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搞了一次大規模的經濟改革。
他當時的出發點是,創造點營收,給大漢軍隊撈點軍餉,沒成想無心插柳柳成蔭,改革的效果影響了中國兩千年。
漢武帝愛打仗,面對匈奴進犯沒有怕過,此外,他還善用良將,到處征戰,為大漢開疆拓土。
自古行軍打仗就相當的勞民傷財,幾十上百萬人的吃穿住行,每一處細節都得花錢。仗打的時間太長,國庫根本吃不消。
秦始皇在位時,為了能更好地打仗,專門找了水工鄭國來修水渠,好澆灌土地,墾荒種田,為軍隊囤積糧草。有了強大的后勤支持,才讓秦始皇創下了統一天下的偉業。
劉邦接下秦朝這個爛攤子時,國家已經千瘡百孔,因為秦二世昏庸暴政,雖只在位三年,卻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到處都是起義。
剛結束戰亂,為了穩定人心,劉邦在國家管理上,沒有做太大的變動,基本沿襲秦制,給百姓緩沖的時間。
漢文帝和漢景帝作為兩個過渡時期,重點都放在休養生息,發展經濟上,面對侵犯的匈奴,多采取和親政策,盡量避免開戰,把剛剛穩定的國家又推入水深火熱之中。
這段時間里,漢朝國力強壯了不少,為之后漢武帝繼位留下了豐厚的家底。
不用為錢的事發愁,漢武帝便開始考慮其他危及大漢統治的問題,比如不斷入侵的匈奴,和總是蠢蠢欲動的諸侯,還有土地兼并導致的社會階級矛盾。
于是漢武帝決定改革,他不僅要大漢經濟再上一層樓,還要滅掉匈奴,他不想再送漢朝的公主遠嫁和親,被人牽制。
他先讓張騫去了趟西域,了解一下外面的情況,想與跟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結盟。
結果張騫出師未捷身先死,沒走多遠就被匈奴人扣了,好不容易逃出來來到大月氏地盤,也沒能說服他們跟漢朝聯盟。
匈奴見狀又得意地要求和親,漢武帝強忍氣憤,決定再韜光養晦一陣子。這期間,他一邊培養并提拔衛青、霍去病這樣的年輕將領,一邊大力發展經濟。
首先,漢武帝改革了幣制。漢朝初期,私人鑄幣的現象泛濫,漢武帝下令,不準各個郡國鑄幣,由朝廷統一發行五銖錢。
鉛錢幣的直徑、孔徑、厚度、重量全部一致,私人造的錢幣不準流通,有違抗命令者嚴懲不貸。
此外,漢武帝還出了一招,制作了白鹿皮幣,諸侯來朝見時必須要用當下流通的貨幣,來換白鹿皮幣。
白鹿皮幣
一尺見方的白鹿皮幣等于40萬錢,意思就是,諸侯必須多多朝貢。這樣一來,朝廷的財政,就寬裕許多了。
關于鹽和鐵,歷朝歷代的君主都很重視,漢武帝下令禁止造私鹽、鑄私鐵,販賣更是不可以。
他設立了專門的鹽官、鐵官來管理,朝廷的收入又多了兩項。不僅收入上去了,軍隊武器的私密性,還得到了保障。
經濟不好的時候,漢武帝甚至還官方壟斷了釀酒行業,官府專釀專賣,將掙到的錢拿去補充了軍費。
農業方面,漢武帝大興水利,整治漕運,一方面大漢的農田得到良好的灌溉,水運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黃河泛濫這個千古難題,漢武帝也積極治理,力保沿岸的百姓和良田不受洪澇災害的威脅。
他對黃河的治理十分上心,連封禪泰山回來后都不休息,而是趕去了決堤口親自監督,讓官職在將軍以下的人全部上陣,背物料去填決堤處。
這次問題解決好之后,漢武帝怕黃河再決堤,又號召百姓一起努力,修了兩條分渠排水。從此,那個地方再沒發生過水患。
客觀問題解決了,漢武帝又盯上耕地的工具,認為要是工具不趁手,農民就不能提高耕作效率。
于是他找來當時有名的農學家趙過,讓他研究一套可行的耕田法,改進了農耕工具,果然,糧食增收不少,大漢的軍糧又有保障了。
漢武帝還削弱了諸侯的特權,完善了法制,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大興軍事做鋪墊。
漢武帝在位期間,匈奴、閩越、東南越、西南夷、樓蘭、朝鮮等全部被他打了一遍,不得不臣服大漢,老實按時上貢。這些錢收入國庫,漢武帝又有了新的軍餉。
這樣良性循環下去,不僅漢朝國泰民安,還圓了漢武帝攻城奪地的心愿,一舉多得。
并且,他打下的這些基礎,對我國後來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