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懿
編輯 |老涵
說到唐朝,我們都想到那個讓人喜悅又充滿心酸的朝代,那里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楊貴妃玉環;也有「無言,獨上西樓」的悲情詩人李煜;還有「一代天后」武則天。
今天我們要談起的是一位皇帝,我稱呼他為「苦命皇帝」。我為什麼叫他苦命皇帝呢? 聽我細細講來。
是什麼原因讓封為太子的李誦謹小慎微的做人呢?
在唐朝當太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人們通常說是「入主東宮」,在我看來,更像是半步腳踩入皇權的爭霸,象征著皇權的宮殿自古以來都是高大且凄涼,孤獨的。
李誦是老皇帝的嫡長子,在他19歲的時候 被老皇帝封為太子。李誦看到了歷代太子與皇帝之間的爾虞我詐,只好謹小慎微的等待,等待自己成為天下之主的那一刻。
據記載,李誦在太子時期可以說是,才華無限。相傳他寫字十分好看,讓老皇帝十分滿意,每次老皇帝作詩要賜給別人的時候,就會讓李誦抄寫。
而且他各種學術都有涉獵,佛經典藏也很有研究。足以看出李誦才華的優越。
也有人叫他「順利太子」,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李誦,成為太子的過程十分順利,做太子時也很順利,盡管他一直謹小慎微。
李誦本身的素質也是十分高的,和他同一個時代的大文學家,韓愈對他的評價也是十分高的,評價李誦,仁慈孝順,又與人寬厚,又不優柔寡斷,也喜歡藝術。
好像一切的一切都讓李誦命中注定做皇帝。皇帝和大臣對他寄予很多希望。
但是據史料記載,李誦在位太子期間,他一直是悶悶不樂,心情不好的樣子。
甚至最后臥病在床,這個被寄予很多希望的年輕人,為什麼不緊湊的梳理正業,為登上皇位做準備,而是一直悶悶不樂呢?
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一個女人。
她就是郜國公主李氏。貞元三年八月的郜國大長公主之獄,險些把李誦推向滅頂的深淵,只因為她的女兒是當時李誦的皇子妃。
李氏仗著自己皇子妃生母的特殊地位,經常自由出入東宮,在她老公去世之后,更是生活十分放蕩。
當時的皇親國戚都很嫉妒她,就向老皇帝拆穿了她,她還使用巫術,為自己的兒子禱告。皇宮之中最是厭恨這種東西了,這樣一來數罪并罰,直接被流放了。
皇帝經歷了這個事情十分生氣,立刻把李誦叫了過去,并且狠狠的批評了他。
李誦被皇帝責罵的不知所措,就效仿其他太子,當即和自己的皇子妃失婚。這個事情發生之后,老皇帝想要改立太子,召來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商量如何做。不料大臣卻說,此時改立太子容易引起,太子起義,害的朝堂不得安寧。這樣才讓皇帝打消了念頭。
此時郜國公主也被賜死,因為這個原因,本來就謹小慎微的李誦,變得更加謹小慎微了。
每天謹小慎微的活著不免讓人覺得苦悶,變得壓抑,這樣不說話,那他心里的煩悶怎麼處理呢,這里就要提到他的人生導師,和一生的寶貴財富。
正是因為他們,李誦才會順利的當上皇帝。
李誦和王叔文的這種情誼是從一次棋局開始的。王叔文是朝中的「下棋管事的」,說白了就是陪皇帝下棋的,并沒有實際的權利。只是在皇帝左右。
王叔文并不是名門出身,只是淺淺讀書,而且能說會道而已。我們也知道皇帝身邊向來不缺這樣的人。
可是偏偏他下得一手好棋,這讓他的名聲,一飛千里,這才引起了老皇帝的注意,立馬把他召入宮中侍奉自己左右。
就這樣,王叔文從社會底層小百姓,搖身一變,成為朝廷的一位命官。
在和皇帝下棋的過程中,王叔文經常發揮自己能說會道的特長,和皇帝一同討論治理國家的方法,表現自己對國家事務的積極心態,這讓老皇帝刮目相看。
這種能力持續到,皇帝把他賜給李誦的時候。
有這樣一個故事,太子和追隨者們,討論當時朝堂上出現的問題,講到激動地地方,李誦說:「我要把這些利弊都告訴皇帝!」
底下的追隨者們全都叫好「好好好!」「太子說的對!」「殿下真是直言進諫的明君! 」只有王叔文不說話。
等到遣散了大家之后,李誦單獨叫他留下,問他為什麼不說話,王叔文說:「你把這些事情告訴皇帝,皇帝在位時間這麼久,萬一小人挑撥陛下,這對你的損失是萬萬不可逆轉的。到時候你怎麼辦?」
李誦聽完之后,茅塞頓開,在此之后把王叔文納入自己的核心地位。
王叔文本人也是十分有野心的,在李誦的支持下他把自己的治國的方法全部投身于實踐之中。
還為太子招募了許多志向相同的人,至此,李誦為底牌的王叔文集團就這樣形成了。
這支隊伍潛伏在東宮之中,就等老皇帝死了好直接即位。
沒過幾年,李誦突然生病,喪失講話的功能,也許正驗證了他謹言慎行的性格特征。
老皇帝派了許多有名的醫生為李誦診治,可都是無功而返。
同一年冬天,老皇帝身體也不好了起來,大臣們紛紛前來探望。 可是李誦無法講話也不能走路,導致在探望的人群中,從未見過李誦。
就在李誦認為,他和其他皇子一樣一輩子登不上天子之位時,老皇帝卻突然去世了。傳旨讓李誦即位。
圣旨一來,生病臥床的李誦突然痊愈,站了起來,有人說李誦是假裝生病,不然的話為什麼突然好了起來?
