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孔孟之鄉,有著孔子、孟子兩位儒家宗師。
齊魯大地也多英豪,有著眾多出眾武將。兵家鼻祖姜尚、兵家至圣孫武、大司馬田穰苴、吳起、孫臏、田單、彭越、諸葛亮、羊祜、王猛、王鎮惡、檀道濟、李勣等人都是出自山東,且位列武廟。還有蒙恬、匡章、程昱、于禁、李典、滿寵、太史慈、潘璋、、秦瓊、程咬金、單雄信、葛從周、王彥章、辛棄疾、戚繼光、左寶貴等古代名將都是來自山東,近現代又有張自忠、宋哲元、趙登禹 、李玉堂、楊子榮等人,可謂是群英薈萃。
山東也是水滸故事的發源地,梁山水泊正是在山東。那麼,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有多少人出自山東?
下面看下那些出自山東的梁山好漢。
1、鄆城(今山東鄆城)
鄆城縣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有著「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還有著「中國好漢之鄉」的稱號。不過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有點夸張,鄆城縣的梁山好漢并不多,但十分重要。
梁山的第二任寨主是晁蓋,出自于鄆城縣東溪村。不過,晁蓋雖是梁山好漢,正式奠定了梁山的基業,但并不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之內。
梁山的第三任寨主是宋江,是濟州鄆城縣的押司。在《水滸傳》前期之時,只要提到宋江之名,誰不識這個山東及時雨,誰又不是翻身就拜。宋江不僅是鄆城縣押司,而且就是鄆城縣的本地人,祖居于鄆城縣宋家村。正是有了山東宋江,才造就了四面八方好漢齊聚梁山泊的局面,宋徽宗也因此寫下了「山東宋江」為四大寇之一。
宋江還有個兄弟叫宋清,也位列于梁山一百單八將。在前期之時,宋清一直和父親宋太公在宋家莊務農。所以說宋清也算是農民出身,并非只有陶宗旺是農民。
第三個鄆城縣人是梁山軍師吳用,是東溪村的私塾先生。吳用也是祖居于本鄉,與晁蓋是發小,兩人親如一家人。 另外,不要以為吳用只是個書生,他有專用的兵器銅鏈,出場之時還曾分開過格斗的劉唐和雷橫,可是有著幾分本事的。
接著有阮氏三雄,他們是石碣村人。石碣村到底是不是鄆城縣的人,這個是有爭議的。按照吳用所說就是「濟州梁山泊邊石碣村」,再看他三更時分吃早飯,連夜走路直到晌午才從東溪村到石碣村,兩地也不算太遠。再者,《大宋宣和遺事》中說晁蓋是鄆城縣石碣村的,可見水滸故事中阮氏兄弟是鄆城的。
再有朱仝、雷橫,兩人都是鄆城縣的都頭。這兩人也都是鄆城縣本地人,朱仝原來是本處富戶,雷橫原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也正是如此,朱仝、雷橫與晁蓋、宋江之間的交情不淺。
最后一個是白勝,是安樂村人。安樂村在黃泥岡東十里路,按劉唐所說離東溪村還不近,但也屬于濟州治下。再者,鄆城縣還有著黃泥崗遺址,白勝也是鄆城之人了。
2、濟州(山東巨野)
在北宋時期,濟州之下下轄有巨野、金鄉、任城、鄆城四縣,鄆城就屬于濟州治下。
濟州城中也有著兩個梁山好漢,還都是技術型人才。第一個是蕭讓,是濟州城里的秀才,會寫諸家字體;第二個是金大堅,也是在濟州城里居住,善于雕刻圖書印記。兩人憑著一技之長,在濟州城也是混的風生水起。
