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是面「照妖鏡」
開篇筆者先提個問題:1950年七月,當麥克阿瑟率領聯合國軍,直接參戰朝鮮半島后,為啥前蘇聯,堅決不出兵?
從如今公開的史料中可以輕松得知,無非是擔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啥的。畢竟美蘇直接對抗,地球和人類就危險了。當然,您也可以認為是:老蘇怕老美!這不是啥問題。
因為真正的問題是,當去年俄烏沖突爆發后,為啥美國也宣布不直接參戰?這個更簡單,也是為了地球啊,為了人類,絕不允許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當然,您現在也依然可以認為:老美怕大俄,這也不是問題的關鍵。
因為真正的關鍵是,大概都看出來,兩種之間有奇妙的雷同了吧?不同點僅在于,1950年是老美捋袖子霸氣下場,如今則是大俄俯沖而至。而沒有下場的另一方呢,則都是一樣的表現形式。
當然,還有一點不同是,在1950年,是咱不得不進行這場抗美援朝。而如今則是北約等,以各種形式的支援烏克蘭,表面上是物資武器啥的。 奈何總有新聞爆料,還有不知道來自何方的所謂「雇傭軍」,在俄烏沖突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這就是歷史,如一面照妖鏡一樣,再巧妙的變化,也架不住「歷史的照射」。
二、俄烏沖突背后的博弈
看懂了以上內容,咱進入到主題里,俄烏沖突自去年2月爆發至今,馬上一年了,卻還是遙遙無期,沒有看到結束的曙光。自然絕大多數人會問,俄烏沖突會何時結束?
畢竟對于打仗這事,幾乎沒有任何一位老百姓期待它發生。也正是因如此,和平才會是人類共同的呼聲。
其實對這個問題,筆者也跟絕大多數人一樣,一面期盼,一面努力分析,試圖找到答案。在筆者看來,就如抗美援朝一樣,關鍵點不在于交戰雙方,而在于「背后的博弈」。
俄烏沖突之所以打成如今這模樣,是因背后有人支持和支援烏克蘭,并借助一切非熱戰手段,對俄國進行削弱和打擊。同時俄國也大有「泥足巨人」的跡象。本來開戰時一度攻入基輔。
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將是場經典閃電戰,馬上要結束時,俄國卻發生了各種莫名其妙的狀況。不但放棄(撤出)基輔,主戰場也忽悠一下,變成了「馬里烏波爾鋼鐵廠」。
就如當時許多人指出的一樣:明眼人都知道,基輔才是關鍵。若基輔拿下了,馬里烏波爾鋼鐵廠,還算事嗎?
這就如鄧艾滅蜀,劉禪投降了,無論姜維也好,還是霍弋也罷,根本就不算大事了。可惜「鄧艾」卻出了狀況,被「諸葛瞻」纏住了……
當然,也許上面這個例子不恰當,卻相當能說明問題所在。因此基本上可以斷定,就是俄方出了狀況,才使得烏方喘過這口氣。也給老美和北約等爭取了時間,于是各種支援就來了。 從此俄方越打越吃力,因為他已經不是單挑烏克蘭,而是一個龐然大物。
那麼美方或北約,為何不惜血本支持烏克蘭?啥理由都有!不過,哪怕再讓人目眩神迷的「高大上」理由,也難掩一條:那就是封堵或解決俄國。
因為對于美方來言,戰火在八竿子打不著的歐洲發生,就算出天大亂子,也是歐洲背鍋。這種玩法自一戰、二戰,再到科索沃,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若還不理解,可參考三國時的夷陵之戰,曹丕瞪眼看著劉備跟孫權,死掐在夷陵。真以為曹丕心腸好,生怕打爛了三國?沒人會這麼認為吧。能理解夷陵之戰時的曹丕,自然也就能明白如今的美方。
誰都想利益最大化,必然就導致了各種博弈。俄方是力有不逮,玩拉胯了,錯失了機會,掉入美方的算籌之內。從此就讓俄烏沖突背后的博弈,成為了主導。
哪怕俄國玩命想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優勢,卻總是悲哀發現:不是自己失去了這能力,就是烏方總會出現,各種奇妙的「開掛」 操作。
這才是俄烏沖突能打一年的根由,相信絕大多數人也都明白。因此期盼盡快結束,讓和平曙光早日照臨,也就成了心聲——那麼俄烏沖突,還會持續多久呢?
所謂,歷史是面照妖鏡,其實只要看看,抗美援朝是怎麼停戰的,這個問題也就等于解開了!
三、抗美援朝是怎麼停戰的?
為了簡練清晰,筆者用時間線來闡述。也就是說,拋開許多具體戰例啥的,僅從時間軸分析。
抗美援朝爆發在1950年,經過咱志愿軍的五次戰役后,1951年6月左右,雙方對峙38線兩邊。
此刻,雙方開始停戰談判。即,雙方都認識到想徹底打垮對方,難度超大。既然打不出個結果,就只能談個結果——或用談判為掩護,再次調集力量。
果然美方就是這麼想的,以談判為幌子爭取到了時間,然后宣布談不下去了,立馬開啟了夏季攻勢,結果撞鐵板上了。咋辦?繼續談唄——
哪料,談著談著又出狀況,對俘虜問題產生了巨大分析,咋辦?于是1952年十月,經過數月準備后,著名的上甘嶺戰役開始——
不過至此時,「背后的博弈」卻開始發生變化,美國總統杜魯門自感繼任無望,宣布放棄競逐,而艾森豪威爾則成功競選為老美的總統了!
再說明白些就是,美方換了帶頭大哥,為啥要換?不用筆者過多解釋吧,總之幾乎都清楚,這就意味著調整。
轉過年來,1953年的三月,「背后的博弈」再次發生變化,斯大林去世了!從相關的解密史料分析,朝鮮戰爭的爆發,他也是推手之一。故而隨著他的去世,前蘇聯也相應發生了變化。
果然,1953年的四月,停戰談判重啟,僅一個月左右就協議完成,談判雙方都滿意,簽字,OK。哪料南韓卻不服了起來,叫:「美國人撤退,韓國也要單獨打下去。」
結果如何?一個「金城戰役」,被揍得找不到北。美方不但袖手旁觀還施壓:若再不聽話,就不管你了!
就這樣1953七月二十七日,停戰協議正式簽署,朝鮮戰爭(抗美援朝)宣告停戰!
看清這個時間線了沒有?很明顯,轉折點是發生在杜魯門下台和斯大林去世。至于戰斗,打完那五次戰役后,也就是在1951年的六月后,就可以認為基本結束了(無決定性的戰役)。
這情況,是不是很像如今的俄烏沖突,雙方都沒有了大規模的攻勢,就是這麼干耗了起來。為啥耗著?等背后博弈發生變化……
所以,俄烏沖突還會持續多久?沒人能給出確切時間,除非真有穿越人,卻可參考抗美援朝,來自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