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風暴》這首歌,可以說的上是一部史詩級大作,整首歌現在聽來也都能感到滿滿的靈感溢出。不過這首歌也承受了爭議,沒能火起來,也是周杰倫的遺憾。
而之后的《霍元甲》延續了《藍色風暴》的風格,除了詞、曲、編曲陣容一樣,編曲中電吉他的部分,以及歌曲的段落結構,也都是完全一樣的。
《霍元甲》的大火,側面說明了《藍色風暴》是有成為一首藝術上和商業上都兼具佳績的作品的可能性。究《霍元甲》影響力更成功的原因,我想有這麼幾點:
《霍元甲》是為電影而作的商業單曲,《藍色風暴》則是專輯內的非主打歌曲;
《霍元甲》中的民族樂器使用、歌詞的題材,使其更貼近傳統文化;
而歌迷對《藍色風暴》中的圣詠、彌賽亞、十四行詩都非常陌生;
《霍元甲》有更具有洗腦效果和記憶點的副歌,「霍霍霍霍霍霍霍霍」顯然比「一列超高速的捷運」更洗腦和好記。
但即使不火,也不能就此否定《藍色風暴》,這仍然是一首信息量大、值得研究的歌曲。那這首歌到底有什麼講究,還得從歌曲本身里找答案。
制作人:周杰倫
作曲:周杰倫
作詞:方文山
編曲:洪敬堯
演唱:周杰倫
拆解歌曲前,有必要做個科普:
歌曲開頭引用了一段格里高利圣詠(Gregorian chant)——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音樂形式,它得名于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Pope Gregorius I),屬于中世紀的宗教音樂,特點是無伴奏、單聲部男聲、旋律跨度小、速度緩慢、節奏松散,歌詞多為拉丁語,聽起來莊嚴肅穆、超脫世俗。
教皇 格里高利一世
而《藍色風暴》歌曲的開頭使用了一段格里高利圣詠,這種采樣其他現成的作品的做法是洪敬堯的喜好。
那作用在哪呢?
其意義不單是提升格調那麼簡單,就像《以父之名》前奏的禱告詞也有呼應歌詞內容、強調歌曲主題的意義一樣。格里高利圣詠在西方音樂史上的意義是特殊的,它除了有宗教意義,同時也是專業音樂的源頭,
對應了歌詞中的宗教要素,也突出時間上的「古」,也是和之后陡然加入的手機按鍵音形成對比,在《藍色風暴》里,手機按鍵音在歌曲中所對應的內容,是和這段格里高利圣詠完全相反的,結合歌詞來看——整首歌都是在將「古代」和「現代」、「宗教」和「世俗」、「世界」和「個體」進行對比。
而且這麼多年來,《藍色風暴》是我知道的唯一一首能把「中世紀」和「數字通信時代」聯系到一起的歌曲。
很多人津津樂道《雨下一整晚》中從今到古的穿越,殊不知這種時空的穿越早在《藍色風暴》里就有了,相較《雨下一整晚》里連接了古今的一場小雨,《藍色風暴》簡直是時空隧道里發生的一場風暴。
開篇,舒緩悠長的圣詠尚未結束時,手機撥號音伴隨著架子鼓陡然加入,一下子把時空給攪亂,聽者從中世紀被拉到信息時代,開始輕松詼諧起來。
節奏吉他Riff的加入,讓搖滾的節奏感翻騰起來。節奏吉他、貝斯和鼓的電聲樂隊加入,提醒你:
這是一首Nu-Metal(新金屬),與《雙截棍》《雙刀》《懦夫》,之后的《黃金甲》《龍戰騎士》都可歸為同一音樂類型。相較傳統的金屬樂類型,Nu-Metal只保留了吉他的失真音色和樂隊編制,同時更多地在律動上下功夫,吸收其他比如Hip Hop、Funk等音樂元素,參考國外如Limb Bizkit、Linkin Park等樂隊。整首歌為d小調,大部分段落都由6-4-2-3-這組和弦走向和電吉他Riff共同貫穿。手機撥號音不斷重復mi mi mi do do mi re mi這一組十六分音符。注意前奏的架子鼓敲擊方式的變化,這段鼓編寫得很精彩。
同時也注意歌曲中加入的Hip Hop元素不只是Rap,還有前奏的搓碟(scratch),搓碟聲在以往《龍拳》間奏、《爺爺泡的茶》間奏、《懦夫》間奏都出現過,這是DJ在播放唱片時,用手將電唱機上的唱片強行反轉、加速或停止,以制造一種特殊的噪音。
前奏一過,周杰倫的輕聲Rap加入,架子鼓的演奏變得沒那麼花哨了,清音電吉他演奏分解和弦,歌曲變得沒那麼動感而力量感上了一層。
周杰倫的說唱還未進行發力。亙古長夜 善惡交接 我終于懂得流眼淚
洪荒世界 百分之七十都是水 湛藍的 曠野
在海平面渴望滿月 于是我終于學會告解
彌賽亞被世人誤解 被分類 愛恨 從此敵對
主歌這段歌詞在整首歌的對比中,對應的是「古代」「宗教」「世界」。這段描寫的跨度和陣勢都異常宏大,「亙古長夜」,為時間上的宏大,「洪荒世界」為空間上的宏大。「彌賽亞」(Messiah)是上帝所選中、具有特殊的權力的人,在《新約圣經》中的彌賽亞即是耶穌。這一段歌詞寥寥幾筆,從遠古描寫到了彌賽亞降臨。
隨著進入預副歌,作曲開始有所旋律化,不過這段旋律是非常平緩的,跨度沒有超過五度——
6661 23 6661 23 2 23332326
61112 33 6661 23 2 23332326
同時周杰倫的咬字開始變得有力一些了,伴隨著加入的和聲音軌,歌曲發展,準備[高·潮]。伴隨著周杰倫的幾聲「ho~」,滿是沖勁和活力。這段編曲基本延續了主歌部分的編曲,有所差別的是架子鼓的節奏型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復雜了,也更加富有律動感。
遠離風暴浩劫 在第三章第四節
我正在改寫這世界
用觀念進行侵略 我們占領整條街
粉刷海洋藍的季節
從世界寫到個人,「我」的形象在此富于侵略性和生命力。「用觀念進行侵略」這一句寫得極其出彩,雖然匆匆帶過,但卻蘊含了極其豐富的解讀空間。
進入副歌,手機撥號音的再次加入,把聽者又一次拉入到了E時代。周杰倫的演唱幾乎變成了直白的干吼,較為粗暴和強硬,不過為了彌補聲音的單薄,周杰倫的合音音軌又有所增多,注意聽——你可以聽到好幾個周杰倫在一起唱,除了主要音軌之外,又疊了一個力量稍弱的合音也在唱副歌,也有一個音軌在扮演類似回音的角色喊「球鞋」「的肺」,還有一個在喊「ho~」。
一列超高速的捷運 一路訓練我的聽覺
消滅那些太瑣碎太異類 讓問題尖銳
一雙狂奔中的球鞋 一路強壯著我的肺
面對這些太威脅太強烈 從來不喊累
副歌歌詞對應的是「現代」「世俗」「個人」。角色從歷史中抽身出來,猛然掉進時光隧道,跳回到現世。捷運、球鞋,完全是現代才有的要素。一切都在高速狂奔中,世界飛速運轉,角色在不知疲倦高速地追趕時間。
短暫的間奏里出現了一種不知名的彈撥樂器,音色有種中東風味,配合著浮夸的花腔女高音,仿佛時空錯亂,有一陣風暴,正在靠近。但是這麼多要素雜糅在一起,居然不會讓人覺得一團亂麻,反而聽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到第二段主歌,氣氛逐漸熱烈,和第一段主歌的區別就在于周杰倫的合音明顯增加了,后半段主歌出現的「A Mei-ei-ei-ei-ei-ei-ei-ei-ei-ei~」增添了許多趣味(張惠妹:誰在叫我?)。
