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語功夫片、武俠片的發展歷程之中,「邵氏電影」的廠牌,可謂是影響深遠。
《獨臂刀》三部曲、《大醉俠》、《十三太保》、《刺馬》、《大決斗》、《少林三十六房》、《武館》、《楚留香》、《天涯明月刀》、《流星胡蝶劍》、《三少爺的劍》,這些經典的武俠、功夫題材作品,無一不是出自邵氏之手。
80年代中期的邵氏電影,因為功夫片、武俠片的市場衰退,選擇了大規模的減產。昔日的港片霸主,也隨著時代洪流的沖擊,失去了曾經的光輝與榮耀,很快歸于沉寂。
90年代初,香港電影進入了發展的巔峰期。看到不斷被突破的票房紀錄,邵氏電影也決心重新布局港片市場。1992年,邵氏為梅艷芳、周星馳策劃了《審死官》,「邵氏老板娘」方逸華,親自為該片擔任了監制工作 。
《審死官》上映后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之后,邵氏又陸續打造了《赤腳小子》、《回魂夜》、《無味神探》等作品。但這些電影上映后的表現,卻是起起落落、有虧有盈,都不似《審死官》那樣表現亮眼。
90年代中期,邵氏電影開始布局動作片市場。此時,元奎與李連杰合作了《給爸爸的信》之后,便離開了「正東電影」。而元彪也因為「寶祥影業」的結業,離開了洪金寶。
邵氏抓住機會,將元奎、元彪拉入麾下,并在1997年策劃翻拍了功夫片經典《馬永貞》。
這部翻拍的經典作品制作精良,上映后票房成績卻只有3百多萬港幣。邵氏電影的市場復興之路,也因為該片遭遇了不小的打擊。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元奎、元彪合作的這部《馬永貞》。
在聊元奎、元彪版的《馬永貞》之前,我們先來說一說:馬永貞是如何從一位「馬販」變成「功夫高手」的。
「馬永貞」的故事,起源于1879年「申報」中的一篇報道。
馬永貞原本是一名馬販,騎術出眾。咸豐十一年秋,馬永貞曾在馬術大會上戰勝英國騎術冠軍,由此出名。光緒五年,也就是1879年。馬永貞因為與馬販顧忠溪發生債務糾紛,在上海「一洞天」茶樓被人襲擊身亡,之后登上了申報。
在那個沒有廣播、沒有電視,更沒有手機、互聯網的年代。報紙是大眾獲取信息的唯一途徑。而「馬永貞事件」的登報,也讓「馬販」馬永貞,成為了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說書藝人們,更是根據申報上的報道,編寫了不少故事。
1927年,「中國電影之父」鄭正秋編寫了《山東馬永貞》的劇本,并與導演張石川合作,將這個故事搬上電影銀幕。
為了吸引觀眾的目光,在這部《山東馬永貞》里,鄭正秋將「馬永貞參加騎術比賽,打敗英國騎手」的故事改編成了「參加拳賽,打敗英國大力士」。馬永貞這個人物也在此時,從「騎術高手」變成了「功夫高手」。
鄭正秋、張石川兩位導演,對華語功夫片、武俠片的發展,可謂是影響深遠。二人聯手拍攝的《火燒紅蓮寺》,被譽為「華語武俠片的開山之作」。而兩人合作的這部《山東馬永貞》,更是成為了華語功夫片的雛形。
自1927年的《山東馬永貞》之后,在擂台上打敗外國高手,也成為了武術家難以擺脫的電影宿命。
1962年,香港導演賀賓翻拍了《山東馬永貞》。在這一版的故事里,賀賓為馬永貞添加了一個「報仇」的宿命。馬永貞之所以從山東老家來到上海,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哥哥報仇。
賀賓導演的《山東馬永貞》上映后,獲得了不錯的評價。而邵氏名導張徹、鮑學禮,也在1972年對「馬永貞的故事」進行二次創作,拍攝了電影《馬永貞》。
而在這一版的故事里,馬永貞也不再只是一名「馬販」、一名「拳師」,他又多了一個身份,那就是「黑幫大哥」。
元奎、元彪在1997年拍攝的《馬永貞》,就是翻拍自張徹、鮑學禮這部1972年版的《馬永貞》。當然,為了尋求內容突破、嘗試市場創新,元奎在97版的《馬永貞》中,也融入了不少自己的想法,對故事進行了不少大膽的修改。
72版《馬永貞》
97版《馬永貞》
在張徹、鮑學禮版的《馬永貞》里,來上海打工的馬永貞,因為看到了衣著光鮮的譚四,便產生了成為「黑幫大哥」的夢想。之后,他在擂台上打敗外國大力士,又趕走了欺壓大眾的斧頭幫爪牙,逐漸樹立了自己的威望,同時也擁有了自己的地盤。
然而,屠龍勇者終成惡龍。獲得名利之后的馬永貞,逐漸迷失了自我,也開始和其他的「黑幫大哥」一樣,到處搶地盤、收保護費。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譚四沒能躲過慘死街頭的宿命,而馬永貞最終也死在了「斧頭幫」的利斧之下。在張徹、鮑學禮的手中,馬永貞被塑造成為了一個魯莽匹夫的形象。馬永貞的故事,也變成了一個「黑幫爭斗」的權利寓言。
而在1997年版的《馬永貞》里,元奎雖然延續了72版《馬永貞》的故事脈絡,但卻加重了故事中愛情線的表達,馬永貞的角色形象,也從之前的江湖草莽,變成了一個不羈浪子。
80年代中后期,隨著齊秦、王杰等人的歌壇走紅,「浪子人設」開始在當時的港台娛樂圈風靡。而《阿郎的故事》、《天若有情》、《阿飛正傳》等作品的誕生,也將這股「浪子風潮」帶到了電影銀幕之上。
為了跟上當時的市場趨勢,同時也為了嘗試內容創作的創新,元奎在翻拍《馬永貞》時,沒有像張徹導演那樣,通過一個江湖草莽的發跡與滅亡,展現「黑幫爭斗」的黑暗與殘酷。反而是通過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表現江湖人物的情與義。
可能正是因為將主人翁從「江湖草莽」變成了「不羈浪子」,所以這部《馬永貞》才邀請了金城武擔任故事男主角。
在張徹導演的72版《馬永貞》里,譚四的角色只有兩次出場,而金鈴子與馬永貞的感情故事,也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但在97版《馬永貞》里,元奎加大了「譚四」、「金鈴子」這兩個角色的戲份,同時還增加了「艷陽天」這個角色。感情戲的增加,也讓這個「浪子回頭」的故事,顯得更加飽滿,且富有張力。
除了創新化的故事改編,精彩的動作戲碼,也為這部97版《馬永貞》增色不少。
在這部97版《馬永貞》里,元奎致敬了張徹導演的「暴力美學風格」。片中血肉橫飛、暴力感十足的動作設計,刺激了不少影迷的眼球。而元彪、元德的精彩打斗表演,也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好評。
元奎、元彪合作的這部《馬永貞》雖然劇情設計、打斗編排都十分出色,但90年代末港片市場的衰退,卻注定了該片悲慘的命運。
1997年的香港電影市場之上,票房突破3000萬港幣的本土作品僅《一個好人》、《黃飛鴻之西域雄獅》、《97家有喜事》三部。而在低落的市場大潮之下,這部《馬永貞》也僅拿到了30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
雖然被時代洪流淹沒,但憑借過硬的質量,這部97版《馬永貞》,還是在華語電影長河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觀眾,成為了不少影迷心中,難以磨滅的動作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