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八旗中,為何正白旗能與兩黃旗平起平坐,成為上三旗

遠在天編 03/02/2023 08:22 檢舉

清朝的 八旗制度,是清朝政權的重要組織形式,它不僅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還在清朝政治體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八旗之中,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最為尊貴,屬于上三旗,那你知道,為什麼正白旗能和兩黃旗,平起平坐嗎?

八旗的由來

要想知道八旗的由來,就得了解「旗」字的意思。「旗」是一種旗幟,在滿語中被稱為「固山」,它們是用來給牛錄組織起指引作用的東西。

在女真部落里,這些牛錄組織的工作就是圍捕獵物、防御外敵,但這人一多,方位就容易錯亂,于是便用旗幟來劃分人群,可以讓組織的行動,更加高效便捷。

1584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帶領旗下軍隊,對女真各部發起了戰爭。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努爾哈赤四處征戰,統一了整個東北地區。

為了更好地管理部落中人,努爾哈赤在女真族牛錄組織的基礎上,建立了八旗制度。他以 黃、白、紅、藍四種不同顏色的旗幟,將麾下的士兵區分開來,這就是最初的四旗

隨著時間的推移,努爾哈赤統一了很大部分的女真部落和蒙古部落,這就導致努爾哈赤麾下的士兵,比起他剛出征的時候多了百倍不止。

所以原本的四旗,又被分成了 正旗和鑲旗,黃、白、藍三旗鑲紅邊,紅旗則鑲白邊,如此一來, 四旗就成為了後來著名的滿洲八旗。

汗位之爭

滿洲八旗,是由不同的人掌管的, 正黃旗與鑲黃旗,直接隸屬于努爾哈赤,是最尊貴的兩旗

而正藍旗由莽古爾泰掌管,鑲藍旗由阿敏掌管,正紅旗與鑲紅旗由代善及其兒子們掌管,太宗原來掌管那部分的白旗則獨立出來,設為正白旗,交由皇太極掌管。

其余部分則共同組成鑲白旗,由阿巴泰掌管,這樣的分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當時的政治格局。

按照當時「立嫡不立長」的規矩,大妃阿巴亥所出的 多爾袞和多鐸,是努爾哈赤最心儀的繼承人。

為了給他們鋪路,努爾哈赤將自己統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分別封給他們,讓他們成為小旗主可惜努爾哈赤還沒來得及好好培養兩個小兒子,便駕鶴西去了。

努爾哈赤死前沒有交代任何的身后事,這就讓汗位之爭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當時,實力最強盛的皇太極為了爭奪汗位,聯合其他貝勒,一起逼死了阿巴亥。而阿巴亥死后,原本最有希望繼承大統的多爾袞、多鐸兩兄弟徹底失去了依靠,淪為了皇太極刀俎上的魚肉。

為了能夠名正言順地繼承汗位,皇太極將多爾袞和多鐸的兩個黃旗,都安在了自己頭上,而正白旗和鑲白旗的旗主則變成了多爾袞和多鐸。

皇太極登基之后,將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確立為上三旗,其余則是下五旗。

正白旗的崛起

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宸妃海蘭珠去世之后,皇太極憂傷過度,竟然與父親努爾哈赤一樣,沒有交代后事就去世了。

因此汗位之爭,又一次在紫禁城中上演,而這次的主角成了豪格與多爾袞。此時的多爾袞,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無依無靠的幼子,他的背后有著多方勢力的支持。

就在多爾袞與豪格,斗得兩敗俱傷的時候,有人站出來提議說,讓只有6歲的福臨繼承大統,多爾袞輔佐即可,此提議一出,得到了朝中眾人的支持。

于是,在多爾袞的幫助下,年幼的福臨登基為帝,成為了清朝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

稚子年幼,無足畏懼,這也是多爾袞愿意輔佐福臨的原因。在之后的數年里,清朝的一切政務,都得由多爾袞點頭示意,他的地位可以說和順治帝不相上下。

于是大權在握的多爾袞,為了報復豪格,便將豪格統領的 正藍旗,變成了下五旗。

正藍旗

從這里開始, 清朝的上三旗就變成了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一直到清朝末期,都是這三種顏色。

由此可見,正白旗能爬到上三旗的位置,完全是因為多爾袞實力強盛的原因,所以說是不是上三旗,還得靠實力定奪。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推薦文章

©2021 homenews1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政策與安全 條款 隱私 版權 聯繫我們 [email protected],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本網站是以實時上傳文章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本站張貼的文章。由於本站是受到「實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查所有即時文章,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內容及拒絕任何人士發文,同時亦有不刪除文章的權力。切勿撰寫粗言穢語、毀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TOP
X
檢舉
請使用真實的郵箱如無法和您取得聯繫我們將無法對您的檢舉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