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老涵
編輯 |老涵
乾隆皇帝在即基時強調需要實行慷慨和嚴格的結合。這樣,他就設法維持了和平與繁榮。
乾隆在位后不久,他接受了將云思和云堂的后裔納入皇室家譜,并釋放了云伊和云提,從而化解了雍正皇帝統治下遺留下來的皇室內部的沖突。
同時,他宣告在雍正時期被不公正地解雇或監禁的人無罪或恢復職務。其中有著名學者李巴、蔡婷、謝積石,雍正皇帝曾指控他們在彈劾天安靜事件中組成陰謀集團。
乾隆皇帝很快就通過這些措施獲得了政治資本。在經濟政策方面,乾隆禁止外國人為種植的荒地提供膨脹的做法。
他還免除了對被虛報的谷物稅。與此同時,他繼續鼓勵真正的土地復墾,以養活迅速增長的人口。 他試圖防止欺詐性索賠,裁定被耕種的孤立和分散的土地應該免稅。
從乾隆第二年開始,為了減少糧食浪費,中國北方的五個省開始實施酒精生產禁令。
在他的統治期間,開展了許多大型水利工程,其中包括著名的茅城浦鄉黃河引流工程、淮河引至江水道工程、金沙江航道工程和浙江海棠工程。雍正皇帝頒布的新礦場開放禁令被解除,采礦業迅速發展。
由于國家財政狀況的改善,從乾隆十年開始,每個省依次被授予一次免征三年的土地稅。後來,在皇帝的三十五、四十二、五十五年里,全國都享受了免稅期。
在乾隆三十五年,一般免除水運糧食稅,這在他四十三歲和五十九歲時重復。在康熙的領導下,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文化進步。在他的統治時期,他完成了著名的百科全書《現代古籍綱要》。
雍正和乾隆繼續康熙的工作,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完整的收集四寶。
晚年,他承認:「在我近六十年的在位生涯中,我沒有失敗,除了那六次南下旅行,這對人民的危害大于利」。
此外,為了達到他喜歡吹噓的「十軍功」 ,他發動了幾次災難性的戰爭,特別是在緬甸和亞南(今天的越南),普通華人和不幸的士兵遭受了巨大的苦難。
在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統治時期的黃金時代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他們對邊境地區的處理。家園的概念與領土是分不開的。
祖的原意是「祖先」,國的原意是「領土」。后一個字,出現在最早的骨頭或龜殼(用于占卜)上,或刻在商周青銅物品上,包含一個攜帶武器保衛領土的人的象形文字。
隨著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國的領土已經形成并逐漸演變,漢、唐、清王朝在這一過程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在西漢時期,這次擴張主要發生在河西走廊(黃河以西,即現在的甘肅西北部)和東南和西南部。在唐的活動下,主要集中在東北遼河以東地區、嶺南(現在的廣東、廣西)、敦煌地區的大沙漠和西部地區。
《唐舊書》對唐代時期(公元742-756年)的地理調查,即「東安東縣,西焦慮縣,南里南縣,北峪縣」。它從北到南一直延伸到漢朝的范圍。
向東,它的范圍不如漢朝時期,但向西,它遠遠超過了漢朝的領土。」
然而,在唐朝時期,由民族控制機構統治的縣與傳統的梁張州(1775-1849)非常不同,他是清朝作家、歷史學家和藝術評論家,起源于福建。
而在清初,國家領土擴張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如蒙古,回族(現在新疆)和圖凡(今天西藏),從而為現代中國地圖奠定了基礎。康熙期間對台灣主權的恢復標志著清朝推動解決中國邊境問題的開始。
