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日漫,特別是人氣高的作品都像是有大病,看著總給人一種「這tm啥」的感受——小編之所以會有如此感慨,起因是最近又有一部話題性的漫畫作品完結了,網上話題炒得火熱。
推特上又有好多畫師產糧、創作各種同人圖。結果呢,因為好奇圖里的漫畫講的是什麼故事,我就去看了一眼,漫畫不算長,也就16話的樣子,大概一小時就能看完,結果大半夜的給我人都整EMO了。
不過本著好東西就要一起看的原則,今天還是給大家分享下,漫畫名字叫《章魚噼的原罪》。
童話般的治愈故事
《章魚噼的原罪》是漫畫家Taizan5于2021年12月開始在「少年JUMP+」上連載的漫畫。
劇情大概是來自快樂星球的外星人章魚噼,意外地被不會笑的女孩靜香給撿到。
為了傳播快樂、也為了報答靜香投食的恩情,它掏出各種神奇的道具,試圖讓女孩變得快樂起來。
外星人隨手掏出各種神奇的道具,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哆啦A夢》。
但同樣是受到校園霸凌的主角,跟野比大雄不同的是,隨著故事展開,你會發現靜香在班級中遭受的欺負比想象中嚴重。
黑白線條的泥濘傷口,能很好地勾起了讀者的同情心。
然而章魚噼不是人,所以它理解不了解地球的社會,也無法去共鳴人的情感,即便靜香身上的霸凌痕跡再怎麼明顯,章魚噼也不明白發生了什麼。
第1話里飽受欺凌的女主終于尋求死亡解脫,給人相當的沖擊感。好在章魚噼擁有神奇的魔法相機,可以不斷回溯時間,幫助她回避各種不愉快的事件。
然而它想不到,靜香的悲劇來自于人性險惡,即便再怎麼回溯時間,也無法解決她身上的苦難,麻煩總是會隨之而來。
到了漫畫的第2話引入了角色「真理奈」,也就是欺凌靜香的施暴者,后續故事也開始對真理奈的家庭情況進行了補充。
我們都知道,隔壁日本的校園欺凌題材作品不少,不過絕大多數都是單純的看人不爽欺負著玩,很少有明確理由,或者有理由也很扯。
《章魚噼的原罪》的一個不算特點的特點便是,女二作為霸凌施加者的動機很明確。起因是靜香的媽媽是個風俗行業者,橫插一腳搶走了真理奈的爸爸,讓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破碎。
(家庭暴力)
(校園霸凌)
真理奈的母親也因此性格扭曲,不斷給自己女兒施加壓力。冤有頭債有主,女二拿女主撒氣肯定不對,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但對于還是小學生的孩子來說,她們沒辦法選擇家庭,也沒法抗爭大人,只能彼此傷害。
盡管故事是以外星人和小孩子的視角展開的,但是根本問題是大人們的原罪。就在很多讀者以為會按照日漫既定套路,作者會使用神奇道具讓兩人和解,開始「洗白」女二的時候,故事的第4話迎來了高能。
(正好是12月31日,相機一砸人就去了)
靜香與真理奈的沖突升級,為了拯救靜香,章魚噼情急之下使用了物理敲擊,施暴者就這麼離開了人世,靜香以一言難盡的方式換得了暫時的解脫。
諷刺的是,章魚噼此前嘗試的所有幫助都沒能奏效,反倒是失手除掉霸凌者以后,靜香的眼睛閃閃發亮,第一次流露出最真摯的笑容——「就好像魔法一樣」,她所期待的從來都是讓施暴者付出代價,徹底消亡。
女主角被拯救了,章魚噼終于理解了靜香,他真的很努力噼,這可真是一個治愈的故事噼!
