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陸抗:三國最后的名將
公元274年三月,司馬炎決定兩路夾擊,開啟滅吳之戰。于是他命王濬為益州刺史,大造戰船,訓練水軍。三國從這一年開始,事實上進入了倒計時狀態。
吳國大將陸抗得知這一消息后,大驚失色。陸抗是陸遜之子,號稱東吳,其實就是三國最后的名將。他知道司馬炎這一手的可怕。
當年劉備東征,雖被他老爸陸遜擊敗,卻也差點打爆東吳。當時,若曹丕聽取劉曄建議,自荊州方向進攻——如此兩路夾擊之下,別說陸遜了,就算再加上周瑜復生,東吳都難以抵擋。
沒想到如今司馬炎又祭出這一手,陸抗焉能不驚懼?奈何此刻的陸抗,已重病纏身自知來日不多,便提筆給吳主孫皓寫了一個奏折。
西陵、建平,國之蕃表,既處下流,受敵二境。若敵泛舟順流,舳艫千里,星奔電邁,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縣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機,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
務必盡快加強「西陵」和「建平」這兩個地方的防御,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同時這也是我老爸陸遜活著時,最擔心之處。
臣父遜昔在西垂陳言,為西陵國之西門,雖云易守,亦復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則荊州非吳有也……(出自《三國志》)
可惜陸抗雖憂心如焚,奈何孫皓卻完全不當回事。不但「接著奏樂接著舞」,還一不高興就要砍臣子的人頭玩。
就這樣四個月后,也就是公元274年的七月,三國最后名將陸抗病逝了,年僅49歲。果然五年后,陸抗的擔心變成了現實。
公元279年,一切準備停當之后,司馬炎開啟了「兩路齊飛」的滅吳之戰,西川方向的王濬率軍順流而下,配合荊州方面的正面進攻,吳國毫無懸念的亡了——三國在這一年,徹底結束。
二、陸抗到底有多厲害?
看到這,熟悉《三國演義》的讀者該奇怪了:三國最后名將不是姜維嗎?咋成了陸抗?只能說,這都怪羅貫中,他是以蜀漢為主角寫成的《三國演義》,自然蜀漢亡了,《三國演義》也就結束了。
實則三國歷史卻是,在蜀漢滅亡后,又過了16年,東吳才滅亡。司馬炎不是不想加快進程,而是被陸抗崩了牙。
那是公元272年,晉國名將羊祜和楊肇,統十萬之眾,還有吳國降將步闡(東吳丞相步騭之子)配合,卻在西陵之戰中,被陸抗以三萬人馬揍得慘敗。
當時都要把司馬炎氣瘋了,把羊祜從車騎將軍,貶為平南將軍。楊肇更慘,直接削職為民。正是這一戰之后,司馬炎和羊祜都意識到了:陸抗不死,吳國難亡。由此這才有了著名的「羊陸之交」。
有人曾復盤過「西陵之戰」,結論是,陸抗比他老爸陸遜更厲害。陸遜在夷陵之戰時,有孫權力挺,更有許多身經百戰的將領輔佐。整個東吳都清楚,這一戰若敗了,吳國就成劉備地盤了,故而也都全力支持。
可西陵之戰時,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了。東吳內部爭斗不斷,一盤散沙,孫皓暴虐無常,以至于搞得步騭的兒子,都投降了晉國。
況且劉備當年最多五萬兵馬,而西陵之戰中,晉國卻是十萬之眾,更兼名將羊祜統兵,這怎麼看怎麼比當年夷陵之戰時更兇險,更無勝算,結果卻被陸抗翻盤。 所以也就難怪司馬炎,差點被氣瘋。
三、諸葛父子和陸遜父子
了解完三國最后名將陸抗的厲害之后,自然便會想起一人,誰?正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因為兩人的老爸,諸葛亮和陸遜,都以臣子之身,享受獨立入傳的人物。
也就是說,諸葛亮和陸遜都是單獨自立一傳,三國時期僅有這兩位。哪怕周郎、關羽、荀彧都要跟別人扎堆擠在一起,而沒有這超級待遇。因此換句話說就是:諸葛亮和陸遜,才是三國食物鏈頂端的人物。
《三國演義》為了凸顯諸葛亮,搞出了「一時瑜亮」,引得后人至今還用這個成語,形容和贊美,兩位旗鼓相當的俊杰。但通過了解三國正史才發現,哪有什麼「一時瑜亮」,「一時遜亮」才是真相。
劉備死后,諸葛亮獨臂撐天。孫權則依靠陸遜,夷陵挫劉備,石亭敗曹休,最終美滋滋稱「吳大帝」。
諸葛亮和陸遜,更彼此敬重,還經常互相寫信。如諸葛亮就寫信給陸遜表示:我那侄子諸葛恪,性格太張狂,太缺乏歷練,別一上來就委以重任,搞得我都擔心不已。
而且更好玩之處還在于,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比陸遜(生于公元183年)僅大兩歲,還都屬于中年得子(陸遜長子早夭)。
陸抗生于公元226年,諸葛瞻則生于公元227年,陸抗比諸葛瞻大一歲。
哪料最終的結果卻是,陸遜之子陸抗成三國名將,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卻背負三罪,兵敗自盡。為何出現如此之大的差距?
四、為何差距這麼大?
在筆者看來,就一點原因:環境塑造。先看諸葛瞻,諸葛亮死時他八歲左右,從此便被劉禪收養,長大后娶了劉禪的女兒。
由于諸葛亮擁有巨大威望,幾乎所有人都期待諸葛瞻,能成為第二個諸葛亮。 以至于每當出現某條好政令時,人們就都紛紛表示,一定是諸葛瞻的功績。(《三國志》: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
再看陸抗,由于陸遜攪入太子之爭,被孫權逼死,整個陸家遭到了沒頂之災,陸抗開始夾著尾巴做人。直至六年后,孫權病死前才得以改變,孫權承認,對不起陸遜。
在孫權死后,東吳開啟了內斗模式!陸抗的老婆是諸葛恪的外甥女。可諸葛恪這位孫權的托孤重臣,很快被仇敵搞死了。這一下子,陸抗又成了對方的眼中釘。于是陸抗休妻自保。如此過了四年之后,他才被啟用,算是轉入正軌。
總論分析:諸葛瞻喪父后,就成了溫室中的花朵,雖看著光亮照人,卻未經風霜,難堪大任,自然是各種的「紙上談兵」。
比如,當時的蜀漢頂梁柱姜維,繼承了諸葛亮遺志,主張北伐用兵,并跟黃皓水火不容。但諸葛瞻卻同時把姜維和黃皓,視為了死敵,這簡直讓人看不懂了!
鄧艾偷襲陰平后,他承載著劉禪的最后希望率軍阻擊,卻不聽黃崇計謀:據險阻擊,非要在平原上,率領新兵硬剛鄧艾的「百戰之軍」 ,導致兵敗。
諸葛瞻死前大呼:我有三罪,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如今又無法打敗鄧艾,還活著干啥!就這樣,諸葛瞻背負三罪,兵敗自盡。雖保全了忠烈,卻無法如陸抗一樣,做到力挽狂瀾。
再分析陸抗,自陸遜死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遭受各種挫折,甚至性命堪憂,這自然就導致了陸抗,被歷練得沉穩干練,成為了三國最后名將。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諸葛瞻的悲劇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