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陳凱歌導演攜演員張國榮、張豐毅將《霸王別姬》搬上了熒幕。電影上映后,斬獲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及最佳編劇獎等獎項。
電影成功了,可電影背后的故事卻鮮有人知。
1988年,著名投資人徐楓女士,向《霸王別姬》原著作者購買電影版權時,作者提出唯一一個條件:程蝶衣必須張國榮演,否則不賣。
為此,導演陳凱歌在劇本還未改編完成的情況下,曾專程飛到香港找到張國榮,與他談《霸王別姬》,談程蝶衣。倆人談了2個小時,期間張國榮一直在抽煙,一言未發。
就在陳凱歌忐忑不安時,張國榮對他說,「我就是程蝶衣」。
張國榮的參演,原著作者心里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這是她的一個夢,她要為自己的偶像寫一部傳世經典。
這個原著作者就是李碧華。
20世紀90年代,在華語電影榜上,經常出現她的大名。
李碧華無疑是一個成功的作家和編劇。但是,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在網上卻很少被提及。網上盛傳是她本人的照片,沒有一張是真的。
李碧華就是這樣一個低調神秘的作家。
李碧華,原名李白,生于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家族。其祖父是香港有名的鄉紳,娶了4房太太,更有妾侍。
自小,她就住在有木樓梯的舊式建筑里,聽過很多前塵舊事,如同折子戲。這些都成為她日后創作的素材和靈感。
李碧華自幼酷愛文學藝術,在學生時代就發表了許多作品。1976年,李碧華不僅成為《文季月刊》的記者,主要負責人物專訪。她還為《東方日報》撰寫專欄,一邊創作小說。
這一時期內,在她的筆下誕生了一系列的經典小說,如《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誘僧》《川島芳子》等等。這幾部經典之作,也相繼搬上了銀幕。
李碧華筆下的人,情欲斑駁,茍且偷生。筆下的鬼,純善凄婉,執著不悔。筆下的妖,魅惑妖嬈,赤子之心。她筆下的情,或轟轟烈烈,熾熱灼人,或凄美慘絕,痛徹心扉。
寫下這些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在讀者看來,李碧華需要大量的時間去構思。
然而,她卻說,「我從不刻意去寫,所有的情景,聯想,看到什麼,想到什麼,都是下筆時不知不覺產生的。」
這一點,李碧華在回答媒體訪問時如出一轍。
曾經有媒體采訪李碧華,是怎麼寫出這些愛情的,又想要表達什麼樣的內涵?
李碧華回答:「靈感興致一來,便信筆而就,等想明白,想透了再寫,那就什麼也不用寫了。」
在香港電影史上,李碧華也是位知名人物。可見過她的人,卻屈指可數。有可能她從你面前經過,你都認不出來。這在眾人眼里,李碧華顯得特別地「另類」。
《今夜不設防》中,張國榮、黃霑、倪匡等人,談起李碧華,都說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引得眾人猜測。與她熟識的張國榮說,李碧華長得很普通。
倪匡則說,李碧華在背包里放了一把大剪刀,將他嚇了一跳。問她怎麼在背包里藏剪刀,李碧華回答說是自衛。
網上曾爆出過一張照片,是一個女生與張國榮的合照,疑似張國榮在拍《霸王別姬》時的合影。照片中的女生戴著一副圓圓的眼鏡,細邊框,顯得特別的文藝和知性。
很多人信以為真,認定女生就是李碧華,紛紛傳閱。
李碧華通過一個朋友得知了照片的存在,原不打算澄清的她,不愿見到人們被誤導,進而影響到照片中女生的生活。
她在博客中澄清:「那戴眼鏡的女生不是我,別以訛傳訛,也影響了別人,她是無辜者有自己姓名和私生活的。」
網上真真假假的消息,讓眾人莫辨。就連田沁鑫這個同屬一個圈的,也認不出李碧華來。
田沁鑫是內地知名的話劇導演。一次,她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端的人聲稱自己是李碧華。
聽到這介紹,她愣住了,她不確定是不是她所想的那個李碧華。于是,她小心地反問了句「哪個李碧華,是那個作家李碧華嗎?」
聽到對方確認后,田沁鑫才算確認了她的身份。原來,李碧華打電話給田沁鑫,是希望田沁鑫能將《青蛇》搬上話劇的舞臺。
正是這通電話,我們才能看到袁泉與秦海璐倆人在舞臺中的精彩表演。
人們總是希望在媒體中能多看到一些關于李碧華的消息,可她活得卻像是個隱形人。網上見不到她的相關消息,連一點捕風捉影的緋聞都沒有。
1993年5月24日,在星光璀璨的戛納,《霸王別姬》斬獲了金棕櫚獎,及最佳編劇獎。
陳凱歌、李碧華出席了典禮。然而,報道上只見陳凱歌,而無李碧華的身影。
徐克的《青蛇》原著、編劇都是她,同樣找不見李碧華的更多消息,只有「李碧華」三個字在側。
在名利場的娛樂圈,八卦橫行,娛記無孔不入,赫赫有名的李碧華,卻在網上找不到一張照片,沒有任何的傳聞。這是她刻意引導的結果,也是性格使然。
李碧華見多了娛樂圈中的人,生活在鎂光燈下,失去了自由,全無一點隱私可言。哪怕是簡單的出行,也需要偽裝,她不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變成這樣。
李碧華更喜歡有自己的空間,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不用偽裝,不用在意外界的看法與評論。在發現有人拍她時,她都會要求別人不要拍。
久而久之,網上就沒有她的消息了。想要了解她的動態,就只能等到新書上市,或是文字采訪報道。
李碧華一年大概會出4-5本書。每到出書的時間,她親自到出版社,與編輯討論排版等事宜。可她從來不做新書推介,或做演講,與讀者見面等事情。
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社經理陳志全曾一度對李碧華頗為怨言。他一再勸說,希望她能出席發布會,李碧華的回答總是拒絕,這讓他又愛又恨。
與天地圖書合作幾十年,出版的人認識李碧華的少之又少。新書上市后,她倒是會來逛書展,只是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
面對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眾人對她更好奇了?
