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熙
編輯 |老涵
作為古代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劇情——貍貓換太子,我們不可謂是不熟悉了。
雖然其確實是出自真實的歷史事件,但并不是全部屬實,這其實只是一個越傳越具有陰謀色彩的「傳說」。
這個傳說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北宋皇帝宋真宗還沒有兒子,當時宮中的嬪妃李氏與劉氏幾乎同時懷孕。只要誰先誕下太子,誰就能母憑子貴成為皇后。
一方面,李氏對是否先生下孩子并不怎麼關心,她只要孩子平安健康的降生就行了。而另一方面,劉氏卻是虎視眈眈的覬覦著皇后的位置,可她算出李氏的預產期要先于她。
如果李氏生下的是個女兒還好,如果是個男孩,那麼劉氏的皇后夢就將毀于一旦。
就算自己緊跟著生下一個男孩,那也只能屈居于后,成為日后默默無聞的某位王爺而泯然眾人矣。
于是劉氏指使宦官郭槐提早買通產婆,在李氏臨盆時趁機將剛出生的小皇子替換成了一只扒了皮的血淋淋、光溜溜的貍貓。
劉氏得知李氏居然真的誕下了兒子時,氣極了,竟打算讓宮女寇珠將這位尚未見過生母的小嬰兒掐死。
幸虧寇珠即使生活在吃人的皇宮里仍然保持了一份善良。她不忍心下此毒手,于是將小皇子偷偷交與了相熟的可信任的宦官陳琳。
能受寇珠所托的人當然也是存有一些良善之人,陳琳將小皇子藏進了一個小提盒中,就這樣秘密的帶出了宮,并送到了八賢王的府上撫養起來。
八賢王對這孩子也不問出身,并且十分喜愛。
于是這孩子就這樣在八賢王的撫養下長大。可憐當時無爭無搶的李氏,被宋真宗聽說生了個怪物之后打入了冷宮。
就這樣劉氏毫無任何阻礙的生下了太子,并成為了皇后。只是這位太子年僅六歲時就早逝了。
此后宮中眾位妃嬪也再沒生過兒子,宋真宗于是再次無嗣。正當宋真宗為后繼無人煩惱之時,突然想起八賢王府中還有一位兒子。
于是宋真宗將那位被替換走的由八賢王撫養長大的皇子機緣巧合之下重新再接回了本應屬于他的位置。那位小皇子仍舊成為了太子。
一日,太子與生母李氏偶然相見,出于奇妙的血緣,兩人都潸然淚下。
劉皇后得知后,發覺出當日的小皇子可能沒死并且還成為了當今太子,隨即拷問寇珠。寇珠死不松口,當即觸階而死。
于是劉皇后在宋真宗耳旁吹枕邊風,致使真宗下令賜死李氏。
李氏身旁的小太監余忠情愿替她赴死,另一邊由太監秦鳳將李妃接出并送往陳州。李氏在陳州無依無靠,也身無一技之長,只得整日乞討為生。幸虧某日偶遇包拯一行人,告知其真相,并被帶回了開封。
此時真宗早已去世,當年的太子成了當今圣上,史稱宋仁宗。包拯趁進宮向皇后賀壽的時機,將李氏帶進宮中向仁宗講出真相并母子相認。
此后包拯又設計使當年的幫兇郭槐供出了真相,已經成為太后的劉氏得知陰謀敗露之后自盡而死。
「貍貓換太子」這個故事,情節曲折,流傳甚廣,但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
比如,生個孩子就能調包,這后宮管理是不是太失敗了?
比如,為何劉氏不將李氏生出的兒子留下以防自己生下的不是兒子?
