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 老夫少妻的組合,你會想到什麼?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要麼是這個男子有權有勢,要麼這個女子家庭貧困,否則難以解釋,年輕貌美的女子為什麼會嫁給一個「老頭」。
可在晚清時期,大名鼎鼎的李鴻章就做了這樣一件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他將自己年僅22歲的女兒,嫁給了一個已經40歲的大臣,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眾人對此議論紛紛。
民間甚至還有好事者,編排了一首詩來諷刺李鴻章:
「養老女,嫁幼樵,李鴻章未分老幼」
對這個40歲的老女婿,更是吐槽到:
「辭西席,就東床,張佩綸不是東西」
可誰都沒有料到,這對老夫少妻的后代,竟然還出了一位家喻戶曉的名人,你知道她是誰嗎?
大家閨秀李菊耦
李鴻章一生有三位妻妾,但能夠長大成人的子女,只有原配夫人周氏所出的一雙兒女。女兒 李菊耦(ǒu)出生的時候,李鴻章已到知天命的歲數,老來得女,自然視若珍寶。
不過李鴻章并沒有過度溺愛李菊耦,反而在學習方面對她十分嚴格,不僅琴棋書畫要樣樣精通,四書五經也必須倒背如流。
因此,年紀輕輕的李菊耦,便以 「第一才女」的稱號名滿京城。待李菊耦到了及笄之年,求親的人更是絡繹不絕,所有人都在猜測李菊耦,究竟會嫁給朝中的哪位權貴公子。
李鴻章對寶貝女兒的婚事也是十分上心,可岳父看女婿是哪哪都不順眼,挑來挑去,也沒有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
但李鴻章又不愿意讓女兒將就,所以李菊耦的婚事一拖再拖,一直等到了22歲,還沒有嫁出去。
放到現代來說,22歲不過是剛剛才大學畢業的年紀,談婚論嫁什麼的還離得遠呢。但在古代那個13歲便為人妻為人母的大環境下,李菊耦22歲都沒有嫁出去,可以算得上前所未有的稀奇事。
就在所有人都等著看李家的笑話時,真命天子卻已經悄然來到了李菊耦的身邊。
老夫少妻
那時候有一位名叫 張佩綸的文官,是一個主戰派,常常上書,力諫統治者抗擊洋兵,收復國土,與朝中大部分人的政見完全不同,因此一直郁郁不得志。
直到1883年, 中法戰爭爆發,偌大的清王朝竟然無一個可用之一人,這時候的慈禧才想起了朝中還有張佩綸這號人物,于是慈禧命令張佩綸帶領軍隊奔赴前線,與法軍作戰。
張佩綸曾經分析過中法之間的問題,他認為當時的法國剛剛經歷了戰敗,正是兵力財力枯竭的時候,大清如果此時迎戰,那必然有很大的勝算。
可惜當時的清政府并沒有采納張佩綸的建議,而是準備后發制人,等法國先行動后,再做應對之策。
然而打仗看的就是誰先取得先機,在清政府一系列操作下,法國率先在閩江集結了大量的軍隊,占據了優勢地位。
而張佩綸率領的清軍一進入閩江,就如甕中捉鱉一樣,被法軍端了個底朝天,毫無疑問,這次戰爭清朝輸得徹徹底底。
慈禧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她將戰敗的原因全部推到了張佩綸的頭上,并貶了張佩綸的官職,下令將他流放,而張佩綸的妻子就是在這次流放的途中,因病去世。
李鴻章是個十分惜才的人,他感嘆張佩綸是個精忠報國,正直勇敢的好男兒,于是將張佩綸迎入府中做幕僚。
他認為只有像張佩綸這樣的男子,才配得上自己的女兒,于是他告訴張佩綸要將愛女嫁給他。
此時的張佩綸已經40歲了,還娶過兩任妻子,他十分惶恐,連連推辭,直言自己配不上李菊耦。可李鴻章執意如此,李菊耦更是大膽地向張佩綸表示好感,見此情況下,張佩綸也就答應了。
李鴻章嫁女的消息傳出去,民間一片嘩然,紛紛嘲笑李鴻章,老女嫁不出,只能嫁老人。
家喻戶曉的后代
不得不說,李鴻章不愧是在朝堂上沉浮多年的謀臣,一雙慧眼識人很準,張佩綸與李菊耦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兩人恩愛十年如一日,還生育了一雙兒女。
後來張佩綸去世,留下李菊耦獨自一人帶著兒女生活。兩人的兒子 張志沂,在19歲的時候結了婚,婚后與妻子也誕下了一兒一女,其中女兒的名字想必大家一定都陌生,就是近代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 「民國第一才女」張愛玲。
說到張愛玲,就不得不提到她的文學成就,19歲時初入文學圈的張愛玲,發表了處女作《天才夢》,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并獲得了極高的知名度。
1943年,她的名著《沉香屑·第一爐香》出版,引起了廣泛的注意,讓她成為了與林徽因并駕齊驅的民國四大才女,被譽為「天才作家」。
現在看來,李鴻章的確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在那個時代不愿意培養女兒很少,肯為女兒費心擇婿的人就更少了,他不僅做到了,讓女兒有了一個好歸宿,還為后世留下了一個天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