宋江醉酒在潯陽樓題反詩獲罪之后,吳用用計讓戴宗將這兩個相識拉上了山。其后,吳用又用計將兩人的家眷全部搬上了梁山,兩人只得死心塌地的待在了梁山。
3、青州(今山東青州)
青州是水滸世界強人出沒極其厲害的一個地方,有著二龍山、桃花山、清風山、白虎山等幾個險惡去處。不過,梁山上真正是青州人的頭領并不多。
第一個是花榮,是清風寨的知寨。清風寨是青州緊要去處,全靠箭術無雙、槍法精湛的花榮鎮守。后續上梁山之后,花榮是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之首,憑著手中一張弓射遍天下無敵手。同時,花榮也是宋江的第一號鐵桿粉絲,最終在宋江死后也是自縊在他墓前。
第二個是黃信,是青州慕容知府麾下兵馬都監。因為青州治下有著清風山、二龍山、桃花山,黃信自夸要捉盡三山人馬,因此綽號為鎮三山。鎮三山這個綽號在梁山之上也太尷尬了,關鍵是黃信并沒有那麼厲害。
第三個是周通,是青州桃花山的山大王。周通也是三山中唯一一個青州本土人,原是桃花山的老大。後來李忠路過時贏了周通一籌,成了桃花山的老大。
再有孔明、孔亮兄弟,兩人住在白虎山下孔家莊。這兩兄弟的家產也不小,在武松、宋江離開時一人送了五十兩銀子,相比于水滸世界出手的十兩銀子闊氣了很多。等孔太公去世之后,孔家兄弟因為與鄉中的財主發生爭執,殺了他們全家上了白虎山,成為青州的另一方勢力。
最后一個是郁保四,是青州地面的強盜。郁保四帶著一伙人常年在青州劫掠,曾劫過梁山從北地購買的二百余匹戰馬送給了曾頭市。後來梁山攻打曾頭市時,郁保四暗投梁山去曾頭市臥底,也是立下了一些功勞。
4、沂州沂水縣(今山東沂水)
沂水縣有四位梁山好漢,因李逵接母而匯聚。
梁山最初有四位開山元老,王倫、杜遷、宋萬、朱貴。朱貴就是沂州沂水縣人氏,但在晁蓋、宋江時期地位一直下降。不過朱貴是一員老員工,一直負責情報工作,默默地為梁山的事業貢獻著。
第二位出自沂水的是李逵,是沂水縣百丈村人。李逵上梁山之后,向宋江提出要回家接母親。宋江雖然同意,還與李逵約法三章,但還是不放心,在他下山后派出了他的老鄉朱貴隨后下山打探消息。
正如宋江所料,李逵接母殺四虎惹出禍端。朱貴的弟弟朱富為搭救他舍棄家業上了梁山,還拉著受到牽連的沂水都頭李云上了梁山。清初王仕云曾評價過這一情節「宋江用朱貴護持李逵,因朱貴而得朱富,因朱富得李云,方救李逵性命。」
5、鄆州(今山東東平)
在水滸世界中,鄆州有祝家莊、李家莊、扈家莊三個莊子,都在獨龍岡上。
楊雄、石秀在翠屏山殺潘巧云后,與時遷一起前往梁山。三人離開薊州,夜宿曉行,不則一日到了鄆州地面。
在祝家莊因時遷偷雞,引出了梁山三打祝家莊的故事。這就有了李家莊李應上梁山,也有了扈家莊扈三娘上梁山。
5、登州(今山東蓬萊)
梁山有一個小派系為登州派,有著孫立、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樂和、鄒淵、鄒潤幾人。這幾人都在登州謀生,還是個親戚團,但是實際上并非都是登州人,像孫立、孫新是從遙遠的瓊州(海南海口)而來的。
登州派真正是登州本地人的只有三人,解珍、解寶、顧大嫂。解家兄弟祖上就是登州獵戶,一直以打獵為生;顧大嫂是解家兄弟爺面上的姐姐,也是登州本地人,她嫁給孫新后也是一直在登州謀生。
6、萊州(今山東萊州)
登州派的鄒淵、鄒潤祖籍是萊州,在登云山上落草。按顧大嫂所說登云山離她的東門外十里牌酒店并不遠,也是在登州落草。
