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老涵
編輯 |老涵
盡管戰國時代是一個政治不統一和混亂的時代,但這是一個哲學、宗教和政治投機的豐富時期,許多極為不同的觀點都在爭奪地方機構的贊助。
傳統主義者傾向于古代「周」禮的「儒家」做法(他們理解的),與務實的經濟和戰爭專家競爭。
一些勸說者主張崇拜古代國王,另一些人則提出了安撫可怕的當地精神的方法,而還有一些人則主張在一個人類生命毫無意義的宇宙中,過一種虛無的自私生活。
幽默家們也到處閑逛,講笑話和諷刺雙關語。從州府到州府的道路上不僅擠滿了潛在的政治顧問,還有軍事理論家、煉金術士、占卜師、占星家、雇傭匠、工匠和其他移民。
在一個充滿危險、背叛和不確定性,但又充滿勇氣和機遇的時代,這樣的巡回游說者往往在領土國家統治者的法庭上受到熱烈歡迎。
統治者向自由職業顧問提供住房、津貼和其他賓客特權,自由職業顧問可能會在一個州短暫訪問或長期任職,然后離開去其他法院尋求聽眾。
齊國似乎不同尋常地歡迎巡回知識分子,他們在首都臨淄稷下門附近聚集了數百甚至數千名思想家和理論家。
其中包括革命者自然主義思想家,他們拒絕了傳統的由神靈和祖先精神主宰的宇宙。然而,大多數統治者都愿意聽取那些可能在國家生存斗爭中提供政治或軍事優勢的游離顧問的意見。
正如梁惠王對著名的儒家孟子(孟子)所說的:「先生,你不介意千里迢迢來拜訪我;我想你有什麼東西可以保護我的王國。」
例如,傳說中的半傳奇人物蘇秦能夠以同樣的信念支持縱向和橫向聯盟。戰國時期,許多旅行的勸導者提供了經過深思熟慮的、始終如一的教義,因此,中國的哲學傳統開始了。
對有文化的官僚的需求擴大了低文化精英的市場。識字率的上升反過來反映在新的知識生活形式和戰國時期各種書面文本的繁榮中。
掃盲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與強調教育的儒家傳統有關,也與孔子有關,孔子在春秋時代的最后幾十年被描繪為致力于收集與西周歷史相關的文本,并將那個時代視為黃金時代。
這些文本包括與歷史事件相關的歌曲和文件以及舉行儀式的處方。孔子自己的遺產在一本名為《論語》的文本中被后世弟子繼承。
提倡多種不同政治和宗教觀點的文本的創作、復制和傳播成為戰國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直到最近,研究戰國時代的歷史學家將這些古代倡導者的各種思想和理論分為不同的「流派」,如儒家、法家和道家。
但隨著許多戰國時代的新文本的發現,這一點發生了變化,這些文本一直保存在地下,直到現代。
筆者認為:從本質上講,現代學者們明白了古代思想和信仰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重疊和共享。我們可以區分趨勢,但不能區分不同的學校,這一概念意味著對特定知識群體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和傳播。
因此,例如,在曾被認為屬于「法家學派」的文本集中,包括《尚書·尚書》、《尚書》《申不海》、《韓非子》和《申道》等。
我們發現了許多與道家和儒家思想相關的觀點,一方面是統治者的被動,另一方面是其道德行為的典范。
盡管這些文本強調了有關農業、稅收以及官僚招募和部署的法律,但他們關于人性的許多想法都與其他思想家分享。
有一些證據表明,孔子的后代主要將孔府作為儒家教育的中心(孔府的學生和弟子自稱為儒)。曲阜孔子學院的永久存在似乎至少部分歸功于孔子的孫子、著名思想家孔濟的努力。
與他的教義相關的手稿,如其他著作中所引用的,已經在南部心臟地區的墓葬中發現。這表明,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思想家及其弟子的古代文本和思想經常大規模流傳。
孔子的大對手墨子的追隨者似乎是以準軍事的方式組織起來的,有正式的入會要求、入會儀式和服從上級的義務。他們的重點是農民而不是精英。
但墨家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例外,而不是規則。
此外,「墨子」組織的證據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主要是在傳送的文本中的負面評論。《墨子》的文本本身必須從道教經典(《道藏》)中保存的片段中重建。
《道教正典》本身是幾個世紀以來四次嘗試收集「道教」傳統中所有現存文本的結果;最終版本可追溯到公元1444年左右的明朝。
戰國時代的大多數知識生活似乎都是圍繞著各自的大師和弟子而組織的。在某些情況下,意識形態或知識的傳播以書面文本的創作或傳播為中心。
在其他情況下,這一點尚不清楚。一個教派的領袖,「大師」,在他認為有助于解決當時政治混亂的思想和儀式上指導和訓練弟子(可能來自各種背景)。
戰國時期的許多文本都與一個或另一個特定的「大師」聯系在一起,可能是由他的弟子收集(或創作)的,甚至是在原始大師去世后的幾代人。
通常,文本被歸因于一些來自遙遠過去的半傳奇人物,他們被視為行為的典范和指導的基礎。一些大師呆在家里,主要擔任教師;其他人則是在隨行弟子的陪同下,參加旅行勸導。
門徒,就像大師們偶爾服務的政治領袖一樣,經常從一位大師轉向另一位大師,他們的命運也多種多樣。