元明時期,在澎湖群島設立了檢查部門,管理台灣事務。但是荷蘭殖民者利用明朝末的劇變入侵并占領了台灣。
順治皇帝18年,效忠于南明的鄭成功(1624-1662)(有時在西方被稱為科辛加)驅逐了荷蘭人,并在台灣建立了一個州和兩個縣。
他的統治伴隨著該島的快速發展,他的計劃是把金門和廈門,澎湖群島和台灣作為推翻清政府和恢復明朝運動的基地。
然而,不久之后,鄭成功去世了,他的兒子鄭景在廈門繼承了王位。
鄭靜和他的叔叔鄭石西之間發生了權力斗爭,之后,在康熙的第三年,鄭景放棄了金門和廈門,從沿海地區撤退,駐扎在台灣。
隨著三個封建人起義的平息,康熙皇帝任命福建海軍上將,并開始積極計劃恢復台灣。在鄭景意外死亡后,他的兒子鄭克藏和鄭凱香之間的繼承斗爭被他們的下屬煽動起來,這導致了內部的混亂。
康熙二十二年,清軍對台灣發動全面進攻,保衛澎湖群島的鄭海軍主力被消滅。因此在一次手術中恢復。清朝在台灣建立了一個地方政府,并有軍隊駐扎在那里。
與此同時,隨著和平開始回到沿海地區,康熙初期引入的安全措施,要求居住在沿海的人向內陸遷移的法律被廢除了。
在皇帝自己寫的一首詩,題為「聽到好消息從海上中秋節」,康熙描述新形勢因此:「左右海岸知道困難,但現在農業和耕作統一在整個國家。」蒙古的局勢非常復雜。
科爾沁地區(在後來的內蒙古)在清朝進入39年之前就已經投降了。
關于是否放棄台灣進行了討論。經過反復討論,台灣縣在福建省管轄下建立,管理台灣縣、豐縣和朱羅縣。澎湖是直接受到台灣縣的管轄。設立了一名總司令和兩名協助部隊,駐扎了8000名士兵。
在澎湖,只有一名指揮官,駐扎2000人。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台灣島建立機構和駐扎軍隊。投降的軍事領導人鄭凱創、馮西凡、劉國軒,并在首都居住。
然而,尊加爾人交替出現了效忠和叛亂的時期,并在康熙、雍正和乾隆的統治時期,斷斷續續地與清政府交戰。
在康熙時期,尊加爾領袖,加爾丹,40人進攻喀爾喀,然后入侵內蒙古,但被清軍擊敗,之后在青海的其他蒙古團體進入清朝。
在康熙后期,加爾丹死后,他的侄子41歲的拉旺永遠與清政府不和,恢復了尊加爾的財富。 雍正登上王位時,在清朝與王朝的對抗中,清朝鎮壓了洛桑丹進領導的青海蒙古人的叛亂。
他死后,他的兒子加爾丹繼續抵抗清軍,直到乾隆統治,尊加爾人才被徹底擊敗,最終談判和解,剩下的部落加入了喀爾坎人和青海蒙古人。
為了監督外蒙古的管理,雍正皇帝創建了副將軍的職位安撫邊境烏里斯泰負責軍事事務在烏里和管理四個部落和其他下屬部落如羊和孩子。
被管理的地區相當于今天的外蒙古、俄羅斯的部分地區、哈薩克斯坦和新疆阿爾泰地區的北部,被清政府統稱為外蒙古。
與此同時,庫倫官員被送往官方(現在的烏蘭巴托),后者後來被授予庫倫執行部長的頭銜,負責監督基亞赫塔和俄羅斯之間的商業關系,并管理圖什耶圖汗和塞臣汗的部落領地。
他是尊迦汗國的創始人埃爾德尼·洪太吉的第四個兒子,小時候被送去學習,成為第五世達賴喇嘛統治下的喇嘛。
在聽到他的哥哥(以及父親的繼任者)被他們同父異母的兄弟謀殺后,他放棄了宗教研究,開始了他的軍事行動。
盡管在1718年的薩爾溫河戰役中擊敗了清軍,但他的軍隊在兩年后將拉薩輸給了清城。洛桑·拉布坦領導了一支20萬人的軍隊。
它在1723年被擊敗。加爾丹·瑟倫(公元1745年)比他的前任更有效地認識到了為他的軍隊發展技術基地和獲得經濟立足點的必要性。
例如,他利用了被俘的瑞典士兵和制圖師約翰·古斯塔夫·雷納特,他幫助加爾丹的大炮鑄造了金屬大炮。他還從中俄之間的茶黨路線中獲得了可觀的資金
青海和平化后,雍正皇帝將青海的蒙古人重組為薩薩克旗。在雍正統治的前年,西寧設立了執行部長職位,管理青海和蒙古的部落。