陳志全說「她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年女士。與街上的路人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編輯吳惠芬說,「李碧華不愛打扮,只講舒適。」
李碧華說,「自己只是個普通人,放在人群中很難認出來,沒什麼可好奇的。
」李碧華只想做個普通人,可以自由地行走于世間,靜靜地享受這人間煙火。
可以自由穿行于大街小巷,不受任何打擾;想吃生煎包,可以到小楊生煎大快朵頤,不用在意吃相是不是優雅。
想笑就大聲笑,想哭就痛快哭,不用壓抑自己,不用強顏歡笑;有自己的空間,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被圍觀。
不在意光環,不過分追求名與利,李碧華雖低調,但并不代表她軟弱可欺。
2014年編劇界紛爭不斷,最令人矚目的莫過于李碧華與蘆葦。倆人同是編劇界的知名大佬,又因《霸王別姬》的版權而起了紛爭。
《霸王別姬》由李碧華與蘆葦共同操刀改編。1988年,李碧華與湯臣徐楓簽訂了電影和編劇的版權。
李碧華曾為《霸王別姬》改編了三個版本的劇本。在電影開拍前,在吳天明的牽線搭橋下,蘆葦又加入了其中。
李碧華為了劇本的改編,又親自飛至北京,參與到劇本的改編當中。也就有了后面我們所看到的《霸王別姬》。
電影大獲成功,同時也將編劇獎囊括在手。蘆葦憑借《霸王別姬》更是屹立神壇不倒。
在一次采訪中,蘆葦談到《霸王別姬》的劇本,聲稱對原著進行了根本性的改編,重新設置了情節與人物關系,有大量原創成分。
他說,改編后的劇本,與李碧華沒有關系,自己將出版他改編的劇本。
李碧華在得知消息后,4月22日,通過律師發布聲明說蘆葦不擁有電影劇本出版權,版權是屬于湯臣公司的。
并稱《霸王別姬》是臺前幕后團隊的精誠合作才出的佳績,不允許一人夸大貪功為己有。
聲明發出后,引發軒轅大波。第二天,蘆葦在媒體中公開向李碧華道歉,因為他的不當言論,給了讀者誤導,希望能獲得李碧華的原諒。同時也說明出版劇本只是個人想法,如果出版肯定會與李碧華商量。
李碧華的反擊來得又快又烈,既痛斥蘆葦的貪功,又用法律保護了自己的利益。
行走江湖,她有自己的底線。對于不實的污蔑與侵權行為,她無法容忍,一經發現,勢必表達出自己的態度。
提到侵權,最讓李碧華深痛惡絕的是盜版書籍。她曾經親自走訪調查過自己的作品情況,詳細地了解到自己正品、盜版各有多少,并且連價錢和印刷品質都打探得清清楚楚。
雖然拒絕不了盜版,但自己要了解,心中有數。
李碧華低調的背后,其實一直是有底線的,一旦觸及到自己的底線,則會亮劍,亮出自己的態度,絕不含糊。
王安憶在《香港的情與愛》中寫道:「香港是個大邂逅,是個奇跡的大相遇。它是一群人的狂歡,盡情拋撒它的熱情和音樂。」
而李碧華,也是這個邂逅中的一員,她冷眼旁觀,用筆勾勒出形形色色的愛情。因此,李碧華又被人稱為「香港張愛玲」。
總有人將她們放在一起比較。然而,李碧華說:「我只是張愛玲的讀者,不敢與她相提并論?寫作人都是獨立的。」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
李碧華卻認為:「人生所追求的不外乎‘自由’和‘快樂’。」
只有失去自由,才能體會自由地可貴。外表光鮮靚麗的娛樂圈,表里不一是常態。李碧華見多了明星們的身不由己,不快樂和不自由。
由此及彼,她才說自己追求的是自由和快樂。
她甘做一個普通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看四時更替,品嘗人間煙火。不活給別人看,只活給自己看,不用全世界喜歡,只做個喜歡自己的人。
在這個物欲橫流,繁雜的社會,忙是主旋律,欲望是主宰。每個人都被時間裹挾,不能后退,不能停下。
自由自在,快樂的生活原本是最初的樣子,到了后來成了李碧華的愿望,也成了我們的愿望。只是李碧華做到了,我們還在勞勞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