有些人成為了原始意識形態或分裂集團的主人。許多人在一個或另一個領土國家擔任官員,找到了可以借鑒經驗的實際情況。
對文本復制和分發的過程知之甚少,但顯然有多種方式可以做到這一點。有些經文是從師父傳給弟子的,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面。
不同質量的復制品會在幾代人的過程中大量繁殖,由識字和半識字的人攜帶到整個古老的土地上。
毫無疑問,抄寫員的手工貿易是從古代各州雇傭的在骨頭和青銅上刻儀式文本的工人演變而來的。
抄寫員用毛筆和墨水在木板或竹子上書寫文字,木板或竹子被切成大小均勻的條狀,書寫表面光滑。
小青銅刀被用來糾正錯誤,通過刮去帶材表面的「錯別字」。尚不清楚這些抄寫員是否僅限于在商代和周初的法庭工作,或者是否可以私下自由抄寫文本。
顯然,寫作能力參與了作者文本的創作和傳播。「出版」文本的確切機制,以及專業抄寫員是否在其中發揮了作用,不得而知。
但無論具體過程如何,它顯然導致了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文本在流通和私人手中。
戰國時代產生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文本,涵蓋了從墓葬清單、占卜到歷史故事和哲學等主題。
一些繼續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史,而另一些則完全消失了。戰國時代所有哲學派別的知識分子都面臨著一個問題,即如何找到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思想的語言。一個思想家所用的詞往往被另一個思想家用在不同的意義上。
戰國時期的哲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確定言語與事物或行為之間的關系。文字游戲是一種調查真理問題(被認為是不可改變的)和用來表達真理的語言(文字是任意和偶然的)的方法。
「名稱的糾正」原則試圖確保一個詞在一般理解中的含義實際上與它所指的現象相匹配。
因此,當孔子在《論語》中說「讓‘父親’像父親一樣,讓‘兒子’像兒子一樣」時,他肯定了儒家在傳統等級制度中正確行為的關鍵價值。
當「父親」和「兒子」真正符合他們的名字時,他們對彼此的忠誠將勝過任何外部強加的法律框架。
《論語》和《孟子》使用道這個詞「道」,最初由自然主義者用來描述一個非擬人化或非人類中心的宇宙,以描述一個有序、和諧、等級分明的社會愿景,孔子及其追隨者將其與古代圣賢聯系在一起。
道是一個特別生動的詞的例子,它被每一組思想家采用,并被理解為具有廣泛的不同含義。這一術語和其他幾個術語將在本次戰國思想調查中反復出現。
儒家思想家包括孟子和荀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孔子最著名的追隨者,盡管他們的一生沒有重疊。
「孟子」是蒙自的拉丁化形式,即「孟大師」;他的個人名字是孟克。他的日期大約在公元前391–303年。
據說,他曾跟隨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并成為稷下知識界的一員已有幾年。這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書記錄了他在紅心地區旅行過程中與統治者的對話。
這些被認為是「記錄的」對話的優美散文風格和延伸的論點與《論語》中零星的教學和對話片段形成鮮明對比。
孟子的教學以仁義(仁和義)為基礎,這些品質可以通過自我修養達到圣人般的完美。這涉及到「養氣」——也就是說,使生物充滿活力的呼吸或生命精華。
氣的概念在公元前四世紀開始在哲學話語中使用,是自然主義者宇宙觀中的一個關鍵概念。
在這一概念中,氣被理解為一種原始的未分化物質,根據道的內在原理自發分裂,成為世界上的一切(稱為「萬物」)。
與道一樣,氣也獲得了廣泛的含義,因為它被不同的思想家所采用。對于孟子這樣的哲學家來說,一個人的內在本性(性)是由氣組成的,對氣的適當培養會導致特定的社會行為。
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本來就是善良的,舉一個孩子從井里掉下來的例子,任何旁觀者都會立即嘗試營救孩子,而不會停止計算親屬關系或物質回報。
由于這種根本的善,每個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天性中培養「美德的萌芽」。
他還通過政府的同意制定了一個版本的政府概念,認為人們會看到一個治理不善的國家,但會習慣于生活在一個人道和正義的統治者的統治下。
孟子的理想主義觀點在他自己的時代并沒有被統治者采納為政治政策的基礎,但對後來儒家哲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古典哲學讀物》。紐約和倫敦:七橋出版社。
伊恩·約翰斯頓譯,《墨子:完整翻譯》。
約翰·諾布洛克譯,《荀子:全集的翻譯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