不過,這個小山頭實在不出眾。再有一個萊州人,是清風山的老大燕順。燕順祖籍是萊州,原是羊馬販子出身,因為賠了本錢流落于江湖,去了青州清風山落草為寇。
7、濮州(今山東鄄城)
濮州只有一個梁山好漢,就是樊瑞。
樊瑞從小就當了全真先生,能呼風喚雨,還善使流星錘。憑著一身本事,樊瑞在江湖闖蕩,又去徐州沛縣芒碭山聚集了三千人馬落草為寇,可謂是很大的一股勢力了。
8、東昌府(今山東聊城)
東昌府的主將是張清,連打梁山十五員戰將而揚名。不過,張清并非是東昌府人,而是彰德府(河南安陽)人。
張清還有兩個副將,龔旺和丁得孫。這兩人本事并不算弱,各有一項絕技,只是兩人又沒有什麼出彩事跡,連明確籍貫也沒有交待,應該是東昌府的人。
9、高唐州(今山東高唐)
宋朝是沒有高唐州的,只有高唐縣,到了元朝才升為高唐州。施耐庵老先生筆下一動,就將高唐縣由縣升為了州。
高唐只有一個梁山好漢,就是時遷。時遷能飛檐走壁,在梁山之上也是功勞很大,但因為出身問題,排到了第一百零七位。
10、凌州(今山東陵城區)
凌州是水滸世界較有名的一個州,西南上有曾頭市,梁山上的魏定國、單廷硅也是凌州的團練使。
不過,歷史上并沒有凌州,只有陵州。水滸中的凌州就是陵州,是元朝所改的,明代再改為德州,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德州陵城區。《水滸傳》本就是元末明初所寫,用陵州、高唐州等元朝地名也很正常。
再回到魏定國、單廷硅身上,兩人也是各有能力。不過,上了梁山后兩人并沒有出彩之處,最后在征討方臘時莽撞的一塊死了。
11、寇州(今山東冠縣)
寇州只有一個梁山好漢,就是枯樹山的鮑旭。
凌州還有同音的陵州,但寇州這個治所卻是沒有記載,經考證寇州應該是冠州的誤寫。
這并不是隨意之說,而是有證據的。在梁山攻打高唐州時,高廉「急急修書二封,教去東昌、寇州」求救。從這里來看,寇州與高唐州不會太遠,否則來不及救援,東昌府就在高唐州附近,而另一個就是冠州。
再有一個樂和,祖籍是茅州人。一般都會把茅州歸為山東,不過歷史上只有唐朝武德三年 置過茅州,治所在句容縣 (今江蘇句容縣)。
另外,再有杜遷、宋萬。關于這兩個梁山的開山元老籍貫,并沒有過多描述。不過,兩人是最早的開山元老,能開出梁山水泊的一片天,也是梁山人了。
到這里,梁山好漢屬于山東的只有38人,離72人還有點差距。
有點奇怪的是,這里竟然沒有山東好漢武松。武松曾說過:
「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見說有大蟲。」
清河縣是屬于河北的,不是山東,而且從來沒有歸過山東管轄。不過,在水滸世界中,清河應該就是屬于山東的。當初武松從滄州橫海郡(河北滄州)回家,在路上要先過山東的陽谷縣才到清河,豈不是饒了路;再者,陽谷縣令說陽谷和清河近在咫尺,真實的兩地相距一百多公里,并不近。這里又是作者進行了地理大挪移。
武松之外,很多人上梁山都是從山東而來的。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曹正、張青、孫二娘、施恩,青州的秦明,登州的孫立、孫新、樂和,東昌府的張清,清風山的王英、鄭天壽,桃花山的李忠,對影山的呂方、郭盛,李家莊的杜興等人,不乏常年在山東謀生的,也是有著山東漢子之氣,豪爽講義氣,嫉惡如仇。
所以,梁山上有山東特質的漢子真的不少,七十二名出山東倒也并非是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