其實,只要認真對照歷史文獻,就能還原真相。
還是當時沒有兒子的宋真宗,還是當年想當皇后的劉氏——劉娥。只是這位李氏卻不是傳說中的嬪妃,而是一位尼姑。
當時劉氏已經知道自己不育,并且由于自己的出身卑微,僅憑皇上的寵愛而被強行立為皇后的話將會遭到眾多大臣的反對。
正當她心急如焚之時,她在一寺廟之中上香之時遇見一位與自己十分長相有些相似的尼姑。
忽然之間計上心頭,她將這位尼姑好言相勸到了自己身邊作一名侍女。
而這位尼姑就是與傳說相對應的李氏。待到侍寢時,劉氏偷偷與李氏相調換。而被灌醉的真宗還以為是劉氏本人,第二天一早醒來才發現認錯了人。
李氏在那一夜的寵幸之后就順利的懷上了孩子,并生下了一名男孩,取名趙禎。真宗與劉氏得知后大喜,因為眾人早已默認將李氏誕下的孩子過繼給劉氏。
因此劉氏憑借兒子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后,李氏仍舊是一位默默無聞的皇帝的小妃子。
相貌相似并不完全是劉氏選中李氏的原因,還因為在劉氏與李氏在寺廟中的相處之中,劉氏看出李氏是一位寡言莊重之人。她認為李氏不是那種得了好處會得寸進尺而貪得無厭之人。
劉娥正位中宮之后,就將趙禎,即後來的宋仁宗,交給了楊婕妤照料。
這位楊婕妤,是劉娥的成都同鄉,比劉娥小十六歲,兩人情同姐妹。
年過四十的劉娥在養育孩子方面,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出頭的楊氏,在信任的基礎上,她毫無顧慮地將孩子交給了楊氏,讓楊氏代行哺育之職。
另外,為了安撫李氏,劉太后命人尋找李氏的親人,最后找到了李氏的弟弟,劉太后為其弟安排了一個朝廷官職。
而李氏在劉娥的關照下,地位慢慢上升,自崇陽縣君到才人(正五品),由才人到婉儀而后至順容(正二品),最后在臨死前,特為其設宸妃一職(正一品),這就是在戲說中被劉太后害瞎眼的李宸妃,而事實證明她是死于疾病。
為了更好地照顧仁宗,繁忙的劉皇后將仁宗日常的管理,全部放手交給信任的楊淑妃去打理,而她主要負責大的方面。換言之,日常起居楊淑妃照顧,教育管理等她來負責。
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兩人的母子感情,《宋史》記載:
「太后保護帝既盡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備。上春秋長,猶不知為宸妃所出,終太后之世無毫發間隙焉。」
這說明對于劉太后的撫養之恩,仁宗銘記于心,而且用實際行動給予了回報。
值得一提的是,劉太后對仁宗比較嚴苛,說明她的用心良苦。如果是溺愛,那才是對仁宗的最大的坑害,畢竟未來的國家還要由他來接管。
盡管她不是仁宗的親生母親,但對仁宗的關愛卻不亞于親生母親,就在這種關愛之中,仁宗「恢廓有圣度」的氣質慢慢形成。
在劉太后養育下的仁宗每逢單日,都要早早的起來,隨她到文德殿上朝,不上朝就到崇政殿上課,雖然他還不太懂得理政御民之術,但大臣們奏事、太后決斷,過程就發生在他眼前,不由得他不去看,不去學。
在太后和經筵老師們的孜孜訓導之下,仁宗開始熟悉治理國家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并逐漸成為北宋的著名皇帝之一。
換言之,劉太后執政為文人政治發揮到極致作了思想和人才的準備。
仁宗繼承了這筆寶貴的財富,在他的推動下文人政治果然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也可以說文人政治體制在這一時期最終完成。
劉太后時選拔的人才如歐陽修、韓琦、富弼、張方平、宋庠、葉清臣、鄭戳、石介等陸續成為政治舞台的重要角色和范仲淹等掀起了一場變革運動。
慶歷新政雖然失敗了,但它反映了仁宗變革圖強的意圖。
經濟發達與文化繁榮。雖然仁宗時期對外戰爭失敗,內部社會矛盾加劇,但是經濟依然保持了明顯的發展態勢,出現了繁榮的景象,這與仁宗等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例如到宋仁宗親政后,于宋夏交界處增設了三個榷場,榷場之外,民間貿易也很頻繁。
劉太后為了仁宗的身體健康,對仁宗嚴加管束,連她的姐妹楊淑妃都覺得有點太嚴了。
