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坐北朝南,卻比中軸線偏了2度,明清的皇帝們都坐歪了?

遠在天編 11/02/2023 11:52 檢舉

「坐北朝南」,是很多人在買房時的標準,而大門朝南的房子,價格也會比普通房子要貴上一些。

從科學角度來說,房子坐北朝南,不僅有良好的采光,而且每天能看到太陽東升西落,人也會精神抖擻。

即使是在冬天的時候,太陽也能照進屋子最里面,不僅光線很足,而且還很暖和,有著許多益處。

而且在古代,人們以南方為尊,皇帝召見文武百官的時候,一般都是面朝南方而坐,所以 「坐北朝南」也代表著皇帝尊貴的身份。正因如此,歷朝歷代的皇宮也都會采用坐北朝南的構造。

然而修建于明清時期的 紫禁城卻有點特別,據專家研究發現, 紫禁城的朝向與中軸線相比,竟然 偏了兩度,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明清的皇帝們都坐歪了嗎?

講究對稱的建筑

相信很多人在聽到明清皇帝坐歪的言論時,都很詫異。畢竟北京城的建筑,是出了名的對稱規整,特別是 中央的紫禁城,以南邊的永定門為起點,從正陽門的北方穿過,直到紫禁城的后方

而且紫禁城中的鐘樓,鼓樓,景山等建筑,基本都是沿著這條直線對稱修建的。這條直線,被稱為是 紫禁城的中軸線,除建筑之外,皇帝的寶座也是坐落在這條中軸線上的。

從地圖上看,我們可以發現,這條 中軸線與地球上的本初子午線高度重合,所謂的 子午線,就是地球的0°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是最標準的分割線。

如此看來,與子午線大差不差的中軸線,也應該是標準的南北方向,那為何嚴格按照中軸線修建的紫禁城,最終測量出來,會偏了2度呢?

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后,專家們發現,這問題還就出在這條中軸線上,而這條中軸線,還與歷史上大名鼎鼎的 元世祖忽必烈有著很大的關系。

忽必烈定都北京

1271年,蒙古汗國可汗忽必烈突然宣布,正式將蒙古汗國的國號改為大元,同時廢除「大漢」的稱呼,改為「皇帝」,元朝自此登上歷史的舞台。

第二年,忽必烈又宣布將元朝的都城遷至北京,改北京名為「大都」。從此之后, 北京就成為了元、明、清三朝的政治文化中心

忽必烈遷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掌控全國。而北京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不僅 北有燕山山脈,南經長江淮河,還與東北塞外緊緊相連。

可以說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并且北京是中原腹地,建都在此不僅可以深入中原,還能輻射江浙、巴蜀地帶,具有重大的意義。

而這些,都是原本的都城所不具備的,所以忽必烈遷都也是在意料之內,情理之中的事情。

定都之后,忽必烈就開始著手大修北京城,按照漢族 坐北朝南的習俗,忽必烈在修建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中軸線,并以此作為所有建筑的標準。

到了明朝時期,朱棣登基之后,在北京城里修建了舉世聞名的紫禁城,而修建紫禁城所用的中軸線,就是按照元朝時候的標準來的。

之所以會偏離2度,是因為忽必烈的一點小心思罷了

忽必烈在大修北京城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這條 中軸線可以一直延伸到開平府處,而開平府正是元朝曾經的都城—— 元上都,也是忽必烈起兵發家的地方。

元上都遺址

別看忽必烈遷都這麼快,但他對于元上都,還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所以在發現了這一點后,忽必烈就將中軸線故意偏離了一點點。

這樣一來,這條中軸線就可以準確地與曾經的開平府相連接,寄托了忽必烈希望元朝能夠長治久安的美好心愿。

忽必烈的這一個小心思,改變了中軸線的位置,以至于明清時期的皇帝們,通通都「坐歪了」。

不過老實說,雖然忽必烈故意偏離了這條中軸線,但是在沒有衛星和其他先進技術的情況下,這條中軸線只是僅僅比本初子午線偏了2度,如此精確的設計,也算是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推薦文章

©2021 homenews1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政策與安全 條款 隱私 版權 聯繫我們 [email protected],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本網站是以實時上傳文章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本站張貼的文章。由於本站是受到「實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查所有即時文章,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內容及拒絕任何人士發文,同時亦有不刪除文章的權力。切勿撰寫粗言穢語、毀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TOP
X
檢舉
請使用真實的郵箱如無法和您取得聯繫我們將無法對您的檢舉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