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片,一個既好拍也難拍的片種。
好拍是因為,這類題材往往有著固定的受眾群體,這些觀眾對影片的質量不是太看重,相反故事和主演是絕對首選。
只要故事有市場,再選個好檔期,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難拍是因為,一旦片方意識到有固定受眾群保證票房下限,難免就會用爛俗的劇情和程式迎合觀眾,那麼就注定遭千人唾萬人罵。
只是,我沒想過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居然會出現在同一系列的兩部電影里,簡直讓人匪夷所思難以置信。
沒錯,我說的就是2017年的《原諒他77次》,和去年的《感動她77次》。
《原諒他77次》當時邱禮濤花了21天就拍完了,沒成想成了票房黑馬,收獲近了7500萬的票房。
劇情講的是一個劍橋畢業的律所女律師Eva和尚顯幼稚的男朋友Adam拍拖,每次Adam惹自己生氣,Eva便在「原諒他77次」的筆記本中記一賬。
最終,在攢到77個原諒后,換取了一個「分手」大禮包。
而這里面的「分手理由」也非常接地氣:
看電影遲到半個小時、買沙發沒量尺寸長出一大截每次走過去都會被撞到、記不得Eva不吃葡萄曲奇、不說一聲就辭職、出去旅游不看好就路線亂走、過生日送一份1T云端硬盤十年份的購買協議、讓Eva意外懷孕……
請問各位女性朋友們,是不是看到這里已經自動代入被氣瘋了?
這就是《原諒他77次》的優點,足夠真實。
其實每一部看似不起眼的電影的成功背后都是有理由的,
但是上一部電影的優點,在《感動她77次》中幾乎被消磨殆盡。
這讓人感嘆,邱禮濤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影片以第一部的片段閃回為開頭,迅速回顧了Eva和Adam的分手經歷,故事發生在分手一年后。
其實從這個電影名上,我們就已經能猜到這電影講的什麼了,不就是Adam做了78件感動Eva的事,試圖挽回這段關系。
如果一開始觀眾就已經能大致判斷出劇情走向了,那麼電影接下來要做的就兩件事:提供足夠的情緒價值,和驚喜。
而《感動她77次》在這兩點上無疑都失敗了。
首先,是情緒價值完全浮在半空中,沒有細節作為支撐。
比如除了前任Adam之外,影片還涉及了Eva身邊的兩個男人,一是第一部里就出現的土豪NT鄧,二是這一次才[插·入]的高富帥小鮮肉Marvel。
首先,NT鄧在片中就是一個搞笑擔當,我們完全不能指望他做出什麼靠近生活的事情。
這個人物身上的浮夸、虛假和做作,在第一部里踏實正常的戀愛關系旁尚且能勾起觀眾的大笑,但在《感動她77次》里,完全就只剩下尷尬。
比如Eva母親生病,NT鄧用私人直升飛機送她回家,飛機上用力過猛給Eva提供了便便形狀的巧克力。
天吶,這種港片里常見的爛梗早就已經過時了好嘛,觀眾又不是傻子。
況且現在的觀眾早就知道富豪們不是忙著賺錢就是忙著享受,精明得過分,怎麼可能像NT鄧這麼低智商。
由此,這個角色身上的搞笑成分已經蕩然無存。
其次,是Marvel這個角色。
他在片中和Adam是對照的存在,一個是充滿冒險與神秘感的情人,另一個是錯誤百出的伴侶,邱禮濤無疑是想用這種對照來造成Eva選擇的困難。
這個角色本來在片中就象征著「時空侵略者」,即對庸常普通生活的侵入,類似漫威超級電影里的超級英雄走下了銀幕和普通人談起了戀愛。
是的,普通人。
邱禮濤甚至讓Eva重復了好幾次「我只是個普通的女孩」。
但問題在于,Eva真的「普通」嗎?
她長相漂亮,無論是穿著打扮還是背的包包無一不是名牌。
何況,她還名校畢業,在香港著名律所當律師,是香港最成功的律師的徒弟。
樣貌長相,學歷,財力,無一不具,這樣的女孩能被稱作是「普通「?
那你讓我等三無女孩如何自處?
即便Eva出身在一個香港普通的家庭里,家里陳設和位置都顯得很一般,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這麼一個房子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畢竟在香港120平的房子就已經被遍地宣傳為「千尺豪宅」了。
這種程度的不接地氣,讓觀眾根本無法與Eva共情,她所謂的掙扎和矛盾看起來也不過是無病[呻·吟]。
她和Marvel之間的愛情,根本不是大明星與「普通人」的戀愛,分明是旗鼓相當好嘛?
