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他是江湖上成名已久的好漢,身懷絕技,富甲一方。這樣的一個人物就是梁山首把交椅給他,也不會稀罕。
宋江用卑鄙的手段逼他上了梁山,為了拉攏此人,讓他做了第十一把交椅。但此人城府深沉,喜怒不形于色,出工不出力。征方臘歸來,回到家鄉做回土財主,平安一生。
一、撲天雕李應的城府
獨龍山這個地名起得好,誰是獨龍山的那條龍。
水滸原文:楊雄又問道:「你那李大官人,莫不是江湖上喚撲天雕李應?」杜應道:「正是他」。石秀道:「江湖上只聽得說獨龍岡有個撲天雕李應是好漢,卻原來在這里。多聞他真了得,是好男子,我們去走一遭。」
很顯然楊雄、石秀并沒聽說過祝氏三杰,撲天雕李應的名聲卻聞名江湖。李應才是獨龍山的那條龍。
隨著時間推移,祝氏三杰成長起來了。祝氏三杰更是打出填平水泊擒晁蓋,踏破梁山捉宋江的大旗。祝氏三杰年輕氣盛并不把李應放在眼里。雙方爭權奪利,暗潮涌動。
祝氏三杰空有一腔熱血,怎敵李應之城府深沉。李應對梁山態度與祝氏三杰,截然不同。
楊雄、石秀通過鬼臉兒杜應來到李應的莊上,請李應搭救時遷。明知這三人是上梁山入伙的,李應還是雙修生死書,去取時遷。可謂江湖的義氣,讓人無可挑剔。
但李應做法不合常理。第一、違背三莊共同對付梁山賊寇的盟約。第二、與祝氏三杰踏平梁山態完全不同,簡直在討好梁山上的賊寇。這說明李應也有自已的算盤。
李應修書取人不成,不是找祝家莊莊祝朝奉說理,而是大怒點了三百莊客,去祝家莊強行要人。
不符合常理。其一這三百人不能對祝家莊構成威脅,要不來人;其次李應輕松戰敗祝氏三杰中最厲害的祝彪,證明武藝極為了得。卻被祝彪弓箭射傷手臂,而祝彪并不是弓箭高手。讓人奇怪的是李應善用飛刀,是暗器高手,這箭怎麼中的。因此李應這一箭有故意的成分。
李應的舉動加深了兩莊予盾,導致祝、李兩莊盟約破裂。同時讓梁山把矛頭對準了祝家莊。真是一舉兩得。當水泊梁山打來時,李應是閉莊不出,坐山觀虎斗。如果僅是這樣,于理說得過去。但令人奇怪的是下面發生的事。
當宋江一打祝家莊失敗時,在楊雄的建議下,宋江準備了禮物去拜見李應。李應的態度很微妙,推說受傷,不方便見客。一方面拒絕和宋江見面。另一方面卻派出鬼臉兒杜興把祝家莊的情報透露給宋江。
鬼臉兒杜興道,李家莊不會救應祝家莊,須防扈家莊,尤其是一丈青扈三娘。祝家莊有前后兩座門:一座在獨龍崗前,一座在獨龍崗后。光打前門不管事,須兩面夾攻方可破。
李應城府真深,他想借梁山之手把祝氏三杰除掉。當李應得知祝家莊被攻破,李應的態度很說明問題。又驚又喜。強盜攻破莊子,驚是常情。喜卻從何而來?
很顯然祝氏三杰被滅,獨龍山沒人威脅到自已,李應可以獨霸獨龍山。
唇亡齒寒,驅狼吞虎,梁山眾強盜可比祝氏三杰兇險啊。
二、李大官人斗不過宋押司
祝家莊被攻破,李家莊來了鄆州知府稱李應通梁山賊寇,不由分說把李應帶走。半路之山,宋江帶人驅散了官府的人,請李應上梁山。
水滸原文:李應道:「卻使不得,知府你們殺的,不干我的事。」宋江笑道:「官司里怎肯與你如此分辯?我們去了,必然要負累了你。 既然大官人不肯落草,且在山寨消停幾日,打聽得沒事了時,再下山來不遲。」
不管李應愿不愿意,就被裹挾上了梁山。兩天過后,李應笑容滿面地宋江說,我已與眾好好漢相聚一場。現不知家中老小如何,要下山去。李大官人你可知一句話,上賊船易下賊船難。
宋江哈哈一笑,大官人家眷已接到梁山之山,李家莊已被燒成一片白地。又喚出蕭讓、李俊等人,原來正是蕭讓、李俊扮成知府及隨從。
水滸原文:李應驚得,目睜口呆,言語不得。
李大官人,你城府深不假,但碰到黑宋江,宋押司,你是不行的。
結語:
水泊梁山攻破祝家莊,獲得錢糧無數,祝氏三杰戰死。扈太公滿門老幼死于李逵之手,扈成逃走,扈三娘作為戰利品,被宋江分給王矮虎。李應也被逼上梁山,宋江拉攏李應,讓李應坐了十一把交椅。但李應極為痛恨宋江,卻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對宋江無可奈何。梁山大小戰事,撲天雕李應雖有飛刀絕技,總是出工不出力,過上醬油黨的日子。李應的故事告訴我們,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道理。
碼字不易,喜歡點贊,文明交流,謝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