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后的墓里,出土十一雙高跟鞋,古人真是又愛美又潮流

遠在天編 04/02/2023 11:11 檢舉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追求時尚、追求美。

古代女性對于鞋子的追求,從漢朝時期就已經出現。 到了唐朝,社會經濟繁榮發展,女性地位也提高了不少,所以當時出現了很多女鞋款式,還直接影響到了日本和韓國的鞋文化。

而到了明朝時期,人們的思想不斷進步,審美觀念更加開放,鞋子的樣式越發豐富多樣,讓人眼花繚亂,其中就有現代女性最愛的 高跟鞋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清朝時期的花盆底,是我們國家最早的高跟鞋,其實這并不準確,因為考古學家在明朝皇后的墓中,發現了帶有高跟的女鞋。

由此可見,我國至少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出現高跟鞋了。

清朝花盆底


明代高跟鞋

《金瓶梅》中的第十四回,就曾描寫過潘金蓮的日常穿搭,上穿香色銜花襖,下著金邊挑線裙,雙足上則穿著 大紅緞子白綾高底鞋。

我們都知道,《金瓶梅》是明朝時期的作品,而潘金蓮在書中可以說是個時尚達人,她的穿搭在當時一定是走在潮流前沿的,所以高底鞋在明朝時期應該十分流行。

不過,小說畢竟有虛構的成分在,只能做一個參考,并不能證明高跟鞋出現在明代。

但是 1956年,考古學家們卻在 明定陵中,出土了孝端、孝靖兩位皇后的服飾,其中就發現了相關的實物。

據明定陵挖掘報告顯示,在出土的皇后服飾中,一共有 19雙高跟鞋,除去穿在兩位皇后身上的兩雙之外,剩下的十七雙,都在隨葬器物箱里。

其中,保存最好的一雙鞋子,就是 尖足鳳頭高跟,現在被收藏在 明十三陵博物館中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雙鞋的鞋面是 由紅色暗花錦緞制作而成的,足尖部分較厚,微微上翹,看上去與鳳凰的尖喙十分相似

據專家測量,這雙鞋的 鞋底通長12厘米,后跟長7厘米,寬5厘米,高4.5厘米,放到現代來說,這雙高跟鞋也很難有成年人能夠駕馭,畢竟12厘米的腳,只有小女孩才會擁有。

明朝是封建專制最為嚴重的朝代,對女子貞節的嚴苛近乎病態,要求女子要遵從三綱五常,不能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外,尤其是雙足,只能讓夫君看到。

因為衣服要裹住全身,但又要不影響行動,所以就有了高跟鞋的出現。女子穿上了帶有高跟的鞋子后,就能讓衣裙遮住雙腳,只露出鞋底那一截,如此一來既可以保住貞節,又不會影響日常行走。

不僅如此,明朝時期, 裹腳之風盛行,女子要是腳大,就會令丈夫感到羞辱,母親感到可恥。

甚至在當時,還有 「女大不娶」的說法,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只要家中有女兒,那就得從小就給她們裹腳。

所以明朝時期的高跟鞋,現代人根本就穿不上,這些 鞋子的真實作用并不在裝飾之上,而是封建社會下男性對女性的凝視

高跟鞋的歷史

我們現在穿的高跟鞋設計,并不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那一種,而是從外國傳播進來的。

說起高跟鞋,你可能只知道這是人間尤物瑪麗蓮夢露的最愛,但你或許并不知道,高跟鞋最開始,其實是為男人設計的。

15世紀,波斯帝國的戰士們在騎馬作戰的時候,會穿著帶有高跟的靴子,這樣才能更好地讓他們的腳踩在踏板上。

在這之后,高跟鞋傳到了歐洲,一些有頭有臉的貴族,為了避免街上的泥濘弄臟他們的鞋子,便開始流行穿高跟的皮鞋。

一些身材矮小的男子,也會利用高跟鞋來修飾他們的個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

他的身材十分矮小,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高大威猛,他令鞋匠把自己的鞋跟增長2倍,并將其全部涂上紅色的油漆,以彰顯其身份的尊貴。

在路易十四的帶動下,高跟鞋成為了男性必備的服飾,而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一些鞋匠也開始制作適合女性穿戴的高跟鞋,自此,高跟鞋才慢慢變成女性的專有物。

看了古代的高跟鞋,才知道什麼叫珍貴,一雙尖足鳳頭高跟就耗費了許多價值千金的綾羅綢緞,放到現代來看,它的價值可以說是完爆了國外的奢侈品牌。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推薦文章

©2021 homenews1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政策與安全 條款 隱私 版權 聯繫我們 [email protected],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本網站是以實時上傳文章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本站張貼的文章。由於本站是受到「實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查所有即時文章,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內容及拒絕任何人士發文,同時亦有不刪除文章的權力。切勿撰寫粗言穢語、毀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TOP
X
檢舉
請使用真實的郵箱如無法和您取得聯繫我們將無法對您的檢舉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