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十月革命之后,原沙皇俄國艦隊司令亞歷山大·高爾察克不愿面對社會發展現實,他糾集起了一支沙俄軍隊的殘部,并在英國帝國主義的幫助下成立了著名的「鄂木斯克獨立政府」。
好景不長,蘇聯紅軍在不久后便占領了鄂木斯克,高爾察克仍不死心,在保存實力的思索下決定率部遷徙,這場「旅途」注定是兇險萬分的。
高爾察克對很多事情都有著一種執念,這從他人生的很多瞬間都能洞悉。
1894年是高爾察克從海軍武備學校畢業的那一年,他原本的成績就是第一,可他卻拒絕接受這一榮譽,還認為同班同學菲利波夫比自己更加優秀,理應得到這份榮譽。
他的很多故事都帶著這樣的色彩,在他的自我認知里,這是不沽名釣譽的表現,可在外人眼里這樣做卻十分「軸」,這樣的「騎士精神」還被很多人嘲諷,可高爾察克不以為然,始終堅持做著自己。
相比于很多官僚喜歡錢財,高爾察克也從來不以權力中飽私囊,他的全身家當也只有一個皮箱,里面只有簡簡單單幾件制服。
有趣的是,高爾察克原本的人生旅途并不是從戎,他曾于1900年夏天隨考察隊探訪了北極地帶,并在那里發現了一處幅員遼闊的極地,其中一個位于喀拉海的島嶼還是以高爾察克的名字所命名的。
這種生活似乎也是他想要的,他在探險的路上始終走在前列,家中還有一位漂亮的未婚妻,這似乎是一位「偉大科學家」
的劇本。然而,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卻讓高爾察克毫不猶豫地告別了自己的新婚妻子,自愿參加了太平洋分艦隊。
戰場上,高爾察克的「騎士精神」很快得到了上級軍官的青睞,沒過多久他便成為了炮壘指揮官。
可第二年1月,位于旅順的俄軍向日軍投降,高爾察克也成為了俘虜,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敗筆。
由于國際紅十字會的幫助,高爾察克經美國返回俄國,這位沙俄民族英雄很快受到了熱烈歡迎,他本人也沒想到這樣一趟「旅程」竟然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再度返回軍隊,他已經是海軍總參謀管理局成員了。
此后,高爾察克的生活也忙碌了起來,他一方面要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還寫下了《喀拉海和西伯利亞海的積水》,并獲得了俄羅斯水文地理學會的最高獎項;另一方面,他還要研究軍隊的事情,畢竟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戰爭是否會再度到來總是難以預料。
可她的妻子卻認為丈夫越來越不顧家了,且明明身居高位的丈夫卻并不能帶給家庭充分的物質享受,夫妻倆的間隙越來越大。
高爾察克依舊我行我素,他做出的選擇,沒有人能夠更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的高爾察軍銜為海軍上校,他每天都在幻想著沙皇的國旗將飄揚在歐洲各處。
然而,此時的俄國除了國土面積大,很難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再加上舊時代官僚體制有著各種各樣的漏洞,許多上了戰場的將帥總是表現平庸,德國也輕而易舉便能將沙皇部隊打得落花流水。
可俄國在海面上卻雄風依舊,這和高爾察克的指揮有著密切關系,他所設置的布雷方式總能讓德國海軍吃盡苦頭。
和很多貪生怕死的指揮官不同,一位俄國老兵還回憶道:「高爾察克在海上與全體戰士生死與共,他接連三天三夜都沒有走下指揮台,只要看到海上有對面的船只過來,他就高興地像是一個發現了獵物的獵人。」
黑海戰斗在高爾察克的率領下擊沉了很多德國艦艇,他從上校到中將并沒有用太多的時間,火線提拔的背后,自然是沙俄統治者對于這位將領的殷切期盼。
對于高爾察克來說,手中的一切都是沙皇給的,他需要效忠沙皇,然而他真實的思想卻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他總是在考慮戰爭,一切都應服務于戰爭的勝利。
奈何在1917年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統治俄國長達304年的羅曼諾夫王朝被徹底推翻,臨時政府也在此時成立。
這個時候,高爾察克成為了第一批宣誓效忠新統治者的海軍將領,很難有人捕捉到他的心理動態。
