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基于其對中國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影響,很多國家都十分關注這場戰役。
他們中甚至還有不少人認為,日本是侵略國,中國在法理上占有優勢,又是一個人口大國,應該會取得最終勝利。
為了反擊日本的侵略,清政府派遣了96萬的北洋海軍,而相比之下,日本海軍只有24萬。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是一場壓倒性的戰爭時,清軍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損失了一大半的軍力,僅僅只抵抗幾個月,就輸得徹徹底底。
大清戰敗的消息,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光緒在得知這個消息后,更是慌得六神無主,畢竟對于一個剛剛親政,且一心推崇改革變法的皇帝來說,民心極為重要,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就意味著他再無執政之日。
就在光緒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慈禧站了出來,她一邊讓李鴻章與日本談判,簽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一邊又開始著手「愚民」的事宜。
在那個時候,訊息的傳播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關于清軍戰敗的事情,民間也只有一小部分流言蜚語而已。
不過即便是如此,也給大清帶來了巨大威脅。為了安撫民心,也為了維護大清的面子,慈禧下了一道密令,將北洋海軍戰敗的消息徹底封鎖。
并發動了各種宣傳手段,大肆宣揚清軍在「甲午戰爭」中的英勇事跡,以及日本戰敗后向大清投降的輝煌故事。
慈禧的指令一下,朝中的所有官員都開始忙碌了起來,中文報紙被要求禁止刊登大清戰敗的消息,只能繼續宣傳大清軍隊的強大。
比如戰爭期間,清軍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弩箭,將士們裝備上弩箭之后,威力大增,將日本人嚇得屁滾尿流的這類新聞。讓很多中國百姓們信以為真,紛紛奔走相告清軍勝利的消息。
由于英文報刊,不歸清政府管理,所以為了避免刊登了清軍戰敗消息的英文報紙,流入市面,清政府派遣了很多官吏和士兵,沿街以高昂的價格,買下了一切有關于甲午戰爭的報紙。
同時,他們還花了大價錢,買通了國外的媒體,以外媒的口吻大肆贊揚清軍的驍勇善戰,和政府的綢繆帷幄。
以至于在這段時間里,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大清在甲午戰爭中狠狠地輸了,唯有中國的百姓們,還被蒙在鼓里,甚至餓著肚子,還在慶祝清軍的勝利。
除此之外,清政府甚至還請了不少文人墨客,以詩歌、繪畫的方式來宣傳清軍的勇猛無敵。就如下面這組漫畫,就是當時清政府為了混淆視聽,請人虛構出來的。
圖中描繪的戰役名叫牙山戰役,是甲午戰爭開始以來,中日首次在陸地上的正面交鋒,也是中日在朝鮮戰場上打過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
兩方參戰的人數都在萬人以上,戰斗十分慘烈,不過僅僅過了一日,清軍就潰不成軍,被日軍趕到了五百多里以外的平壤之上。
即使如此,葉志超也想隱瞞事實,他說自己帶軍逃回故土,是一種迂回的戰術,不過清政府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葉志超最終還是被清廷所責難,但由于他戰場上的放棄抵抗,朝鮮完全落入了日本的掌控之中。
但在這個系列的漫畫里,葉志超簡直就是正義的化身,帶領著清軍積極作戰,將日本人打得那叫一個落花流水。
當時,這組漫畫在民間廣為傳播,讓無數中國人認為中國才是甲午戰爭的勝利者。
所以,當清政府向百姓們索要《馬關條約》的賠款時,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疑惑,我們不是贏了嗎,怎麼贏了還要掏錢出去?
募資的官員們自然不敢透露事情的真相,只能謊稱道,是我們太厲害了,將日本人殺得片甲不留,正因為打得太狠了,日本那邊現在國破家亡,餓殍滿地,出于人道主義,我們不能見死不救,所以要給他們捐點錢。
百姓們聽了這個說法后,都感到十分高興,一些人甚至兜里都沒兩個錢,還是將全身上下值錢的東西捐了出來,一邊餓著肚子,一邊歡歡喜喜地慶祝。
中國人民的異常舉動,讓全世界的人都為之疑惑,美國媒體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曾說過,中華民族是一個很奇怪的民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哪怕是對著柱子,也能在幻想中達到[高·潮]。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清政府的所作所為可以稱作愚蠢。
若不是他們長期愚民,要求人民同他們一樣,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中國的崛起還應該再往前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