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注意的兩個問題
首先解釋一下這個「走了」,就是普丁離開了崗位,不再擁有在任時的那種影響力。至于他是怎麼走的?還是不假設為好,畢竟這不是重點。
也就是說,倘若有一天,普丁離開了俄羅斯政壇,不再發揮之前的影響力,那麼俄烏沖突就會因此而結束嗎?
這可不是吃飽撐得沒事,進行無聊假設,而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就曾多次強調過:「只要普丁當總統,烏克蘭就不會與俄進行談判。」甚至在去年年底,他還更近了一步:「如果普丁死亡,那麼俄烏沖突將會朝著和平方式結束。」
澤連斯基這句的話音剛落,俄羅斯外交部的發言人扎哈羅娃就笑了,回道:「澤連斯基不是一個感恩的人,當俄羅斯決定放棄斬首計劃,他卻不認為這是一種仁慈的做法。」
再強調一下,以上這些都是實錘發生過的,不信?可以自行驗證。無論怎樣,顯然從這通嘴炮中,可以看出存在以下兩點問題,需要提起注意。
其一:澤連斯基對普丁惱恨非常,大有「恨其生,愿其死」
的味道。其二:普丁卻認為,澤連斯基應該好好活著。以至于俄烏沖突開始后,當俄軍摧枯拉朽般攻入基輔,澤連斯基就要被「斬首」時,是普丁下令放棄了這一行動。俄軍隨后撤出基輔,開始跟馬里烏波爾鋼鐵廠,較勁去了。
至此,被外界普遍稱為的「俄軍拉胯」現象,似乎有了個完美解釋。原來是普丁在關鍵時刻叫停了!也就是說,如今俄烏沖突的膠著狀態,應該是在普丁的計劃之內——可信否?筆者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還是那原因,這不是重點。
因為真正的重點是:若一旦普丁真走了,俄烏會真如澤連斯基所說的那樣結束嗎?
二、普丁的困局
一年多的俄烏沖突,總有人不停的復盤,結論雖五花八門,但有一個卻是高頻率出現,那就是俄羅斯,只針對烏克蘭的軍事方面動手,卻不針對民用方面,導致了外面雖打得一地雞毛,可烏克蘭的老百姓,卻還能上網直播等奇觀出現。
尤其是一對比,美國當年痛揍薩達姆的「沙漠盾牌」行動,俄軍的操作簡直仁慈的不可理喻。潛台詞就是:俄軍最初根本就沒用出全力,導致了被消耗得進入到目前這樣一個困局內。
是啊,普丁為何不采用老美那種「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霸氣模式?有人說,俄羅斯和烏克蘭是兄弟,但這僅僅是表象。因為真正的原因是,普丁本質上屬于俄羅斯的「鴿派」,或說「理性派」。
稍微了解俄羅斯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國家一旦發狂,有多不講武德。也正是因為他們之前種種發狂之舉,導致了雖俄羅斯國土面積,如吹了氣球般膨脹無比,但周邊國家,尤其是歐洲對俄羅斯怕得要命。寧肯被美國放血,也要必須把俄羅斯堵截在烏克蘭。
普丁由于是總統,自然就成了靶子。不僅在外面如此,就是內部也是如此。因為通過各種渠道已知,俄羅斯的 「鷹牌」們對普丁的「仁慈」極為不滿,視其為軟弱。
這一派被普遍視為「民粹派」,他們才代表著那頭「北極熊」,卻被普丁代表的「鴿派」暫時給壓制住了。而普丁代表的鴿派,被稱為「希拉維克集團」,「民粹派」被稱為「皇俄」。
至于那些親美或親西方等的派系,都包括在「希拉維克集團」之內——須知普丁上台后,一度曾極力推動俄羅斯跟美國親密,還要加入歐盟,甚至北約。為此一度西方的「G7集團」,正是由于俄羅斯的加入,而改為「G8集團」。
對于咱中國人來說,由于五千年的傳承,擁有的歷史觀是:一旦衰落,就退回漢地十八省,依仗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人口以待天時,重頭再來,隨后玩一波極限反彈。所以,咱歷史觀的重點是:漢地十八省為中心,并擁有各種天險可為屏障。
再看俄羅斯,哪里是他們的中心呢?是在歐洲,奈何東歐大平原上,有就幾條河流能當「天險」。可悲催的是一旦到了冬天,河水一上凍,天險也是一馬平川。這種地理(生存空間)就造成了他們極度不安全。
所以俄羅斯的「鷹派」從來都擁有強大的勢力和基礎。這才就造成了普丁,等于是雙向開戰,一面是對烏克蘭(西方),一面對內。他則如走鋼絲一樣,拿捏著平衡。因此烏克蘭,這才打成了「困局」。而所謂困局,就是還有一線生機。
三、澤連斯基的悲哀
明白了普丁的困局,再來看澤連斯基的那些自信滿滿的話,是不是感到有點為他而悲哀呢?因為一旦普丁若真走了,大機率是俄羅斯的「鷹派」會上台。
須知,在澤連斯基自作主張,炸了克里米亞大橋后,拜登曾一度緊張得要命,因為他不知道俄羅斯會如何反擊。在普丁攻擊了幾處烏克蘭基礎設施后,拜登這才長出一口氣,難得夸贊普丁是「理性的人」。
看著滑稽或不解?其實拜登最清楚,倘若當時俄羅斯發了狂的報復,后果將不堪想象,他就真正坐在火山口上了。
看懂了拜登夸普丁是「理性的人」,再看若是普丁真走了,俄羅斯的鷹派上台,由于沒有普丁的威望,必然會拿烏克蘭當立威對象吧。那時俄羅斯還會是這種「束手束腳」的打法嗎?俄烏沖突大機率會外溢——外溢到哪里?沒有人可預測或說敢預測!
至于有人說,一旦普丁走了,咋就不可能是親西方的勢力上台?一則前文已經解釋了,普丁的「鴿派」,就代表了這股勢力。
二則就是,俄羅斯事實上已經「退無可退、分無可分」了,普丁發動俄烏沖突時的支持率,就證明了這點。
因此才說,大機率是「鷹派」上台,澤連斯基一旦遇到,要拿烏克蘭立威的鷹派,他還會如現在這樣,動不動就周游世界,求支援,時不時就發表各種演講,秀優秀嗎?恐怕只能是后悔不迭:為啥當初就沒有跟普丁及時談判。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勸和促談才是大愛,讓俄烏沖突能盡快和平解決,才是最優選項,這既是對俄烏雙方負責,更是對人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