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又被稱為宦官,是古代皇宮中最常見的職業,既然是官,那就會有部門、品級的劃分。
就拿清朝來說,我們看過很多的清宮電視劇,像什麼《甄嬛傳》、《如懿傳》中,太監就在其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里面的總管太監蘇培盛、李德全、李玉等等,都能號令宮中所有的太監,他們在皇帝的身邊,也是能說得起話的。
所以很多人在看到這里的時候,就會覺得總管太監是等級最高的太監,但事實上,這三人還都不是最高級別。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所以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并沒有宦官這一概念。
據史書記載,努爾哈赤為了避免奴仆與府中女子私通,混淆皇室血脈,曾下令讓諸位皇子貝勒,將自家的男仆送去閹割,再給予其父母一定的賠償。
不過由于醫療技術落后,很多人在閹割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傷口感染,或是失血過多而死亡,所以在清朝初期,太監的數量并不多,也很少會有男子愿意成為閹人。
直到順治帝入關之后,開始效仿明朝時期的宦官制度,設立了十三衙門,將宮中的太監,全部劃分成了不同的部門。
而職位不同,等級也不同。當時皇宮中有一個內監叫做吳良輔,深得順治皇帝的寵信,在吳良輔的帶領下,十三衙門很快就成為了宮中,最強大的一股勢力,甚至影響到了前朝,形成了貪污腐敗的風氣。
康熙深知十三衙門的危害,于是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斬殺了吳良輔,并設立了「敬事房」來取代十三衙門。
據《清史稿》記載,康熙在敬事房設總管、副總管兩職,在此之下是四大首領太監,分別掌管四座宮殿的主要事宜,太監的品級劃分由此開始。
後來雍正上位,對宦官制度又進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最終確定了太監的職位和品級。
雍正將后宮中的太監分為7個等級:領侍、正侍、副侍、執守侍、侍監、一般太監、以及下層打掃處的小太監。
領侍,又稱敬事房大總管,屬于正四品等級,一共設有三人,是級別最高的太監,負責統管宮中所有的太監。
在電視劇中,常常將敬事房大總管和內務府大總管混為一談,以至于很多人都以為這兩種職務其實是一樣的。
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在清朝,內務府大總管是很重要的官職,絕對不可能由太監擔任,幾乎都是由朝中的權貴之子,或者是皇子擔任。
正侍:就是敬事房的副總管,一共設有2人。雖然都是「正侍」,但「正侍」之中還要分出個正、副來,像蘇培盛、李德全、李玉這些打小就在皇帝身邊伺候的太監,就是「正侍」中的「正侍」。
而「副侍」就是指像小允子、江福海這樣的,在太后、皇后宮中的管事太監。一般來說,正侍的等級是五品,而副侍的等級稍微低一點,為六品。
執守侍:就是各個宮殿的首領太監,等級為七品,像御膳房、南府等要地的太監,也可以稱為執守侍。
侍監,是后宮妃嬪處的首領太監,等級為八品。在清朝,只有嬪位之上的妃子才能稱為一宮之主,被尊稱為娘娘。
而侍監就是各位娘娘的標配,每個宮里都會有一個。我們常常在電視中聽到的御花園、造辦處等地方的首領太監,也是八品侍監。
一般太監,就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那些小太監,身上沒有品級,地位很低,是皇宮中人數最多,最為常見的太監。
下層打掃處小太監,比起一般太監來說,處境更為艱難,他們的工作就是灑水打掃,搬運東西,宮中的一切臟活、累活都是他們來做,是皇宮中地位最低的太監。
小太監一般以大太監的「徒弟」身份出現,如果這些小太監表現出色,就可以被提拔成一般太監,然后再往上慢慢晉升。
太監很小的時候就會被送去閹割,這些愿意成為太監的孩子,一般都來自窮苦家庭。他們進宮之后,朝廷就會給他們的父母一大筆報酬,足以維持日后的生活。
而成為小太監之后,雖然失去了尊嚴,但最起碼吃喝不愁,每個月還能領到工資,比起從前吃了這頓沒下頓的日子好多了,所以在清朝后期,太監的數量才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