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熙
編輯 |老涵
說到皇帝霸占兒媳婦我們多半都會立馬想到唐玄宗與楊貴妃。不過歷史上公公覬覦兒媳婦美貌的事情時有發生。
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里就有這樣一個情節,寧國府的老仆人憤怒的大吼道:「偷錫的偷錫,扒灰的扒灰!」所謂的「偷錫」就是諧音的「偷媳」,偷錫與扒灰皆指的是公公與兒媳婦偷情。
對于這種不倫的現象都衍生出了這麼多俗稱,可以窺得這在古代社會可以說是一個大家不明說卻心知肚明的較普遍的現象了。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歷史上的另外一位皇帝光明正大「偷錫」的事件了。那就是西夏的開國皇帝——李元昊與沒移氏。
西夏皇帝李元昊(1003—1048),黨項族人,是夏太祖李繼遷之孫,夏太宗李德明之子。又名趙元昊,小字嵬理,小名葉邁。
公元1038—1048年在位,即夏景宗,風角城皇帝。宋仁宗趙禎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襲父位為夏國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改元稱制。
西夏統治地盤包括今寧夏、陜西、甘肅、青海和內蒙古等各一部分地區。長期與宋、遼、金先后鼎足峙立,雄踞一方,是一個封建割據地方政權。
西夏又稱大夏,又號白上國,又有唐古、唐兀、河西、彌藥等稱,西夏是習慣性稱呼。
元昊出生于公元1003年五月五日。後來西夏人都在那一天相互慶賀,還把一年四季中每季第一個月的農歷初一定為節日。
元昊小字嵬理,蕃語意即惜富貴。元昊的母親是惠慈敦愛皇后衛慕氏。元昊性格雄勇剛毅,胸懷大志,具有雄才大略,能揮毫作畫,搞一些創造發明。
他面圓高準,身高五尺多,年少時勤于學習,刻苦練武,喜好穿長袖的粉紅色衣服,戴黑色的帽子,腰間掛佩著弓箭,當外出時就騎馬,前頭用兩面旗幟作為指引,后面還跟從著上百個騎兵侍衛。
元昊武藝高強,為人機敏多變,通曉浮圖學,熟悉漢族文化,熟讀北宋律法。在他的書案上放置著有關法律的書,還常常隨身攜帶《野戰歌》、《太乙金決》。研究過儒家經史兵法,通曉佛學,大力提倡佛教。
元昊二十歲那年,獨自率兵攻打回鶻,襲擊且攻破了回鶻夜洛隔可汗王。攻克西涼府,奪取了甘州(今甘肅張掖),于是他的父親把他立為太子。
元昊被立為太子之后,曾多次勸諫其父德明不要對宋朝稱臣納貢。德明總是告誡他說:「我征戰沙場已經很多年了,早已疲憊。并且我們黨項族這三十年來錦衣玉食,這都是宋朝對我們的恩惠,不能負了。」
公元1031年其父德明死后,元昊襲封。
宋朝立即授加元昊為倘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府觀察處置押蕃落使、西平王,任命工部郎中楊告為旌節官、禮賓副使朱允中為副旌節官到西夏加封元昊。夏景宗元昊建國后,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針對境內多民族存在的實際,在統治機構中,設立了兩種官制,即漢官制和黨項官制,兩個系統并列。漢官制,就是夏仿照宋制。
元昊自稱「兀卒」或「青天子」,改姓嵬名,廢除唐朝和宋朝賜姓李氏和趙氏,聲稱「李趙賜姓不足重自號嵬名氏稱吾祖,吾祖華言可汗也。」元昊明確號令,用軍隊中的法令控制各個部落。
史書對早期黨項人的婚俗是這樣記載的,「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婦,淫穢蒸褻,諸夷中最為甚,然不婚同姓。 」
也就是說,一個成年黨項男子可以繼娶他寡居的庶母、伯母、叔母、嫂子、弟媳婦,甚至是兒媳婦,只是說不能同姓通婚而已。
這在我們深受儒家倫理綱常影響的漢族看來,是地地道道的[亂.倫]啊,所以他們用「淫穢蒸褻」四個字來概括黨項人的婚俗。
西夏建國后,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及與中原禮俗文化交流的日漸加深,多數西夏男女的擇偶標準已然相異于「靡由媒妁,暗有期會」,而是在選擇性延續黨項人原有風俗特點的同時,呈現出嶄新的婚俗風貌。
男女雙方在擇偶時,會考慮對方的相貌丑俊。對女性而言,相貌丑俊尤其重要。詩中云「女人身態美,男子內聰明。」