九星聯結排成一列 在感動中我們懺悔
生命珍貴 我用那十四行詩贊美年輕的一切
我們在地平線感謝 愛停止向另一邊傾斜
這首部曲的管弦樂太凄美 終于被人了解
第二段主歌歌詞又進入了不同時空。
所謂「十四行詩」,是歐洲一種格律嚴謹的抒情詩體,產生于文藝復興時期,這種詩歌體裁常被用來傳達人文主義思想,其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莎士比亞等。
如果第一段主歌里寫的是中世紀,那麼第二段主歌就是在寫文藝復興了。相較于第一段里展現出的人的渺小無力、對彌賽亞的誤解,第二段則顯得較為昂揚,有著感動、理解。
點出《藍色風暴》歌詞中真正想道出的主旨——生命珍貴,把握年輕的一切。整首歌借助宏大的時空場景,就是為突出年輕可貴的張揚與激情,這個年輕不僅僅是在說人的年輕,整個時代都有一股年輕的生機。
拉斐爾的作品——《雅典學派》
遠離風暴浩劫 耍狠不是靠對嘴
我就是傳說中的誰
你跟我們很對味 有同一掛的感覺
其它人我根本不屑
這段根本不必再作解釋,很酷。
第二段預副歌和副歌都與之前基本大同小異,有趣的是第二段副歌中加入了一個過渡音效,小小地制造了一點不同的感覺。
第二段間奏用了一組弦樂合奏,大量使用了頓弓這種演奏技法來增加緊張感。隨著樂器的幾次驟變,頻段飽滿的程度出現了明顯的大起大幅,到間奏幾秒最后只剩下手機按鍵音,為最后的副歌做鋪墊。
氣氛做到位了!
幾乎所有樂器,和非樂器的聲音,連同周杰倫本人一齊出動,仿如千軍萬馬一般奔襲而來。最后兩遍副歌里,歌曲達到了最[高·潮],電聲樂隊的金屬沖擊力、手機撥號音營造的現代感、周杰倫原始直白的聲音表現、「A-mei~」的合音帶來的韻味交織在一起,絲毫沒有凌亂的痕跡。
最后歌曲里其他樂器在尾巴的那幾秒,驟然消失,僅剩下電話音和那個我不認識的彈撥樂器給歌曲收尾。這場把不同時空卷到一起的藍色風暴來得猛烈,又忽得一下就利落地退去了。
整首歌,我認為稱得上是一部充滿史詩感的大作,也是整張專輯最具靈感的一部作品,我每次聆聽時都無法想象到底是怎樣的幾個鬼才聚集到一起才能有如此天馬行空的大作。阿堯老師也憑這部作品入圍了金曲獎,這首歌的編曲也可以說得上是完美的。
然而對于這首歌,我仍然覺得是充滿遺憾的,完成度不夠配得上這首歌四溢的靈感。周杰倫相較下,作曲顯得不算出彩,主歌仍然是很不錯的節奏感,而旋律的部分過于平緩沒有拉開表現力,副歌的節奏稍顯簡單,段落安排顯得新意不夠。方文山的華麗辭藻和豐富想象,能和編曲相呼應,算是完成了任務,但各個段落的聯系較散,還不夠緊密,到副歌的內容轉折,我覺得稍有突兀。
但說歸說,整首歌仍然是一部我認為僅憑借靈感和創意就足夠說得上絕無僅有的作品,這種時空交錯的瑰麗想象,年輕的昂揚生命力,《以父之名》給不了,《夜的第七章》也給不了,不過《藍色風暴》因為一些不足不能像這幾首歌那樣被捧上神壇,也只能說周杰倫也有自己的局限,或者也是神作誕生的機緣不會一直都能如愿降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