然而,到了當年6月17日,由水兵、士兵、工人代表所通過的會議決定將高爾察克的黑海艦隊司令職務解除,并命令他交出武器。
在這個過程中,高爾察克并不配合,他甚至將鍍金的佩劍丟到了海里。
臨時政府找了個理由將他送到美國考察,在那里,他得知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從這個瞬間,他意識到:自己將要作為推翻臨時政府的代表。
新出現的蘇維埃共和國顯然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現狀,面對協約國的四面封鎖,很快就有大量的領土喪失,列寧在當時都指出:「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暫時還是處于帝國主義強盜勢力波濤洶涌大海中的一處孤島。」
在協約國的支持下,社會革命黨人和立憲民主黨人邀請各地的反蘇維埃集團成立了執政內閣,并自稱「全俄臨時政府」,很快就遷往了西伯利亞。
高爾察克嗅到了風聲,也穿過西伯利亞前往鄂木斯克,在這里參加了白衛軍,并出任陸海軍部長。
協約國支持他,認為他是反布爾什維克的最佳人選,英國上校都在給丘吉爾的信件中夸贊了高爾察克。
1919年春天,高爾察克和鄧尼金等人調集60萬兵力猛攻蘇維埃共和國,這直接威脅到了蘇維埃共和國的生存。
列寧在都發出了「一切為了東方戰線」和「必須全力粉碎高爾察克」的號召。
此時,高爾察克面對的不再是有回旋空間的敵人,很快他就遇到了自己的「噩夢」:伏龍芝。
伏龍芝能親自來到東線,也足以證明列寧對高爾察克的重視,伏龍芝來后很快就發現了白衛軍的弱點,堅決發動了反攻戰役,將高爾察克麾下的精銳部隊打得落花流水。
列寧得知情況后,立即下達了新的命令:堅決不能讓高爾察克擁有重整旗鼓的機會。
就這樣,從9月到11月,紅軍節節擊退了白衛軍,并兵臨鄂木斯克。
原本不貪財的高爾察克也不得不考慮生存問題了,他從俄國國庫弄來了5343箱黃金,乘坐火車離開了鄂木斯克。
高爾察克一走,白衛軍潰敗的速度就更快了。
由于1919年11月鄂木斯克被紅軍占領,高爾察克思來想去后決定橫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亞,并逃往太平洋沿岸,在那里尋求日本的幫助,以求東山再起的機會。
從這也能看出,高爾察克的「英雄」稱號在生存問題面前卻是不值一提,他甚至不愿考慮時代現狀,選擇去當一名戰爭狂人。
隨著高爾察克一起逃亡的有50多萬軍隊、75萬留戀沙皇的流亡者、27萬教會成員,還有20多萬是婦女的孩子。
高爾察克作為一名曾經的科考成員,他很清楚自己將要面臨的是什麼,然而他卻依舊下了這樣的決心。
雖說是逃亡部隊,可他一路上都在殺人,只要是他認為曾和蘇維埃合作過的人都會被殺害,那些人的遺體就靜靜地吊在鐵路沿線的電線桿上。
那是冬天,鄂木斯克的平均氣溫能低至零下二十二攝氏度,對于這一百多萬人來說,這確實是不小的挑戰。
當他們徹底沒有退路之后,「挑戰」則成為了「慘案」。
在極寒天氣下行走的人們就像是一個個正在移動的僵尸,除了左右腳交替外,他們沒有任何多余的動作。
漫天的雪花飄落,人們在白茫茫的世界中產生了眩暈,指揮者起初總是喊著「不許睡覺」,後來,就連他們自己都睡了下去。
在這種環境下睡著,就不可能再蘇醒過來。
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減員情況出現,暴風雪還越來越猛烈,僅僅在尼古拉埃夫斯克市附近,一個晚上就凍死了20萬人。
3個月的時間過去,一百多萬的大部隊僅僅只剩下了二十多萬人。
1920年2月底,歷經艱難險阻的二十多萬人抵達了貝加爾湖畔,在無奈的現實面前,他們必須要穿過貝加爾湖。
湖面寬達80公里,由于是冬天,這里結了一層3米厚的冰,只要能堅持住,理論上還是能穿過去的。
很多人都沒有想象到,貝加爾湖猛烈的暴風雪讓湖面的氣溫到達零下六十九攝氏度,在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無論穿著什麼衣服都不頂用,頂多是延緩了死亡時間。
當暴風雪停止下來,有25萬人死在了湖面上。
這麼多尸體在第二年湖面解凍之前就一直停留在這里,這次遷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到了春天,這些尸體將會全部沉入海底。
讓后世很多探險家感到疑惑的是:高爾察克所攜帶的黃金究竟去了哪里?