乾隆二十七年,在霍吉揚和布爾丁領導的維吾爾部落叛亂被鎮壓后,伊利司令成立。負責天山南北地區的軍事管理,負責天山地區回族和奧洛部落的管理。
乾隆四十八年,烏魯木齊市省長就任,負責烏魯木齊地區的軍事管理。塔巴加塔任命了一名副總督,喀什的顧問部長,以及延吉薩爾、雅干德、和田、阿克蘇、烏什、庫車和卡拉薩爾的執行部長,管理地方事務。
在元朝(蒙古)王朝的統治下,西藏由一個被稱為政治委員會的機構管理,它有三個分支,被稱為和平化委員會。在明朝時期,烏曾和杜奧根是西藏的首都,委員會從那里進行監督。
在清軍進入中國之前,西藏已經開始向清朝朝貢。但西藏的內政繼續在迪巴政權的統治下管理(迪巴是負責政治和宗教事務的官員的名稱)。
然而,在康熙統治的最后幾年,清朝廢除了西藏的這個政權(他們稱之為「坦政府」),并任命了三個臨時官員卡倫人來管理西藏事務。
雍正五年,隨著國內叛亂被鎮壓,軍隊開始駐扎在西藏,并設立了安班駐地專員的職位。乾隆五十七年,清朝對西藏行政進行了重組,建立了所謂的金本巴制度,用金甕作為鑒別土兔或轉世喇嘛的手段。
從那時起,「活佛」的傳統就由中央政府監督。新任命的是由安班和達賴喇嘛共同當選,而空缺在后西藏將填補選舉的結果由安班和班禪喇嘛。
每個寺廟的禪波(高級僧侶)將由達賴44年共同選舉產生,金本巴也被稱為精靈。
藏傳佛教的領袖包括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駐日喀則)。他們的研究對象包括18名庫圖格圖和12名沙布隆。他們是被轉世的活佛。
金本巴系統被用來確認佛陀的轉世。當一個活佛去世時,就會尋找在佛死的同時出生的人,并把他們的名字和出生時間放進一個瓶子里。喇嘛和北京居民喇嘛被派往西藏。此外,所有西藏的非官員,無論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都將由安班人監督。
在四川、甘肅、云南、貴州、廣西、湖南和湖北等省份中。這些地方官員在省長的監督下,地方習俗只在國內事務管理中遵守。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此類收藏品。然而,與康熙和雍正的習慣都非常節儉(雍正甚至批評外國人使用絲綢作為紀念物,推薦紙張更經濟)。
相比,乾隆享受著奢華的生活方式。他的奢華最好的體現,在那里他放縱了對美麗風景的激情。康熙南下的主要目的是視察防洪和工程項目,而乾隆只是以此作為他的主要興趣,即觀光。
然而,對世襲頭銜的任命和繼承權必須得到中央政府的批準。
民事官員包括地方省長和地方縣長到當地警察局長以及負責官方接待的當地官員。軍事官員從指揮官和和平專員到地方治安官和地方治安官,從三級到未分級。
從雍正皇帝的統治,一個新政策被引入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下那些當地官員在現有系統成為常規縣或縣官員由清朝法院任命適當的等級和非世襲的基礎上。
中國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清朝時期,少數民族分布在各省各地。因此,有許多地方首領和外國人。當地官員的職位是世襲的,通常由當地少數民族的首領來填補。
參考文獻:
漢、唐、明、清皇帝在位期間大事總結[J]. 李軍燕.歷史學習,2008(11)
歷史題酷[J]. .文史參考,2011(06)
從民族融合看元代行省制的形成[J]. 陸化亮.新課程(教師),2010(11)
基于歷史閱讀的教材解讀——以行省制的教學為例[J]. 胡仙兒.試題與研究,2018(18)
大學聯考歷史綜合測試設計[J]. 邵新力.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