西夏人把女性身姿貌美的重要性提升至可與「邦家為親神為戚」的高度,凸顯了女性姿容在婚姻中的作用。
另外,在西夏人的認知觀念中,婦儀標準有三,即身(色)美、智慧、言柔,而身(色)美則居首位。
現實中,在三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西夏人對身(色)美、智慧、言柔會辯證地取舍。他們認為「女子要才藝內聰,如僅具外美,多招災祟。」
無論男女,其擇偶標準都要相貌端正。女性多要求內在修養,男性應具有勇敢質樸的性格和重德好文的情操。
西夏的擇偶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西夏習俗和群體觀念在社會環境整體變化下的一種潛移默化。
此外,西夏還有僧人娶妻的風俗。西夏崇佛之風很盛,嫁僧的習俗也很流行。西夏藏傳佛教備受統治者的推崇,可能受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影響,僧人可以娶妻生子,即所謂不離世而出世,不離家而出家。
加之西夏僧人地位很高其主以下,皆敬事國師。「凡有女子,必先以薦國師,而后敢適人」。黨項女子以身先薦國師,也算是一大殊榮了。
非婚[性.行.為]在西夏是較為常見的,俗諺有「賤女賬內客來睡」之語。在宮廷政治中,女色與權力的斗爭往往是結伴而行的。
如元昊妃衛慕氏,與元昊的感情不是很和睦,被囚之別宮,後來生下一子,野利皇后偷偷在元昊耳邊說那孩子的長相怎麼與某人有些相似,元昊大怒,下令將衛慕氏母子二人皆賜死。
元昊誣殺大臣野利遇乞后,與他的遺孀沒藏氏私通,并誕下一名私生子——諒祚。
後來在宮廷政變中,沒藏氏取得勝利,成為了西夏歷史上第一位專權的太后,諒祚也被立為皇帝。
沒藏氏成為太后之后,風流成性的本性逐漸暴露出來,與近臣李守貴、補細吃多巳私通。 而且這兩位「男寵」之間還會爭風吃醋,最后李守貴將補細吃多巳與沒藏氏一齊殺掉了。
而沒藏氏的兒子諒祚剛剛成年便與權勢滔天的外戚沒藏訛龐的兒媳梁氏私通,并利用梁氏為內應,殺死了梁氏的公公與親夫——訛龐父子,奪取權秉,迎梁氏入宮為皇后。
總的說來,西夏社會的婚戀風俗呈現出了多元的特點,也正是在這種較為開放的社會婚戀觀念下,而使得西夏的諸多婚俗交相輝映、異彩紛呈。
在黨項羌這個部族中,又根據不同的姓氏而各自區分開成為一個個部落,在一個絮氏之中又分為更小部落。
大的部落有萬余人,小的也有數千人。各個部落之間不相統一,過著各自為政的氏族集團的生活。
好色非常的元昊當然也納了許多妃子,還立了很多位皇后。當時他的第一位皇后野利氏還在任。作為元昊第一任迎娶的皇后,野利氏自然出身尊貴,來自黨項部的一個名門望族。
并且她的姿色同時亦十分的出眾,但她也不是花瓶,她足智多謀,比平常女子更加有勇,還曾經隨著元昊出征。對于這樣一位樣樣出色的皇后,元昊自然是十分喜愛。
因為她喜歡戴「起云冠」,元昊不僅令專人打造,而且下令國內只準野利皇后一個人戴這種冠。野利氏後來理所當然的被元昊立為了憲成皇后。
野利氏是李元昊奶奶野利家族的人,出身豪門大族,僅朝中就有野利仁榮、野利旺榮、野利遇乞等重臣。
她和李元昊生有三個兒子,長子寧明為太子,次子寧令哥,三子薛哩(一作錫哩)早死。
寧明後來因為修道走火入魔而死。
寧令哥外表酷似元昊,性格驕橫霸道,但元昊對他十分寵溺。在寧明死后,野利皇后請元昊立她自己的兒子寧令哥繼任太子之位。
公元1042年,寧令哥被立為太子,這下從小被嬌縱慣養的寧令哥更是有恃無恐,為所欲為。
太子寧令哥及笄之年后,到了該娶妻生子的時候了。元昊于是選中了黨項大族沒移皆山的女兒并將她指配給了寧令哥。
沒移(一作摩移),是西夏的一個大姓,這個家族在西夏王國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其族人也沒有創造出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
但卻出了一位絕代佳人,由此引發的宮廷斗爭,上演了一幕幕殘酷而凄楚的人間悲劇。
美女沒移氏是李元昊大臣沒移皆山(一作克結星 )的掌上明珠,她的家鄉在葫蘆河(今寧夏南部清水河)東岸的群山中。
這里草豐林茂、牛羊遍野,這方山水養育了楚楚動人、婀娜多姿的沒移氏。
在這之前李元昊十有八九是沒有見過沒移氏的,如果他見過,那肯定就直接將她納入自己的后宮了,哪里還會考慮他的兒子?
