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歌迷總喜歡說,周杰倫就是我們的青春。
是啊,他就像一個知曉所有人心事的魔術手,把我們成長當中的趣事和心酸,
通過一首又一首的經典歌曲,表達得淋漓盡致。
周杰倫的童年并不像大多數孩子那般幸福,不甚融洽的父母關系,不太如意的學業成績,讓他有點孤僻。不過,還好,他并沒有一直消沉下去,反而早熟的性格讓他對于親情、友情還有愛情,一早產生了屬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觸。
所以他早期的作品在懵懂少年之間風靡,無論是《可愛女人》《龍卷風》《簡單愛》還是《娘子》,都充滿著又略微憂郁又輕快可人的曲調,對于當年情竇初開的中學生,最浪漫的就是在隨身聽里放上一盤周杰倫的專輯,然后悄悄把另一只耳機塞到同桌耳中,兩人共同分享這秘不可宣的甜蜜和曖昧。
當然,只寫些周氏情歌并不能讓周杰倫滿足,他遇到了方文山,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創作出了像《印第安老斑鳩》《斗牛》《威廉古堡》這樣腦洞大開,魅力十足的作品。
打籃球的男孩紙應該都聽過《斗牛》,方文山的詞把籃球場上揮汗奮力的場景描繪的入木三分 ,加上周杰倫節奏明快的編曲,《斗牛》只要在耳邊響起,兩方人馬的對壘,相互斷球、搶攻、上籃這些熱血畫面,仿佛就能浮現在眼前。
度過了前兩個階段,已經是人氣天王的周杰倫,眼里所看到的東西,和他心中的格局,也變得越來越廣闊,所以誕生了《止戰之殤》《外婆》《爸我回來了》《以父之名》這樣大氣磅礴而又細膩的作品。
尤其是短短幾分鐘的《以父之名》,用周杰倫自己的話說:「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流行。」歌中悠揚的意大利女聲,復古的鋼琴伴奏,極強的意境和畫面感讓人仿佛重溫了《教父》三部曲。這首歌當年在全亞洲超過五十家電台同步首播,收聽人數超過八億,因此每年的7月16日被定為「周杰倫日」。
當嘻哈類節目之前頻爆負面新聞時,很多人再次提起了正能量的周杰倫。
在國外的一次采訪當中,他曾說道:「嘻哈歌詞也可以很正面。老外的嘻哈終究不是我們的,可以汲取他們的編曲方式,但是要有自己的風格,歌詞不能亂寫,不是為了嘻哈而嘻哈,作為一名歌手,創作會對整個社會有很大影響。
」嘻哈作為美國街頭文化的表現形式,免不了有過多物質至上車子票子的內容,但是在周杰倫這里,只有陽光、向上。他寫出的,永遠是《蝸牛》《稻香》《聽媽媽的話》《本草綱目》這樣積極溫暖,又能撫慰人心的歌曲。
可以說,周杰倫的價值觀和責任感,伴隨、影響了他最早期歌迷的整個學生時代。
當這批老粉結束了自己的學生時代,周董也開啟了自己人生全新的篇章。
為人夫為人父的周杰倫,變成了「女兒奴」。小小的Hathaway在四個月時,亂彈的一段旋律,就被他重新編曲寫成《前世情人》,或許是聽聞了街頭上的傳言,說他江郎才盡,所以間隔了2年之后,他又寫下了《不愛我就拉倒》。
或許在周杰倫眼里,即使不像過去高產,但是他的每一首歌,仍舊真實地反映著他的內心,把音樂融入進生活的每個角落,把自己關注的每件小事寫進歌里,是作為一個音樂人對藝術的最美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