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漢武帝多有遠見?1.5萬公里遠征打下一個戰備省,令中國受益至今
2023/01/31

文 | 星誠

編輯 | 世界

漢武帝劉徹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2005年播出的電視劇《漢武大帝》讓大家對「漢武帝」的稱號更加地熟悉。

漢武帝對抗匈奴,打下疆土把中國的版圖大大擴大,還派遣張騫等人出訪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

而漢武帝當時1.5萬公里打下的戰備省,為何讓中國現在都受益?

遠征匈奴,意外打下戰備省

當時漢朝建立,疆土大闊,其中最大的對手就是匈奴,匈奴對大漢國土虎視眈眈,且國強力壯,漢武帝清楚:僅僅漢朝的一國之力,與匈奴單打獨斗,是不明智的。

漢朝屬于農耕文明,戰爭成本過于高昂,每一次的出征都要調動大量的人員、糧草,不斷的出征國庫肯定無法支撐。

匈奴作為游牧民族,匈奴多次輸給漢人,但是對于匈奴人來說只是輸在戰場游牧民族的補給可以因地制宜地獲取,匈奴不怕戰場上的失敗。

因為游牧民族的內核是「部落的聯系」,可以從不同的部落調遣兵力,這里輸了可以去快速補充兵力,東山再起。

匈奴就算輸這一次,只要不被孤立,總有辦法再次聚合。漢武帝認識到,如果要從根本上戰勝匈奴,就要把匈奴孤立出來,孤則弱、弱則分,游牧民族一旦分裂,將會形成一盤散沙。

所以漢武帝一開始就不惜一切代價進行金元外交,每年派出多批使團,前后幾千人。

每個使團都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走訪各國,遍布伊朗、敘利亞、印度等地,在這些尋訪中,發現了一個意外收獲「烏孫」。

烏孫以驍勇善戰著稱,能夠拉攏到烏孫作為好的幫手那對抗匈奴將事半功倍。

在大量的「糖衣炮彈」之下,烏孫剛開始與漢朝親密,派遣使節前往漢朝,當時的西漢國勢強盛,烏孫開始考慮起與漢朝結盟。

匈奴聽聞烏孫與漢朝緊密,感受到了危機,企圖攻打烏孫國,為了讓漢朝支援,便請求與漢朝聯姻。

漢武帝得知后派遣公主到達烏孫,可是此時的烏孫卻感覺漢朝相距甚遠,可能無法及時趕到,做出了「兩面倒」的政策。

對匈奴說自己只是與漢建立外交關系,不是真的想和匈奴決裂,迎娶漢人公主的同時也迎娶了匈奴公主,對兩邊都保持了相等的距離。

此時的漢朝文化逐漸進入烏孫,影響力逐漸增強,為了徹底拿下烏孫,漢武帝看上了烏孫周邊的國家大宛,試圖與大宛建交。

當時的大宛盛產優良馬匹,當時的漢朝與匈奴作戰時急需優良的馬匹來改良品種,派遣使節前往大宛,禮品中包含了20萬黃金及黃金鑄成的金馬。

沒想到大宛國王并不領情,雙方鬧出矛盾后,大宛國王一怒之下將使團殺死,并搶走了金銀財寶,漢武帝得知后大怒,派遣李廣利率領遠征軍橫跨1.5萬公里攻打大宛。

前102年李廣利的遠征軍到達大宛,將大宛占領歸于漢朝西域都護府管轄。

這一次攻打大宛讓旁邊的烏孫看到了漢朝的實力,開始傾倒向漢朝來,在匈奴公主逝世后,烏孫與匈奴日行漸遠,匈奴開始準備著手攻打烏孫。

西漢昭帝末年,匈奴和車師聯軍攻打烏孫,此時的烏孫已經完全倒向漢朝。

田光明等將領率領十五萬騎兵與烏孫軍一同匈奴,這一次匈奴大敗,烏孫成了西域最強大的國家。

同時下定決心脫離匈奴,與西漢正式結盟。

漢武帝從派遣使團到與烏孫結盟、攻打大宛的「西域結交、孤立匈奴」政策開始顯現。

在烏孫與漢朝結盟后,西域范圍內各國都靠向漢朝,匈奴被漢朝包圍,漢朝的西域廣闊領土穩固,使得西部地區得 到完全的開發,「絲綢之路」完全打通,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開始了頻繁的交流。

漢武帝在與匈奴的作戰之外,同時也在西南等地大幅度開闊領土,消滅了夜郎(今貴州)以及南越國(今廣東、廣西),先后建立了7個郡,讓廣西、廣東以及海南省納入了中國的版圖。

也正是因為漢武帝不斷擴疆土,將周邊小國全都納入中國的版圖,成為了我國的領土,也就是如今新疆的一部分,讓我國受益至今。

除掉這些,漢武帝的文化遠見,也為后世中國的發展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漢文化影響

如果我們把經濟政治文化和版圖按照羅馬命名來劃分,秦漢是屬于同一批次,號稱「中華第一帝國」。

這時候漢武帝已經開始苦心經營漢家文化圈,影響了之后的無數個朝代。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現在漢人賴以生存的地區都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苦心經營的。

在漢武帝之前的歷史上,中國版圖上面分布著許多的少數民族,漢文化只是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

當時甚至沒有統一的國號和歷法,此前的帝王都沒有年號,只有年數,漢武帝為了文化統一,漢武帝創立了第一個年號「建元」,一直沿用。

除此之外,漢武帝一統江山之前夜郎、南越國、突厥、朝衛氏鮮等國存在,甚至很多地方連漢字都不使用。

漢武帝意識到了這個情況,征求了儒家學者董仲舒的意見,董仲舒就對漢武帝提議:

現在的漢朝里面各種文化混雜,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還有很多地方甚至連漢文都不使用,需要漢武帝建立一種統一的文化基礎。

經過商討過后,作為諸子百家之一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的儒學和太學,很適合在剛統一的中國推行,既可化解沖突,也能促進國家和平。

漢武帝開始大力推行儒學和太學,儒學成為官學與國教,也證實這一個決定奠定了儒家學派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也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

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漢文化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當初建立的一套漢文化體系被當作一種「強盛」的代表,后世很多朝代的國家也表現出對「鼎盛文化」的崇拜。

西晉時期,五胡十六國產生,五華之亂過后魏太武帝統一了華北,建立北魏的時候十分重視漢文化,最為影響深刻的就是孝文帝進行著名的「太和改制」。

當時的孝文帝幼年胡人的文化占比還是比較重,但是他在漢人祖母馮太后的撫養下,從小就接觸漢文化,對漢文化產生了「崇拜」之情。

在漢文帝即位的時候,按照漢文化思想,就進行了「太和改制」,規定全國上下依照漢朝時候的習俗,官位效仿漢朝班祿制,每個季度定時發薪。

同時把國內胡人文化都改變成了漢人文化,遷都洛陽,修建孔廟祭孔。


要求民眾改變衣著和用的文字、語言,全國上下的胡人該穿漢服,不得再穿胡服。

同時三十歲以下的人士開始學習漢語,開設國子學、太學和四門小學,以后不能說鮮卑語,也把很多姓氏改為了單字的漢姓。

經典的民間故事「替父從軍花木蘭」就是發生在北魏時期。

花木蘭隨軍到北方六鎮平叛,當時的北方六鎮多為少數民族,也有大量的最煩流放到六鎮去,沒有接收到漢化的果實影響。

為了統一從而派遣軍隊過去平亂,出征的時候軍隊還未還漢化改制,還出征時還有很多民眾、士兵說「可汗」軍隊出征。

12年后回來,漢化改制完成,就從「可汗」改為了使用了漢文化的「天子坐明堂」說法。

這一改制的影響頗深,歷史中不斷地有漢文化影響的例子出現,就像隋文帝的楊堅和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

楊堅的父親被西魏恭帝賜予了鮮卑姓「普六茹」,按照少數民族的叫法叫「普六茹堅」,當時很多人都被賦予了鮮卑的姓氏。

當楊堅作為隋文帝掌權后,馬上把前朝的姓氏去除,恢復了漢文化的楊堅。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小年輕時與突厥始畢可汗交往甚好,擁有突厥名。

「李」姓的突厥姓叫做「大野」,小時候都被稱為「大野淵」。

在漢文化崇拜下,建立唐朝時拋棄了少數民族的姓氏,開始用「漢文化」姓氏,改名「李淵」。

能夠看出,如果沒有漢武帝的主導的文化影響,之后的朝代中漢文化很可能已經丟失殆盡,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除掉民間的文化,官員的統一也是一樣的,漢朝的時候把官員的制度改革,設立了內朝、監察制等制度,這一套制度被認為是漢制的典型。

遼朝的時候,疆域遼闊,當時的居民里面包含了突厥、漢人等,這樣復雜的人口構成讓統治十分的困難,就開創了「官分南、北,以國制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南北面官制」。

其中的「南面官」,就是將一整套的漢族官制帶到了遼國,門下省、尚書省及六部都沿用了漢制度。

「漢元素」貨幣

漢武帝統治后,所用的錢幣十分的混雜,常年的戰亂和不同文化下的社會里不同貨幣流通,漢武帝就下令統一鑄造,開始使用統一的錢幣「漢五銖」

而「漢五銖」作為漢文化的典型之一,此后很多朝代因為對漢文化的崇拜,連錢幣都鑄造成同樣的,例如北安五銖就完全效仿了漢五銖的設計。

元朝的時候,雖然是蒙古族文化為中心,但是他們的貨幣上效仿了五銖,并印有「漢字」的。

結語

漢武帝治下的漢朝風光無限,雖然當政時間的政策在現在看來有很多不合時宜的地方,后世對其褒貶不一。

但其擴疆域、統一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統一貨幣等功績,為中華民族的未來做出巨大貢獻卻是毋庸置疑的。

國軍中將被俘后想見上將蕭克,為何卻被拒絕?蕭克:他是我老師
2023/05/10
周杰倫香港演唱會耍帥接連翻車,發文「希望大家忘記」;網友:你一說,又想起來了
2023/05/09
狂飆:陳泰在離場前給了高啟強一個忠告,揭開了高啟盛的真正死因
2023/05/09
李云龍被處分后,丁偉為何寧肯損失一個騎兵營,也不替李云龍求情
2023/05/08
江蕙行蹤曝光!大咖天王周杰倫放閃意外泄合照,寵妻不忘幫打廣告
2023/05/08
竇靖童「下巴紋身」消失了!戴長款耳墜女人味爆棚,網友:王菲再也不用擔心了
2023/05/08
追隨蔣介石,逃至台灣的國軍名將,過得如何?你看胡宗南說了句啥
2023/05/07
周杰倫舉辦香港戶外演唱會,鐘鎮濤帶女兒捧場,張學友成龍送花籃!
2023/05/07
狂飆:何黎明根本就不是最大的保護傘,最大的那位連導演都不敢拍
2023/05/07
活得最長的黃埔一期名將,被蔣介石下令槍斃后,卻「死而復生」了
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