當然,這也成為了「俄羅斯最大的寶藏」,別說普通的探險家,就連戰后蘇聯的高級官員都對此事念念不忘,曾任國家貴重物品保管局局長的奧尼希姆就多次聽取尋找高爾察克寶藏的匯報,然而卻并沒有什麼實質性成就。
最大的可能性,便是寶藏仍然在貝加爾湖深處,不過蘇聯和俄羅斯之后到底有沒有將它們打撈上來,并沒有相關的結果公布。
可以說,遷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錯誤,高爾察克的舉動無疑是自盡。
結合他過去的人生經歷來看,他確實是一位優秀的軍人,然而他在政治上的選擇卻是極為錯誤的。
英國的諾克斯將軍曾在一封信中提到了俄國當時的狀況:理論上,高爾察克的白衛軍打敗紅軍是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可俄國大多數百姓都不歡迎白軍,他們要紅軍,這就已經能夠說明問題,因此,英國對于俄國白軍的幫助也注定是徒勞的。
從軍事上來看,高爾察克的很多策略算是有頭腦的,然而從政治角度看,他的做法完全無法促使一個正常的社會流轉。
因為他和他的軍官全都奉行「軍隊至上」的理論,對于社會上的各種改革問題以及經濟管理問題都是一竅不通的。
他的那個臨時政府在14個月的統治中可謂一片混亂,且在政治、經濟領域都沒有任何的實質性做法。
在被紅軍打得潰散之后,一位曾見過高爾察克的人回憶道:「高爾察克變化很大,他現在長得又瘦又丑,因為神經性痙攣的作用下,他說話也變得斷斷續續,經歷了眾叛親離之后,他唯一的依靠便是新的妻子安娜了。」
高爾察克有三個子女,只有一個兒子最終幸存了下來,他還將有關父親的史料一點點收集了起來。
俄羅斯的歷史總是變幻風云,高爾察克本人并沒有踏上貝加爾湖的遷徙,他在失敗后便遭到了蘇聯肅反委員會的秘密處決。
根據史料記載:臨死前,高爾察克最后一個愿望便是抽一根煙,煙卷剛剛燃燒完,他便倒在了冰雪中,隨后尸體被丟到了冰窟窿里,這也是這位北極考察家最后一次冰雪之旅。
在俄國的史料中,對于高爾察克的評價也總是變化的。
最初的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負面形象,後來,他卻又以正面形象出現在電影《無畏上將高爾察克》之中。
在那部電影中,高爾察克的形象高大完美,幾乎集合了所有優秀軍人的特點,還著重渲染了他對于沙皇的忠誠。
很顯然,真實的歷史并不是如此,他在沙皇被推翻后,便快速效忠于新的臨時政府,只是新的政府并沒有給他機會,他轉而就當了「叛變者」。
到21世紀之后,關于高爾察克的爭論依舊沒有停止下來,就在2006年1月,伊爾庫茨克的民主黨議員還提議要為高爾察克興建紀念碑,當然,這則提議剛剛出現,就立即被左翼組織所反對,他的歷史定性問題也總是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變化著。
百余萬白俄橫穿西伯利亞 青年博覽
-END-
作者:延津
編輯: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