羽殺龐德,是缺乏法理依據的,是一次違法行為。這同時也是為何龐德之子龐會,在破了蜀漢后殺關羽三族報仇的原因。
曹操生擒呂布殺之,是因曹操是大漢丞相,完全能代表漢獻帝,執掌生殺大權。但即便這樣曹操殺呂布也是,「先縊死,后梟首」。
之所以非要讓呂布死兩次,就是依照漢朝的法度規定嚴格執行,畢竟呂布是漢獻帝親封的「溫候」
。再看孫權殺關羽,比關羽殺龐德更不堪,完全是一次無法無天的亂來。須知當時無論曹操、劉備還是孫權,都名義上屬于大漢臣子。三人中除了曹操之外,劉備也好孫權也罷,都沒有啥服眾的法理,擅殺大漢的「王侯將相」。
而關羽,恰好就是漢獻帝親封的「漢壽亭侯」,所以你看孫權在殺掉關羽后,就把人頭送給曹操表示:我按照您的要求,殺掉關羽的。
結果曹操反手一波厚葬,否定了孫權殺關羽的合法性。潛台詞就是,你少把禍水向我身上引,我可沒讓你殺關羽。
看明白了以上這些,敢問一句:您若是關羽,會想到孫權敢這麼不講武德嗎?關羽還指望著能如于禁一樣,被俘后等劉備跟孫權交涉,然后回到西川,玩一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呢。
所以關羽自盡,顯然就不是最優選項,而他屈辱被俘,則成了唯一的正解,雖異常無奈,但誰讓輸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