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幾千年歷史中,曾涌現出了無數的忠君愛國之輩,如屈原、辛棄疾、岳飛等等,都是被后人尊崇的英雄。
而與之對應的是,歷史上也出現過許多可恨的奸官污吏,對國家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三位大奸臣比較特殊,他們的所作所為,都被總結成了一個成語,至今還廣為流傳。
「指鹿為馬」,最早出現在《史記》中,意為比喻人做事時,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而這個成語的由來,與趙高有著很大的關系。
戰國時期,經過秦國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秦國的實力進入鼎盛時期,到了秦始皇這一代,大秦帝國終于完成了一統天下霸業。
秦始皇在位期間,大刀闊斧,建立了很多影響深遠的政治體系。不過可惜的是,秦朝的壽命很短,經歷了兩代帝王,就走上了覆滅的道路,而造成這一切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宦官趙高。
據說秦始皇臨死之前,想要將皇位傳給扶蘇,可是趙高、李斯、皇子胡亥等人卻偽造了旨意,將扶蘇囚禁起來。
在趙高的謀劃下,胡亥終于登上了帝位,而趙高也得到了胡亥的賞識,從一個小小的太監,搖身一變,成為了權傾朝野的丞相。
可擁有了無上權力的趙高仍然不滿足,開始日夜盤算著如何取代胡亥,成為秦國的實際掌權者。
不過面對波譎云詭的朝堂,趙高并不敢輕舉妄動,為了摸清朝中有哪些人愿意支持自己,哪些人會反對自己,于是趙高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命人牽來一頭鹿,并將其親自獻給胡亥,嘴里還說道:「陛下請看,這是微臣獻給您的千里馬。」
胡亥聞言一笑,說道:「丞相莫不是老糊涂了,這分明就是一頭鹿。」趙高面不改色,繼續堅持道:「陛下再仔細看看,這的的確確就是一頭馬啊。」
胡亥見趙高如此執著,心中也犯了嘀咕,于是他轉頭看向朝堂上的大臣,問道:「你們說,這究竟是鹿還是馬?」
這些大臣十分清楚趙高的用意,因此也分成了兩派,平日里與趙高交好的大臣們說是馬,而素來正直忠義的大臣則堅持是鹿。
這件事之后,趙高就將通過各種手段,將那些不認同他的大臣紛紛治罪,而認同他的大臣都得到了他的重用。
因此,后世的人就將趙高這樣狂妄的做法,稱為「指鹿為馬」。
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有一個名叫李林甫的宰相,深得唐玄宗的喜愛。不過這個人論其文采來說,的確還不錯,但要說到人品,就比較惡劣了。
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李林甫非常忌憚人才,但凡能力和名望在他之上的人,他都會想方設法地中傷陷害。
在唐玄宗面前,李林甫有著一手溜須拍馬的本領。平日里他不僅極力迎合唐玄宗,還會運用各種手段,討好唐玄宗身邊最信任的妃子和心腹太監,博取他們的好感,從而保住自己的位置。
李林甫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臉上總是帶著親切的笑容,常常說著一些動聽的好話,以至于很多人都認為他十分得和藹可親。但事實上,李林甫是狡猾陰險之人,經常在背后捅人刀子。
被他陷害的人不在少數,可以說唐朝的衰敗,一定有他的一份「功勞」。
因此,后世的人就用「口蜜腹劍」來形容李林甫這樣的雙面反派。
說到李紳,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他的代表作《憫農詩》,一定是家喻戶曉,最經典的一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從這首詩來看,很多人都會覺得李紳是一個勤儉節約,為民著想的好官,可人心易變,在嘗到了權力的滋味后,李紳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大貪官。
李紳喜歡吃雞舌,并且只吃這個部位,而其余的部分,李紳不會拿給下人或者窮人,只會全部扔掉。
後來,詩人劉禹錫被冊封為蘇州刺史,在任職期間,李紳曾邀請他參加了一次聚會。在宴席上,李紳叫了很多個歌姬來陪酒助興,提供的飯菜,更是豪華至極。
看到這一幕,劉禹錫感悟頗深,當即寫下了名句:
「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以此,來嘲諷李紳的奢侈,這就是「司空見慣」這個成語的由來。
現在,我們經常用"司空見慣"這個詞來描述常見的事物,但在最初的時候,它是含有諷刺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