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新專輯《最偉大的作品》一直穩定在7.0分,
這個分數在周杰倫的所有專輯中是什麼水平呢?
我們可以直觀地來看一下。
周杰倫的15張專輯中,基本有個明顯的分界線,
2007年之前的7張,是一個檔次,除了《十一月的蕭邦》8.9分,其他都是9分以上;像《葉惠美》《范特西》《依然范特西》和《七里香》都在9.5分以上,堪稱神專;
而2007年以后的專輯,是另一個檔次,能勉強過8分的都不常見,基本維持在7-8分,甚至7分以下。
2011年的《驚嘆號》,僅6.5分,是周杰倫歷史評分最低的專輯。而今年這張新專輯《最偉大的作品》,其7.0的評分僅高于《驚嘆號》,為歷史第二低。
雖然《最偉大的作品》專輯名字最吊,銷量最驚人,在音樂平台賣出了2個多億,但評分卻有些不盡如人意。
這些年來,大家都在說周杰倫的新歌不再好聽了,周杰倫自己怎麼說呢?
周杰倫在前一陣也回應了這個問題。他把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于大家都長大了,成熟了,當年聽歌時那種青澀和美好,已經成為了回不去的記憶。人在不同的年齡,聽歌的心境是不一樣的,可能現在成熟的心靈不再那麼容易被音樂中的情緒所感動。
客觀來說,到底是周杰倫的音樂確實不復當年,還是歌迷因為不再年輕所以挑剔了呢?
我覺得,周杰倫講的這一層原因,也確實有一定道理,但絕對不是主要的,
原因有以下幾個:
不得不承認,絕大多數藝術家的創作水準與年齡有著莫大的關系,尤其是流行音樂創作者,才華最旺盛的時期基本集中于30歲前。
周杰倫在20歲左右,窩在吳宗憲的辦公室里,可以像個寫歌機器一樣,甚至可以做到在10天內寫出50首歌,以滿足吳宗憲為他出專輯的條件。
剛出道后那幾年,周杰倫的才華似火山一般,不管快歌還是慢歌,也不管是供自己的專輯還是給別人寫歌,各種神曲噴涌而出。
到2007年以后,28歲的周杰倫,這種神曲的數量開始銳減,但依然處在巔峰。
到2010年后,31歲的周杰倫漸現頹勢,很難再看到一首有鋒芒的作品。「周杰倫江郎才盡」的聲音從那時起就一直伴隨著他。
除了因為年齡增長讓他創作力明顯減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生活與心境的變化。
前幾年剛剛成名的時期,才華最如泉涌,但生活未必最如意。
幾乎所有明星都一樣,剛開始走紅那幾年,不管有多紅,作品有多受關注,但都是公司的賺錢工具,自己的生活并沒有非常大的改變。2007年,周杰倫離開吳宗憲的公司,自立門戶成立杰威爾公司。自己當老板,加上7年來建立的巨大影響力,周杰倫真正從耕耘進入收獲的階段了。
說白了,這時候的周杰倫真的就不缺錢了。2010年跟昆凌到一起后,更是事業愛情雙豐收,走上了人生巔峰。有名有利有嬌妻,再也不是當年發憤寫歌求出路的窮小子了。
這樣的生活與心境,跟當年相比天差地別,自然就很難再寫出好歌了。自古以來,偉大的作品大都源于苦難。很難想象,一位走上了人生巔峰、已經無欲無求的藝術家還能創作出杰出的藝術作品。
周杰倫說現在歌迷覺得他的歌不好聽是因為大家「老」了,缺少當年的少年情懷,但在11年前的2011年,他發表《驚嘆號》這張專輯的時候,大家就一片吐槽聲了。
當時多數人都打出了3顆星的評分,稱「沒有一首好聽的」「周董過得活色生香,玩電影成了票房毒藥,音樂也不行了,再也寫不出《范特西》那樣的專輯了」……
還有一個歌迷,用幾百字寫出了對周杰倫新專輯的惆悵與傷感,稱「我心中還是那個破破的舊鼓,人家已經更新換代成了黃鐘大呂」「專輯還挺適合高富帥們,開著蘭博基尼在鬧市區帶著妖艷的美女兜風的時候放呢」……
事實上,周杰倫早就不是當年的周杰倫了,10多年前他就變成了「開著蘭博基尼帶著美女兜風的高富帥」
,就好比支年那一首《Mojito》,不就是一首典型的「開著蘭博基尼帶著美女兜風的高富帥之歌」嗎?總之,最主要的原因是周杰倫從熱愛音樂的小青年變成了中年顧家好男人,從剛出道的平平無奇變成了后來的「高富帥」,
話說回來,這種變化是再正常不過的,如果周杰倫現在依然保持零幾年那樣的創作狀態,那才叫怪物了。那時的他寫出那樣的作品,是源于正常的「少年愁」,但現在如果寫出的話,就是沒有靈魂的「為賦新詞強說愁」。
在創作上順其自然,我覺得沒什麼不好,不用對周杰倫要求過高,接受了他的變化,你也就接受了自己和整個世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