……才怪。
放個滿臉是血的蘿莉很難讓人相信這是治愈吧。
隨著劇情推進,又一名新的角色進入視線,班級里一直默默關注著靜香的「東君」。東君因為擔心靜香,跟了過來,結果半路目擊了真理奈死亡的現場,但出于對靜香的好感,他決定幫助她隱瞞殺人事件。
而靜香似乎對此心知肚明,并開始操縱和利用東君,希望他替自己的殺人罪名。這時候觀眾讀者也應該意識到了,這個看似楚楚可憐、備受欺凌的女孩馬上要「壞掉了」,在她內心深處的黑暗要比預想中更加深邃……
盡管劇情又是無奈的問題父母、畸形的原生家庭、看爛的校園霸凌,多少有些煩膩了,可《章魚噼的原罪》還是靠著有如童話般清澈的表面,黑深殘到可怕的內容,早在去年12月連載初期,就吸引了不少網友的討論。
之后的一系列超展開又將讀者打個措手不及,毫不客氣的說,中間有一大半的劇情會讓人會心肺停止。反轉又反轉中,完美地呈現了兒童既殘忍又純真的兩面性,不免讓人聯想到「變身」、「玻璃珠」之類的互聯網傳說。
(不懂的話還是不要搜索了)
日本這邊,因為《章魚噼的原罪》漫畫在JUMP+是限時免費連載的,再加上每周更新的期待感,很容易就在社交網絡上口口相傳,勢頭相當迅猛,「JUMP+」上單日瀏覽量一度超過200萬。
而且原作并不是什麼長期連載的作品,相反,從去年12月開始,到今年3月完結,一共就出到了16話,故事短到一個小時就能看完,最終完結話吸引了大量讀者涌入JUMP+,甚至一度使得APP崩潰。
推出的實體版剛發售就被搶購一空,幾次再版也很快賣完。漫畫完結話放出后,作者緊接著就宣布商業化,引來網上各路漫畫業界人士感嘆,并發表評價。作為近幾個月的網絡話題作品,《章魚噼的原罪》幾乎重現了此前藤本樹《驀然回首》的盛景。
(上卷二手炒的火熱,下卷4月4日發售)
到這里,可能只是個常規的熱門漫畫介紹環節,然而小編在翻看日本網民評價的時候,意外的看到不少批評聲音,指責漫畫過度營銷,并把漫畫與另一部《100天后死去的鱷魚》聯系起來,稱又一起
「電通案件」。發生甚麼事了?抱著好奇心態研究了一番,小編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02
反商業的大眾情緒
「電通」是一家在日本,甚至全世界范圍都算規模龐大的老牌廣告公司,對日本人來說,基本等于「廣告」的代名詞。
「電通案件」這個詞近年來被用作陰謀論,批評一些看起來「本該」有吸引力而在社交網絡自然流行的作品,但實際上是由廣告公司、出版商、贊助商等為其提供資金,通過營銷策略來增加討論度,「使其看起來很流行,來進一步擴大讀者群體和銷量」的情況。
(網上還能找到這種反電通洗腦的書籍,雖然同樣也不靠譜)
英文里有個專門的術語叫Stealth Marketing(隱形營銷)。拿身邊的例子來講,就像國內的流量明星刷互動數據,直播平臺人數(熱度)注水,新游戲開服不管有沒有人都排隊到天荒地老等等……任何以隱秘方式進行的營銷手段。
這里指代那些假裝利用「業余時間」、在推特等處「私下」發表作品的創作者,實際上他們的作品已經提前跟資本談好如何商業開發,只是為了宣傳目的而在網上免費公開,并且有專門小號提高轉發量,以吸引注意力,營造網絡上很流行的假象——不管「電通」公司是不是真的有參與其中,只要有類似嫌疑就會引來批評。
巧合的是,「電通案件」同樣源于12月連載、3月迅速完結的一部網絡漫畫——兩年前曾在推特INS上相當火的《100天后死去的鱷魚》。
漫畫作者菊池佑紀每天一集在個人推特上更新,每篇四格頂上會有「第XX天」,底下倒計時「離死亡還有XX天」。就像一部日歷,以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生死為主題,描述了主人公鱷魚與他的朋友們的各種輕松日常事件,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是注定在100天后死亡。通過生與死的反差勾起讀者對日常生活的思考。