但是我個人認為李誦并不是假裝,李誦每天小心翼翼的生活,兢兢業業,還有妻子母族的事情也讓他徹夜難眠,長期的精神壓力讓李誦抑郁成疾,這才生病起來。
雖然皇帝是他的父親,但是天家無父子,老皇帝的離世自然讓他心里最大的石頭落地,這樣一來,突然變好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李誦登基了,王叔文所在的東宮集團的機會終于來了,可是病重的李誦再也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處理家國大事了,對于一直看好李誦的王叔文無異于當頭一棒。
同為李誦手下的王伾幫了大忙,給了王叔文一條向李誦傳遞消息的渠道,就是王伾——李誦親信太監李忠言——李誦最愛的妃子牛氏。通過這個渠道一直聯系著李誦。
在此期間王叔文團隊已經取得朝堂的決策權與財權,在朝中有一定的影響力。
王叔文發布了一系列新政策,開啟了新變革不減輕了百姓的負擔,還廢除雜稅。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
他們集團還解放了將近一千號宮女,和官妓,以節省宮中開支,還彰顯了自己的氣量。
但是好景不長,王叔文團隊為百姓做了好事沒曾想卻觸碰了宦官團隊的利益,為了擴大朝中勢力,在朝中各個部門安插自己的人,也觸怒了守舊官僚團隊。
在他們共同的敵人面前宦官團隊和官僚團隊聯合到了一起。
他們并不直接對付擁有皇帝支持的王叔文團隊,而是讓李誦立太子(當時的廣陵王李純),然后架空李誦。
不知道王叔文是不是出于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并不支持李誦在自己年輕的時候立下太子,所以和李純的關系變得不好起來。
可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李誦還是立了李純為太子。隨著太子的即位,這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原點,王叔文好像看到曾經的自己。
在李純的冊封典禮上,大家都表現的十分喜悅,只有王叔文不說話,臉色暗暗的。
盡管王叔文心情糟糕透頂了,卻還是在和他們抗爭,他想要掌控當時的軍隊,掌握實權。
可這一切都被官僚團隊和宦官團隊洞悉,在最關鍵的時刻,王叔文被請出了翰林院。失去了掌握大權的機會。
在宮外,擁有「狗鼻子」的藩鎮節度使嗅到了王叔文集團大勢已去,開始輪番上書,甚至倒向太子一邊,職責他們頹敗江山,禍亂朝綱,要求太子掌權。給了王叔文團隊新的沉重的打擊。
同樣有著「狗鼻子」的軍隊卻倒向了官僚,倒向了宦官。就這樣王叔文借著為母親守喪的機會。離開了令人心酸的京城,放棄了這把事業。
失去王叔文的團隊,徹底亂了方寸,再也沒辦法制定計劃對付反派。同年王伾病了。王叔文團隊徹底失去了戰斗能力。
王叔文團隊從一開始的成功,到節節敗退,到最后的失敗。
李誦對王叔文團隊寄予厚望,但別的團隊都實力十分的強,無論從哪個方面,都拼不過老舊團隊。
王叔文團隊的失敗,意味著李誦時代的結束,官僚和宦官團隊趁火打劫,讓李純直接監國。
沒過多久,就在封建勢力的推動下傳位給了李純,年紀輕輕的李誦當上了皇帝的皇帝。
李誦的時代徹底結束了,李純上位之后,對王叔文團隊進行了貶黜把核心人員都降為了司馬。
變革當然會觸及一些人的利益,李誦不是不知道,但是變革可以慢慢來,身體卻沒辦法變好。
李誦去世前留下遺書,由于老皇帝的墓穴建筑好沒多久,不想耗費國力,下令自己的陵墓制度一切從簡。
關于李誦的死,也是十分有爭議的,一面說他是病死,另一面說他是被謀害。
不過我們說李誦的身體一直都很差勁,從一開始謹小慎微,沉默寡言的活著就已經埋下他人生的伏筆了吧。從郜國公主到變革失敗,一次一次的打擊也必然對他的病情沒有好處。
宦官當道,自己還年輕,兒子已經當上了皇帝,李誦心里應當十分委屈屈吧,身體上的病哪比得上心理上的。
可是李誦的死確實讓人覺得迷惑,一個對誰都沒有威脅的人,突然死亡,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秘密呢,我們也不得而知。
謹小慎微的在太子位子上待了二十多年,卻換來這樣一個結果。也許是生錯了年代,在那樣一個時代怎麼實現自己的宏圖大業。
也許是投錯了胎,最是無情皇家人,李誦的性格本就不適合皇家爭斗,明明才華橫溢卻好像總是缺了點什麼,我想應該是成為皇帝的狠厲吧。
亂世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生不逢時,真是令人覺得心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