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個暴露年齡的話題:上次能真切感受到「華語流行歌曲正在被全世界人翻唱」,大概還要追溯到那首《Take Me To Your Heart》。2004年的時候Michael Learns To Rock樂隊翻唱1993年張學友的經典歌曲《吻別》 。
即便到了現在,每當這首歌的緩慢而又抒情的前奏響起,我手上的時光機仿佛又緩緩轉動起來,帶我回到了那個午后——那個守在電視點播台前,苦苦等著別人點著動畫,結果一遍又一遍聽著這首歌的午后。
組成我們記憶中重要片段的那些經典中文流行歌曲,越是經過時間的沉淀,就越發讓人感受到其中的韻味。
不單只是這首《吻別》,從去年開始,周杰倫的《青花瓷》也突然之間在海外火了起來,成為了一眾老外的翻唱對象。
這首新西蘭小哥翻唱的英語版《青花瓷》,瞬間點燃我對于「華語音樂」的自豪感。
相比《吻別》的魔改歌詞,這首《青花瓷》幾乎忠實翻譯了原歌詞,雖然翻譯版遠沒有中文那般有神韻,也實屬難得。以至于老外們也順勢開始關注什麼是「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后來小哥還學了中文,在綜藝上和費玉清同台演唱了這首經典曲目。
除了英語版,還有日本小哥自己填詞把《青花瓷》改成了一首日式「小清新」。
作為周杰倫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中國風歌曲,2007年發布的這首歌總算因為這一波「翻唱潮」再度成為了大家的焦點。
能超越國界獲得全世界的喜愛,確確實實是因為《青花瓷》足夠經典。
前不久,還有人把外國人聽周杰倫《青花瓷》這首歌的反應剪輯在一起,其中有不少人的表現令我印象深刻。
比如一位絡腮胡子的大哥,忘我地伴隨著音樂搖擺身體,發出了靈魂深處的感嘆:他做出了我喜歡的古典中國聲音!
還有這位鴨舌帽小哥,瞬間就化身為方文山和周杰倫的粉絲,滔滔不絕講述著對二人的敬佩之情。
即便是聽不懂中文的老外,也開始試圖跨越語言和文字的障礙,絞盡腦汁構想歌詞中講了什麼故事。
這當然不是周杰倫第一次在海外「出圈」。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通過周杰倫的歌曲了解并愛上了中華文化。
曾經,在周杰倫的海外演唱會上,粉絲說自己是聽著他的歌學中文的。
《霍元甲》一曲所蘊含的功夫元素,更是讓老外們看得目瞪口呆。
作為周杰倫早期中國風歌曲的代表作之一,《發如雪》這首歌甚至還被編入了日本《通過歌曲記住中文》課本教材。
一系列的,不禁讓人直呼:好一波文化輸出!
02.
周杰倫的《青花瓷》紅了,大概很多人也很愛將那句老生常談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句話掛在嘴邊。
對也不全對。
對于外國人而言,能從一段優美的旋律里接觸到傳統文化元素,自然有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他們內心的那種對于「古老東方的向往和好奇」這種情懷。
但說到底,如果真的帶給他們「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像是古典小說和戲劇,其實很少有外國人能順利跨越語言的隔閡和文化的鴻溝去了解其中的魅力。他們之所以會對這些帶有中國元素的東西感興趣,實際上也正和流行歌曲一樣,是因為經過了「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改造「,才引發了他們的興趣。
中國風固然對老外來說很有吸引力,但并不代表我們可以一味依靠堆砌這些元素,就能順利地將自己的流行音樂打入國際市場。
不得不說,周杰倫從出道的第一張專輯開始就積極融入中國風要素。
當年一首《雙截棍》一炮而紅,很多人或許都是通過這首歌認識了這個看起來拽拽的男孩,也讓人深刻記住了這種「柔中帶剛」
的傳統兵器。從一開始的《雙截棍》到后來的《東風破》,周杰倫的 「中國風」 歌曲慢慢開始席卷歌壇。在著名作詞家方文山的鼎力相助下,他們總是擅長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中華文化的精髓,并巧妙地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
他們越來越多從不同的傳統文化中取材,不僅有中華武術,他們總是能通過不同的角度發現中華文化之美。就像講書法的《蘭亭序》,講醫學的《本草綱目》。
當然,周杰倫的成功除了方文山作詞的功勞,更離不開他對傳統音樂的鉆研——我們發現周杰倫的中國風,有很多采用的都是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這些旋律柔美秀麗而又嫻靜。因此,在那之后的《青花瓷》和《煙花易冷》等作品,都唱出了一種絕美的意境。
所以我想,為什麼文章最一開始的絡腮胡子大哥會被周杰倫的《青花瓷》深深感動到。
因為周杰倫在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之時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他的每一次嘗試宛若一場場音樂實驗。他總是嘗試著能將傳統放進流行歌曲中,把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混搭在一起,最終形成了自己特色的中國風。03.
我想,任何創作其實都是這樣。
唯有創作者們靜下心來,少一些對浮于表面之物的「盲目追求」,才能沉淀出最打動別人的作品。
這并不是對經典的拙劣模仿,也不是進行一番四不像的「亂燉」,更不是孤芳自賞地「文化自嗨「。
而在這個兼容并蓄的新時代,還有人將傳統文化與自己的想法相互融合,在通過自己的視角同自己的所思所想去碰撞,這樣創作出來的」中國風」或許才是最有靈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