《100天后死去的鱷魚》當時在推特上吸引了220多萬的粉絲,它以一種相當意外的方式成為年度熱詞,帶動了話題討論超過2億次,熱度排行榜當年全世界第一位。
然而在3月20日晚7點20分公布第100話,也就是最后一話的同時,作者快馬加鞭宣布繪本化、電影化、以及各種聯動等一系列商業活動,由此引發了大規模的炎上事件,批評的人相當多。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典型的資本主義「花花世界」,很多人覺得挺美好,心向往之,然而不知道背后意味著現實的商業世界,萬事都離不開一個錢字。日本的流量變現邏輯又不太一樣,終究要落到實物銷售——比如我們日常消遣的日本TV動畫,特別是各種輕改、漫改的異世界動畫作品,本質帶有推銷原作、販賣周邊的廣告性質。
金錢至上的環境由此衍生一種逆反的獨特現象叫「嫌儲バイアス」,簡單來說就是反感金錢味(商業化)的偏見或者意識形態。日本互聯網上,有一股強烈的情緒導向,認為信息應該是免費的,互聯網應該是與現實商業世界切割的精神樂土。
(谷歌上搜作品名,前排的結果都不太友善)
《100天后死去的鱷魚》這樣一部免費作品閱讀到最后,突然轉手開始做起生意,讓那些認真閱讀并思考人生問題的讀者,一下子被拉回到商業的現實,沒有絲毫停頓,于是讀者覺得受到了背叛。
特別是廣告公司「電通」相關的一連串人物出現在了漫畫衍生周邊相關的網站上,給炎上事態添了一把火,恰好引發了日本網民對商業化營銷的反感。
(周邊只賣1日元,清庫存還是沒人買)
03
過早的商業化行為
回到《章魚噼的原罪》這部作品,漫畫火了以后,網絡上同樣也有相當多的聲音指責網絡上成片的漫畫推薦,懷疑「它們背后可能是由電通公司操控的,評價看起來一點也不自然」。
再加上原作在《JUMP+》的網絡漫畫APP上連載,完結后立馬宣布商業化,以及一系列運作展開,讓沉浸在劇情余韻的讀者根本沒有轉換心情的時間,很容易就能聯想到有傳統印刷出版業的力量推波助瀾,于是加劇了陰謀論的傳播。
(2月份就早早推出英文版,沖擊歐美市場)
(推出實體版)
(宣傳pv)
——這里之所以用「陰謀論」來形容,也是因為真真假假完全無法判斷。畢竟在一個處處要錢的地方,一部所有人都能在網上免費看的出版物,再加上每周更新帶來的臨場感,確實能刺激讀者的口碑傳播。
互聯網有如克蘇魯,它以極其復雜的拓撲結構與極其快速的信息流通涌現了一大批各種常人所難以理解的社群行為現象。你完全無法知曉下一個會火的是什麼奇怪東西,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火,背后是不是有什麼舊神、外神之類的力量在推動。
如此想來,那些把網絡口碑當作營銷污點的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信息高度發達下的受害者。他們對于網絡上傳播的、強加給自己的、試圖讓自己共鳴的信息,會有一種天然的抵觸情緒,如同自我保護機制。
就像是生在賽博朋克世界的智人,拼命想拋去無處不在的大數據煩擾。結果就是有這麼一批人,對于網上熱門的話題、免費作品統統產生懷疑,以為是資本的圈套。
如果你了解過日本漫畫市場的話,應該知道長久以來基本盤都在發達的實體印刷業。當然,現在日漫也在轉型web端,探索電子化的方式,類似《章魚噼的原罪》這樣網上免費的作品的現象一定會越來越多。
爭議也會隨之而來。就像有人說,謠言只能傳75天,人們愿意為社交網絡上的懸念,肯付出的耐心看來有100天。至于《章魚噼的原罪》之后能走多遠,還是要看本身質量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