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被流放北海牧羊,饑餓難耐時,為何寧可吃草根也不吃羊?

遠在天編 11/02/2023 11:52 檢舉

前言

西漢初期,匈奴憑借著強悍的戰斗力,先后滅掉了東胡、月氏等部落,控制了整個河西走廊。

而此時的漢朝,剛剛經歷了 秦末戰爭和楚漢爭霸,國力還處在尚弱的階段,所以為了休養生息,漢朝推行 「無為而治」的政策,對待匈奴采取妥協的措施,避免與其正面交鋒。

「文景之治」后,漢朝國庫充裕,人民富足,國力進入鼎盛時期。到了 漢武帝統治時期,經過了經濟、政治、文化的改革,漢朝手握百萬雄師。

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漢朝只需要一員猛將,就可吹響反攻匈奴的號角。

或許是天佑大漢,漢武帝登基沒多久,身邊就來了兩位得力助手,他們就是歷史上名聲赫赫的 衛青和霍去病。

在這對叔侄的指揮下,漢朝的軍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不但收復了河西走廊等故土,順便還開啟了貿易通道,將匈奴的奇珍異寶,通通帶回了漢朝。

匈奴王見兵敗如山倒,惶惶不可終日,當即決定派出使者,假意向漢朝求和,甚至還在求和信中說道: 「漢朝皇帝乃吾之前輩。」

這就讓漢武帝的虛榮心得到了大大的滿足,于是痛快地答應了匈奴的請求。

漢武帝為了展現大國風范,便任命 中郎將蘇武為兩國使臣,前往匈奴,商討和平發展之策。

蘇武畫像

然而,讓漢武帝萬萬沒有料到的是, 匈奴的求和不過是一個圈套,當蘇武一行人抵達匈奴境內時,匈奴王就撕毀了和約,露出了奸詐的真面目,將以蘇武為首的漢朝使臣,全部抓了起來。

一代忠臣,拒不投降

蘇武才華橫溢,深受匈奴王的賞識,為此,匈奴人用盡了一切辦法,想要說服蘇武投降,可蘇武心懷故國,誓死不降。

為了折磨蘇武,匈奴王命人將他扔到了 北海的嚴寒之地,讓他在那里牧羊為生,沒有衣服,沒有食物,也沒有避風之處,蘇武就在這里度過了整整十九年的野外生活。

而他所承受的苦難,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匈奴王為了刁難蘇武,給了他一群公羊,還嘲諷蘇武道:「如果你能讓這些羊生產出羊乳,我就放你回去。」

很明顯,公羊永遠都不可能產乳,匈奴王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根本沒有機會再回到漢朝了。

蘇武明白匈奴王的用意,卻仍然不肯妥協,為了大漢,心甘情愿忍受十九年的折磨。平日里沒有食物,蘇武就自己挖野菜,捉動物來充饑。

到了冬天,草木凋零,動物也不再出洞,蘇武就只能餓著肚子,很多次都差點死在冰天雪地里。

看到這里,肯定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蘇武養了這麼多只羊,卻偏偏要吃那些老鼠和野菜,在快要餓死的情況下,也不肯吃羊?其實,這件事并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

俗話說,殺人不過頭點地,何以誅心滅人欲,匈奴王知道,死并不足以讓蘇武害怕,讓他慢慢失去斗志,才是讓蘇武最痛苦的事情。

所以匈奴王將蘇武囚禁在極寒之地,再賜一群公羊給他,就是為了羞辱他,而且時不時的還會派出人手,打聽蘇武的行蹤。

公羊不像母羊,可以生育小羊,少一只都會很明顯,倘若蘇武真的將羊吃了,那麼很快就會被匈奴王知曉,這就 表示蘇武受不了這樣的折磨,屈服于匈奴了

像蘇武這樣 有骨氣的忠臣,是絕對不可能向匈奴投降的,所以 蘇武寧愿餓死,也不肯吃一口羊肉

并且蘇武是大漢的使臣,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大漢的形象,他要是真的吃了匈奴人的羊,就會遭到匈奴人的嘲笑,連帶著大漢也會被認為是一個沒有氣節、沒有尊嚴的國家。

所以蘇武必須謹言慎行,不能因為一時饑餓,而壞了整個大漢王朝和同胞們的名聲。

蘇武忠君愛國、堅定不屈,得到了很多人的欽佩,漢昭帝即位之后,四處打聽蘇武的下落,并通過與匈奴的交易,將蘇武從苦寒之地解救出來。

蘇武歷經了十九年的磨難,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大漢,據說蘇武從匈奴出來的時候,手中還拿著當年漢武帝賜給他的旄節。

蘇武心中對于國家的執著,從來沒有改變過,實在是讓人敬佩。

文章部分内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隱私、權益、請點擊檢舉按鈕舉報,網站將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合作! 檢舉
推薦文章

©2021 homenews1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政策與安全 條款 隱私 版權 聯繫我們 [email protected],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免責聲明:本網站是以實時上傳文章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本站張貼的文章。由於本站是受到「實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查所有即時文章,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內容及拒絕任何人士發文,同時亦有不刪除文章的權力。切勿撰寫粗言穢語、毀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TOP
X
檢舉
請使用真實的郵箱如無法和您取得聯繫我們將無法對您的檢舉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