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公孫勝梁山排名第四,天閑星,綽號入云龍。入云龍公孫勝是水泊梁山的護寨法師,地位舉足輕重。然而征方臘之前,入云龍公孫勝辭別眾好漢,遁入山中修道。
征方臘,入云龍公孫勝是第一個離開的好漢,為什麼?
一、水滸傳開篇虛靖天師的作用
水滸傳開篇宋仁宗當政時,東京有一場瘟疫,宋仁宗派洪太尉去江西龍虎山宣詔張天師做一場羅天大醮。
洪太尉到了江西龍虎山上清宮,住持真人等眾人迎至三清殿。主持真人告訴洪太尉,這代祖師號虛靖天師神通廣大,遨游四海,遠離塵世,隱居深山!尋常人見不到!
洪太尉急了,我這可是奉旨宣詔。真人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真人稟道:「朝廷天子要救萬民,只除是太尉一點志誠心,齋戒淋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方許得見。」
洪太尉為了完成皇命,不得不照著的。洪太尉走了一段路叫苦不已。更是遇見猛虎、蟒蛇,嚇得膽裂。
原文:
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得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落地響。
其實不管是艱險的山路還是猛虎、蟒蛇,都是對洪太尉的考驗。
當虛靖天師以牧童的形式出現時,洪太尉是有眼不識真人。牧童道,天師不在,我代你轉告。洪太尉聽了,急忙下山去了。洪太尉回到上清宮對著住持真人就是一頓抱怨。那真人說了一句話,讓洪太尉啞口無言。
原文:
真人道:「太尉可惜錯過了,這個牧童正是天師。」
洪太尉雖然沒有通過考驗,虛靖天師仍前往前京作了羅天大醮,消除了瘟疫。為什麼?
這時是宋仁宗主政,文有包拯這樣的直臣清官,武有狄青這樣不怕死的武將。大宋朝,朝氣蓬勃,欣欣向榮。洪太尉雖然不成器,但虛靖天師愿意下山,因為宋仁宗是個明君。可見封建社會,皇帝對于國家的作用。在宋仁宗的治理下,出現了仁宣之治。
皇帝為國為民,道家天師是愿意成為皇帝的護國天師,拯救天下百姓。這也是在替天行道。
虛靖天師是入云龍公孫勝的標桿!
入云龍公孫勝所處的宋徽宗時代是相反的。宋朝的四大寇宋江、方臘、田虎、王慶,就是官逼民反的產物。
入云龍公孫勝和虛靖天師都是道家人物。
他們心懷慈悲,愿意為天下百姓盡自己一份力。
二、入云龍公孫勝離開的原因
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將和方臘集團同是宋朝四大寇。但方臘要打破腐朽的舊世界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新世界,而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將選擇了招安,成為宋朝統治者的工具。
宋江維護的是,高高在上的宋徽宗,而不是天下百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入云龍公孫勝千里迢迢找到晁蓋,劫取生辰綱,為什麼?就是劫去不義之財,反對貪官污吏,為百姓抱打不平。貪官污吏從何而來?
上梁不正,下梁歪。宋徽宗就是貪官污吏的根源。
宋徽宗昏庸無比,在他的統治時期,貪官污吏比比皆是。正因為如此不堪忍受壓榨的江南百姓舉行了方臘起義。
公孫勝是道家的代表,是梁山護寨法師。公孫勝守護的是梁山大義。替天行道,追求公平、公正、合理,管天下不平事,就是梁山大義。
征方臘,梁山好漢成為貪官污吏的幫兇。好漢是宋江做官的踏腳石,宋江是朝廷的鷹犬。梁山大義蕩然無存。
義已不在,去之必然。公孫勝雖然留戀兄弟之情,卻毅然離去。
原文:
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設一筵宴,令眾弟兄相別。筵上舉杯,眾人皆嘆息,人人灑淚。各以金帛相贈,公孫勝推卻不受,眾兄弟只顧打拴在包里。
離別時有美酒佳肴,有兄弟之情,有依依不舍。然而離別的腳步停不下來。不敢回首,因為怕流淚,也怕兄弟們流淚。只能揮揮手,默念一句兄弟們走了。
結束:
公孫勝在梁山十多年,懷揣著替天行道,還世間一個清白的理想。然而公孫勝最終失望了,征方臘梁山一百零八將在替天行道的路上越行越遠。征方臘公孫勝是第一個離開的梁山好漢。為什麼?梁山好漢不再是以前的梁山好漢了。正是忠心者少,義氣者稀。
征方臘梁山好漢十去其七,令人嘆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