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華語樂壇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聞,那就是周杰倫的新專輯終于要來了。這次應該不是騙人了,畢竟周杰倫正式發布了一則新專輯前導紀錄片,同時鄭重宣布新專輯將于7月15日發行。
這個事情要是騙人大概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周杰倫都這麼篤定了不至于。
大家這麼期待周杰倫新專輯也是情有可原,畢竟這些年華語樂壇衰落的事情是老生常談。每一次出了什麼亂象,華語樂壇最后一個天王的周杰倫總是被網友反復提及。在沒有新專輯的日子里,周杰倫在網絡上不斷封神。
如果要問我個人觀點的話:周杰倫的新專輯當然值得期待,甚至很多老粉都在想他能否帶來突破,甚至重新引領華語樂壇(現在的妖魔鬼怪都給我看看),但大多數人也知道一個商業產業行業衰落是整個行業問題,它不是單純的某個人重新出山就能改變的。
并且,周杰倫對于華語樂壇的貢獻已經很大,引領了好幾種音樂風格,但是畢竟人的創作能力是有極限的,現在周杰倫創作能力突破,開創樣的風格的可能性不高,能夠出歌就已經很好了。
其實觀眾對于周杰倫新專輯的期待也是一樣,他還能出歌大家緬懷一波就行了。
雖然是周杰倫本人是個天才,但也有時代的選擇,而現在為什麼出現不了「第二個周杰倫」,原因也是不是沒有音樂,而是市場不需要再造神。
周王陶林都是這個全世界唱片時代的末期,由于渠道的壟斷,普通人沒得選擇,只能被動接受某幾個人的音樂,從發行到制作,歌曲只能由某幾個人唱。觀眾娛樂方式的短缺使得一個個歌手被頂上神壇,開始造神。
特別是港台娛樂圈的制作宣傳方式,深受更早發展起來的日本娛樂圈宣傳模式影響。
日本那邊叫歌姬,港台就學那套宣傳成天王天后,捧神最成功的大概還是張學友的「歌神」,成績好,大熱歌曲多,實力也好,觀眾也認可。2000年時代香港樂壇已經衰落,台灣樂壇周杰倫等革新成功,周王陶林就成了最后一批華語樂壇天王巨星。
當然,雖然是時代的趨勢,但這個時代造英雄,英雄造時代嘛。
我們同樣不能否認周王陶林他們自身的才華和努力,比如90年代末期大天王時代結束過后,整個唱片行業已經被盜版整得茍延殘喘了,周杰倫2001年發布首張專輯,然后幾乎每年一張高質量專輯。
10年來,其實這個銷量最火的《范特西》也就四十五萬張,減去制作成本和公司壓榨還能剩多少給周杰倫自己?唱片時代崩了,這個互聯網信息時代到來毀了樂壇,15年最狠規定防盜版,16年周杰倫開創數字專輯,將音樂市場正式帶入互聯網。
現在有些歌手遠比當時的歌手能掙錢,但是如今呢,如果歌壇真的能百花齊放,周杰倫16年不出專輯后到現在能越來越火了?
周王陶林雖然有時代的趨勢,但從來都不是被造就的。像周杰倫一個人10年9年出專輯,并且每首都當主打寫,火爆經典金曲一大堆,突破了好幾種華語音樂風格,影響了許嵩等等音樂人,周杰倫不火誰火?
現在周杰倫又出新專輯了,可能是緬懷類型的但是人氣就說明一切。
周王陶林的成功有時代趨勢和個人才華和努力,但終究不能照搬到后來的內地樂壇。答案也非常的簡單,同王陶林再厲害也是在「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文化上「新民歌運動」
開啟的三十多年成熟商業音樂產業鏈的體系之內。沒有前三十年的產業鏈的積累,后三十年的周杰倫再厲害也出不來啊。
2010后華語樂壇的崩潰,仍然是港台經濟下行,文化產業跟著衰落。同時內地經濟發展起來,但是互聯網時代沒有建立成熟音樂產業鏈有關系。現在的情況是兩方面原因結合后的結果。
一方面就是以前又是中心化又是行業賺錢,整個行業最優秀的人集中起來干活,群眾能聽到的也是最好的一部分,現在行業不好賺錢又沒有中心化,每個人接受音樂的來源都不同,沒好歌是不可能的,只不過我認為的好歌你不認為就是了。
說現在的好歌都不如以前,只能說要麼你根本就是活在過去想踩現在,要麼就是你壓根不去了解音樂,成天就看看各種音樂綜藝偶像選秀,娛樂完事了又怪沒好歌了。
現在好歌火不起來那是因為去中心化,沒一個受眾多、有權威的官方媒介、以及平台去推動好歌 。二是互聯網信息時代以來,這個伴隨科技發展,Tik Tok這個下沉市場的普及度遠遠超過唱片時代。
Tik Tok的音樂模式嘛,真的和傳統流行樂模式不同(就是副歌那十幾秒洗腦就行),這個再和「流量經濟」下的唱跳偶像歌曲一結合,互聯網信息時代的華語樂壇自然而然一年不如一年。其實全世界樂壇都是一樣的,都在下行。
人們選擇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各種電視劇,電影,綜藝,游戲的興起,誰沒事天天聽歌呢?而且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不同,不可能同質化地喜歡某一個明星。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有的選了,我為什麼還要只聽你一個?
只能說是互聯網的盛行,使得音樂回到了他該有的位置。僅此而已。以后也不會有天王之類的,因為百花齊放的時代,不會獨尊某人了。
周杰倫這張新專輯面臨的就是這個市場,它可能改變得了互聯網時代音樂模式麼?還有Tik Tok音樂模式麼? 答案是就是是不可能改變得了的,最多就是因為水平不錯,還有情懷原因肯定會火爆一下。
小編個人非常尊重周杰倫的創作,也明白他對于華語樂壇的貢獻,所以我知道周杰倫是名副其實的。
其實目前的華語音樂市場并不像很多人想得那樣倒退嚴重,很多人會這樣覺得是因為他們把對中文歌的印象局限在前三十年港台芭樂(節奏舒緩的抒情歌),還有周杰倫那一代說唱,R&B,新中國風上面了。
我個人有段時間也認為華語音樂不行了,因為那個時候中文歌的同質化確實很泛濫。一如你一天去聽十首Tik Tok戲腔古風,同質化抒情,甚至是diss來,diss去的中文說唱。你就會發現內容無所謂,這個編曲套路實在是沒什麼新意,無聊的emo主歌然后沒什麼新意的副歌然后循環,就連鼓點聽起來都感覺很土。
后來我偶然去聽了各個音樂圈子的歌曲,純音樂、古風、搖滾、民謠、電子、各種不同音樂風格的樂隊。
很多外國風曲原來也有人在做,并且做得不錯突破的意義不比以前小,后來我就去刻意關注一些比較小眾的音樂人,很多音樂人都是很不錯的,相反都沒什麼關注度。
所以,個人覺得當前華語音樂市場的主要問題不是缺乏周杰倫新專輯,甚至不是缺下一個周杰倫,還是在于缺乏專業的平台和規范,并且建立成熟健康的音樂產業鏈,還有聽眾的固有審美也需要更新。
周杰倫新專輯和下一個周杰倫都救不了華語樂壇,只有成熟健康的音樂產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