于是在太子的成婚大典上見到貌美如花的「準兒媳婦」時,好色如此的他竟然不顧兒子與兒媳的臉面與意愿,更加不顧倫理綱常,大庭廣眾之下對太子宣布:「今日起,她就是你的母后!」
寧令哥當然惱羞成怒,但苦于他的父親畢竟是九五至尊的皇帝,當然不敢發作。不過父子從此還是反目成仇。
野利皇后先是經歷了其兄長被元昊冤殺,接著又發生夫奪子婦的這樣的丑事,甚至導致自己也跟著失了寵,心中怨氣橫生。
元昊聞知后,非但沒有出面安撫,反而直接廢掉了野利皇后,將其貶往了別宮,下令此后不準再見。封沒移氏為「新皇后」。
元昊為新任皇后在天都山修建了一所窮奢侈及的宮殿。 離宮建成后,元昊和沒移氏在其間醉生夢死,日夜飲酒作樂,不理朝政,整日過著奢靡的生活。
所有的朝中之事都被交給了國相沒藏訛寵來處理。沒藏訛寵見到皇帝對沒移氏如此寵愛,便開始害怕自己的權力會受到影響被削弱,于是偷偷的與他的妹妹沒藏式商量對策。
而太子寧令哥這邊面臨著心愛的嬌妻被父親強行霸占,父親為了新寵還將他的母親打入了冷宮,一時間幾乎算得上是「家破人亡」,心里免不了要對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產生越來越大的怨恨。
沒藏訛寵在這其中看到了機會,于是便挑唆年輕氣盛的寧令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將李元昊殺了。還保證在事成后擁立他坐上皇位。
稱霸慣了的寧令哥當然受不了這委屈而早就想要報復回來了,沒藏訛寵說的話正中他的下懷,于是兩人之間便爽快的達成了交易。
公元1048年(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元宵節,太子寧令哥叫上一個叫浪烈的野利族人悄悄的潛入元昊所在的寢宮。
成日把酒言歡的元昊之前正與妃子們飲酒作樂,待喝醉后才迷迷糊糊的回到寢宮。這時寧令哥突然從暗處沖出來,揮戈向元昊刺去。
元昊一時還沒反應過來,只得憑條件反射往旁一躲。這一躲雖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他臉上的鼻子卻被生生的削去了。
臉上的傷口讓元昊登時清醒過來,連忙大喊「有刺客!」隨時呆在皇帝附近的護衛們立馬蜂擁而至,寧令哥這時逃跑已經來不及了,幸虧浪烈殊死掩護,才得以驚慌出逃躲到了沒藏訛寵府上。
而浪烈也在護衛們的亂刀之下被砍成了肉泥。
元昊的鼻子被削掉了,頓時血流如注,一時間疼痛難忍。當聽說這一切還是自己最寵愛的太子干出來的事情時,元昊氣急攻心,第二天便氣絕身亡了,享年46歲。
韓銀梅,郭文斌著. 西夏王. 北京:華文出版社, 2020.01.
杜建錄. 西夏學 第17輯. 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2019.02.
陳海波著. 西夏簡史.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