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追求時尚、追求美。
古代女性對于鞋子的追求,從漢朝時期就已經出現。 到了唐朝,社會經濟繁榮發展,女性地位也提高了不少,所以當時出現了很多女鞋款式,還直接影響到了日本和韓國的鞋文化。
而到了明朝時期,人們的思想不斷進步,審美觀念更加開放,鞋子的樣式越發豐富多樣,讓人眼花繚亂,其中就有現代女性最愛的高跟鞋。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清朝時期的花盆底,是我們國家最早的高跟鞋,其實這并不準確,因為考古學家在明朝皇后的墓中,發現了帶有高跟的女鞋。
由此可見,我國至少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出現高跟鞋了。
清朝花盆底
《金瓶梅》中的第十四回,就曾描寫過潘金蓮的日常穿搭,上穿香色銜花襖,下著金邊挑線裙,雙足上則穿著大紅緞子白綾高底鞋。
我們都知道,《金瓶梅》是明朝時期的作品,而潘金蓮在書中可以說是個時尚達人,她的穿搭在當時一定是走在潮流前沿的,所以高底鞋在明朝時期應該十分流行。
不過,小說畢竟有虛構的成分在,只能做一個參考,并不能證明高跟鞋出現在明代。
但是1956年,考古學家們卻在明定陵中,出土了孝端、孝靖兩位皇后的服飾,其中就發現了相關的實物。
據明定陵挖掘報告顯示,在出土的皇后服飾中,一共有19雙高跟鞋,除去穿在兩位皇后身上的兩雙之外,剩下的十七雙,都在隨葬器物箱里。
其中,保存最好的一雙鞋子,就是尖足鳳頭高跟,現在被收藏在明十三陵博物館中。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雙鞋的鞋面是由紅色暗花錦緞制作而成的,足尖部分較厚,微微上翹,看上去與鳳凰的尖喙十分相似。
據專家測量,這雙鞋的鞋底通長12厘米,后跟長7厘米,寬5厘米,高4.5厘米,放到現代來說,這雙高跟鞋也很難有成年人能夠駕馭,畢竟12厘米的腳,只有小女孩才會擁有。
明朝是封建專制最為嚴重的朝代,對女子貞節的嚴苛近乎病態,要求女子要遵從三綱五常,不能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外,尤其是雙足,只能讓夫君看到。
因為衣服要裹住全身,但又要不影響行動,所以就有了高跟鞋的出現。女子穿上了帶有高跟的鞋子后,就能讓衣裙遮住雙腳,只露出鞋底那一截,如此一來既可以保住貞節,又不會影響日常行走。
不僅如此,明朝時期,裹腳之風盛行,女子要是腳大,就會令丈夫感到羞辱,母親感到可恥。
甚至在當時,還有「女大不娶」的說法,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只要家中有女兒,那就得從小就給她們裹腳。
所以明朝時期的高跟鞋,現代人根本就穿不上,這些鞋子的真實作用并不在裝飾之上,而是封建社會下男性對女性的凝視。
我們現在穿的高跟鞋設計,并不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那一種,而是從外國傳播進來的。
說起高跟鞋,你可能只知道這是人間尤物瑪麗蓮夢露的最愛,但你或許并不知道,高跟鞋最開始,其實是為男人設計的。
15世紀,波斯帝國的戰士們在騎馬作戰的時候,會穿著帶有高跟的靴子,這樣才能更好地讓他們的腳踩在踏板上。
在這之后,高跟鞋傳到了歐洲,一些有頭有臉的貴族,為了避免街上的泥濘弄臟他們的鞋子,便開始流行穿高跟的皮鞋。
一些身材矮小的男子,也會利用高跟鞋來修飾他們的個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
他的身材十分矮小,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高大威猛,他令鞋匠把自己的鞋跟增長2倍,并將其全部涂上紅色的油漆,以彰顯其身份的尊貴。
在路易十四的帶動下,高跟鞋成為了男性必備的服飾,而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一些鞋匠也開始制作適合女性穿戴的高跟鞋,自此,高跟鞋才慢慢變成女性的專有物。
看了古代的高跟鞋,才知道什麼叫珍貴,一雙尖足鳳頭高跟就耗費了許多價值千金的綾羅綢緞,放到現代來看,它的價值可以說是完爆了國外的奢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