這樣一來,影片的基底徹徹底底的崩壞了。
更嚴重的是,影片在Eva與Marvel愛情的偏重,已經遠遠超過了對Adam的顧及。
同志們,試問不想要一個高大帥氣多金溫柔體貼的男朋友?
這真的還用糾結選誰嗎?
同時,《感動她77次》里的爛梗真的太多了。
什麼機場拿錯手機,什麼Marvel在片場壁咚Eva,還說出什麼「以前從來沒人跟我這麼說話」,這真的是非常尷尬了,看得人恨不得立馬腳趾動工挖出一座霍格沃茨城堡。
還有Adam那個所謂的腦筋急轉彎更讓人無語:「暴風雪的天氣,開車遇到3個人,一個兄弟,一個病人,一個心儀的女人,車除了司機只能載一個,要載哪一個?」
這種東西十年前我就聽過了好嗎,不就是讓兄弟帶著病人走,我下來和女神等公交車來嗎?
讓人無語凝噎。
還有,給Marvel寫信的那個小女孩,后來就不見蹤影了?那到底為什麼要設置這個角色?干脆直接去掉,這樣影片還能利落點。
其次,是驚喜懸疑的設置。
這個點,邱禮濤原本是想用那個「感動她77次」的APP來完成的。
一個半小時的電影,花了相當一部分時間來制造懸疑感,讓觀眾理不清這個APP到底是誰發給Adam的,以至于他突然福至心靈開始狂追Eva。
影片先后排除了Adam那個學拳擊的女徒弟和Marvel,最后揭示了謎底:
這個APP就是Adam自己帶領團隊開發的……
……
男同志們,真的會有人開發出一個APP追回自己女朋友嗎?
我明確說了,這簡直就相當于某寶上那些個「女朋友收到都哭了」的禮物,套路有余,真誠不足。
至此,《感動她77次》,在提供情緒共鳴和制造懸疑上都失敗了。
而影片最大的問題在于,Eva與Adam之間的戀愛關系原本就是畸形的,不健康的。
是的,Adam有很多很多的問題,但Eva如此拼命地想要在男朋友面前維持一個「優秀女朋友」的假象這種行為真的好嗎?
如果不喜歡做家務,那就告訴他,以后家務要兩個人分攤,而不是自己一個人默默承擔了所有然后心懷怨恨,然后在筆記本上記上一筆。
如果意外懷孕了,就和Adam商量一下,這個孩子到底是留下還是打掉,而不是委屈自己去打掉,然后一聲不吭地就收拾東西走人了。
即使這是個渣男,不也是應該先甩他一巴掌把事情說清楚然后再分道揚鑣嗎?
如果不喜歡Adam對工作的狀態,那麼好好談一次然后隨他去不就好了?不喜歡做律師去做自由搏擊的教練怎麼了,不是也挺好的嗎?
Eva和她的母親并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不過是一個看似有自由卻自我封閉,另一個連哭都偷偷躲在廚房里面哭。
《感動她77次》也并沒有真的塑造了兩代不同的女性,Eva與她母親不過是殊途共歸罷了。
如果真的新時代的獨立女性,那大可痛痛快快分手,然后奔向新歡的懷抱,而不是猶猶豫豫瞻前顧后費盡心機給自己營造一個「好女友」「好女孩」的人設。
管它什麼冒險不冒險的,失敗不失敗的。
那個記仇的筆記本,不過是Eva一次又一次放棄自己的底線和原則的過程罷了。
《感動她77次》唯一一個讓人能夠共情的點,就是惠英紅飾演的Eva媽媽,演技實在是太好了。
她把老一輩女性一味的奉獻和忍讓詮釋的淋漓盡致。
而她與初戀情人的戲,是片中為數不多的讓人感動的點。
但問題又來了,電影在這個點上就只是草草略過,完全沒有能抓住重點。
邱禮濤,你真的失去了財富密碼。
總的來說,《感動她77次》是一部極其不成功的商業片,劇情人物懸浮,讓觀眾喜歡不起來。
連故事都講不好,就不要去扯什麼數字時代下的愛情,真的帶不動。
故事才是一部商業片的立片之本。
那麼,為什麼這麼一部明顯不合格的電影,還會有觀眾對它抱有期待,華語電影市場就這麼饑渴嗎?
《感動她77次》上映首日票房已經超千萬了,相比于成本來說,這個成績已經不錯了。
歸根結底呢,還是電影市場水平良莠不齊,才會讓《感動她77次》這樣的片子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