但正是在這樣嚴格的管理中,把禮法、淳孝等觀念傳授給了仁宗,使得仁宗早早地成熟起來,進而養成了沉穩、大度、孝順的性格。
所以李迪都說仁宗不茍言笑,但辦事很有條理,這樣的城府對一個皇帝而言是必要的,也是劉太后多年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
另外劉太后「衣不纖靡,與諸宮人無少異」的節儉精神也影響了仁宗。
因此,仁宗親政以后就下令停止修造過多的宮觀,裁減天下所度的僧尼人數,縮減后苑珠玉作坊規模,下詔每年四川進貢給皇宮的綾、錦、羅、綺、透背、畫紗等只保留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改為供應軍需的綢帛。
這和當年劉太后裁減冗費如出一轍,一方面是節儉意識在起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劉太后勤儉治國的理念被仁宗消化和吸收了。
隨著仁宗的成長,劉太后的嚴格管束,讓他學會了「隱忍」,擁有了寬廣的胸懷以及一顆仁人之心,「隱忍」的性格體現在對劉太后為其所立的皇后非常不滿意上,他把這種不滿壓抑到了劉太后去世,進而發生了「廢后風波」。
這和當年劉太后入宮十幾年才正位中宮的耐心等待異常相似。
與此同時在劉太后賑災、尊重婦女權益等愛民之舉的影響下,最終形成了仁宗性格中「寬仁」與「恭順」的性格,但「恭順」背后的內心卻是非常的執著,一旦下定決心就會去嘗試。
雖然劉太后不是仁宗的親生母親,但是她為仁宗所付出的決不亞于任何一位親生母親,這點仁宗皇帝也比較認可,而且牢記這位養母的教誨。
其時李氏去世后還發生了一件令人嘖嘖稱奇的事。
當時劉太后垂簾聽政,大權在握,決定對李氏的喪事從簡,以普通宮人的制度操辦。
于是宮中奉旨正要在宮外的一處亂草叢中將李氏草草下葬了事之時。朝堂上,聽說此事的丞相呂夷極力反對此事,他堅決主張將李氏厚葬。
但是劉太后害怕如果大辦此事會引起還不知真相的皇帝的懷疑,連忙宣布退朝,避開這個問題而不答。隨后劉太后將呂丞相秘密召進宮中,問他為何要緊抓著一個死人的葬禮不放。
呂夷回答道:如果太后不為李氏厚辦葬禮,不考慮后果,那麼微臣無話可說。可如果太后還顧念后人,就一定得將李氏風光下葬。
這時劉氏才有些明白過來呂丞相的良苦用心,于是以一品夫人之喪禮,下葬李氏。劉皇后同意,以一品夫人,殯儀于洪福院。這等儀式,是僅次于皇后的規格。
呂丞相特別要求:李氏之尸身,必須以皇后的衣服收殮,用水銀實棺。
劉太后開始還是不同意,直到呂夷簡執意堅持,曉以利害,這才得以忠實的厚禮下葬李氏。
一年以后,劉太后也隨即去世了,享年65歲。時年23歲的仁宗終于得以親臨朝政,而當時的燕王一心要挑撥皇帝與先太后家族的關系,便告訴他劉太后并非他的親生母親,已經去世的李氏才是。
并且燕王還添油加醋的說道,李氏在世時受盡了劉氏的折磨,甚至死后都不得善終,被人草草葬在了某處。
這對一直與劉太后母慈子孝的宋仁宗來說猶如五雷轟頂,當時便在大殿里哭出來。
待情緒稍稍緩和之后,他立即下旨尊李氏——李宸妃為皇太后,賜謚莊懿。
并且仁宗親自到生母下葬的地方祭奠生母,并準備主持遷陵儀式。
可當棺材打開之后,眾人驚呆了,棺材的木料是上等的,且棺內灌滿了水銀,以致于已死去一年多的李氏看上去仍舊保持著生前的模樣,幾無腐敗之象。
只見李氏穿著皇太后才有資格穿的華服,周身皆是華貴富麗的隨葬品,這明明就是最高等級的葬禮!
仁宗當即明白了燕王的陰狠心思,當場嘆道:人言可畏!此后,仁宗對劉氏的品行越加的佩服。
同時他也還是將李氏的梓宮遷往了他的父皇下葬處——永定陵,并在景靈宮建神御殿,賜名廣孝殿,用于祭祀自己的母親李氏。
陳華勝. 大宋宮詞 趙宋第一家族之宋仁宗. 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1.03.
陳飛瓊作. 被誤讀的宋朝名媛.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21.11.
李瀚之編著. 中國皇后全傳 封建王朝的歷史長卷 中國皇后的隱秘歲月. 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