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們是否有發現一個有趣的歷史現象:三國里所有人的名字都只有兩個字,除了復姓的人,不管男女的名都是單字。
因為在那時的人看來,名字有三個字的都是賤民。把時間再往前推,漢朝、秦朝的人名字,也大多只有兩個字。
從現代的古裝劇和古代的史書里不難看到,古人在稱呼自己時,會以名自稱。比如諸葛亮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說:亮以為,亮泣首,等等,沒見過三個字名字的人,這麼稱自己。
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的名字是三個字,但他不是官員,放眼三國的朝廷文臣和武將,幾乎沒有三個字名字的人。
那三國時期的人,為什麼會鄙視三個字的名字呢?一個原因是承襲秦漢,另一個則是王莽稱帝時改革的原因。
秦漢時期單字名字,多是由于文化和習慣,到了王莽這里,他頒布了新的法令,規定犯了法的人要將名字改為三個字以示區分,或者天生的賤民也要取三個字的名字,這樣一聽到名字,便知道此人是什麼身份。
先秦時期,社會上就流行單名,雙名不排斥,但不隨大流。《公羊傳》里提到了仲孫忌,這個仲孫忌原來叫仲孫何忌。
因為孔子笑他的名字是雙字,因此在修訂《春秋》的時候把「何」字給他省略了,說雙字的名,不符合禮法。
王莽建立新朝后,想用復古的方式顯得自己有文化,于是引用了《公羊傳》的觀點,頒布這麼一個法令來加強自己的皇權建設,如有不聽令者斬。其實,王莽此舉就是利用復古禮法來控制百姓而已。
王莽除了規定人取名的標準,連地名和外族人的稱呼都改了。漢人喊了多年的高句麗、匈奴,王莽硬是改成了下句麗和降奴,讓人啼笑皆非。
那王莽對名字的限制,究竟狠到什麼程度呢?他連自己的親孫子也沒放過。
王莽的嫡孫王宗很早就開始覬覦皇位,但爺爺王莽還健在,等他死后,還有父親,要等到父親也死,自己才能登上皇位。
王宗覺得等的太難受了,便私下制作了皇袍和皇冠,喜滋滋地穿上叫人畫了像,然后勾結外戚企圖謀反。
可惜篡位失敗,王宗畏罪自盡。王莽很生氣,即使孫子死了也不打算放過他,于是把名字給他改成了「王會宗」,以示他不可饒恕的罪孽。
其實,王宗原來的名字就叫王會宗,是王莽改制后,才去掉了會字,因為犯謀逆罪,王莽把名字給他改回去,所有人便知曉王宗是個罪人了。
新莽政權被推翻后,一部分人由于習慣,仍然以單字命名,可這不是絕對。漢光武帝的兩任皇后:郭圣通和陰麗華也是雙字的名字,只不過,東漢劉家宗室,沒有再以雙字起過名字。
三國沿襲的全是東漢的習俗,自然雙字名的人就少。但是也有人搞特立獨行,比如田豫有個兒子就叫田彭祖。
彭祖是傳說中活了八百多歲的人物,可能是田豫愛子心切,希望他長命百歲,便給他起了只這樣吉祥的名字。孫權也不走尋常路,給長女取名叫孫魯班,次女取名叫孫魯育。
王莽改制的荒唐法令,對人們取名有一定的影響,但不大。古人起名都有此習慣,尤其是皇室。一是為了避諱先人,二是字少叫起來朗朗上口,可以顯示皇家的威嚴。
再者,古人除了名字,還有字和號。比如劉備字玄德,關羽字云長,在稱呼上,有時字和名混著叫,其實跟取了個雙字的名也沒多大區別。
從周朝開始流行單字名后,這個取名字的習慣流傳了上千年,絕非王莽改制的功勞,而是普遍的歷史現象。
晉朝建立后,胡人入中原與漢人混居,人的名字也漸漸偏向雙字。看晉朝的皇帝司馬德宗、司馬德文就知道,名字文化發生了改變。
十六國的皇帝來自各個民族,前涼也出現了三個字名字的皇帝,如張重華、張天錫等。
隋文帝統一天下后,名字文化的改變更大,李淵的兒子們個個都是雙字名。宋朝、明朝、清朝的名字,更加放開了,似乎再沒人遵守周朝取名的傳統規矩。
到了明朝,朱家人除了朱標和朱棣,起名全是三個字。清朝的漢人起名就更隨意了,比如張廷玉、劉統勛、李鴻章、曾國藩等等。
所以,三國的人物名字都是兩個字,只是因為秦漢文化的延續,一旦和少數民族的通了婚,一起居住過,以前刻板的禮法文化便去掉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