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結賬你在煮濃湯
這是故事最后的答案
這兩句 到底什麼意思?

《看我七十二變》是蔡依林加入索尼后的首張個人專輯,這張專輯對蔡依林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1)這張專輯是在非典時期創作、制作、企劃、錄制、發行的國語專輯;
(2) 這張專輯幾乎把當時能請的「牛人」都請來了,比如孫燕姿御用的海爾兄弟李偲菘,如日中天的天王周杰倫、四位填詞巨匠(方文山+李焯雄+陳鎮川+易家揚),他們每個人都在為蔡依林量身打造超乎預期的多元化專輯,所以這張專輯的制作人也是多人合作的,但專輯主題不變(七十二變);
(3) 如果沒有這張專輯奠定下的質量、口碑、調性,那麼蔡依林很可能就會flop下去。
但蔡依林是幸運的,這麼大大咖沒有白請,這張專輯中的11首歌曲平均質量很高,而且彼此風格既有傳承也有獨立標簽,在當時是華語樂壇一道絢麗的風景。自此之后蔡依林一路順風順水,以前有樂評人經常強調一件事:如果沒有這些大咖,如果沒有周杰倫,就沒有今天的蔡依林。
然而就是這麼棒的一張專輯,最深得我心的依舊是周杰倫寫的三首含金量極高的歌曲:《說愛你》+《布拉格廣場》+《騎士精神》,其中《布拉格廣場》以歐式文藝的地理坐標命名吸引了不少穿著校服的校園文青,這一首歌僅靠名稱就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少年對遙遠布拉格的幻想,當年地理課轉著地球儀就是為了找到布拉克在哪里,找到了之后又想知道這地方離我有多遠,然后翻詞典看捷克的歷史...
這就是流行音樂的魅力,它會驅使一個少年用盡一切辦法查找有關歌曲的背景資料,試圖讓自己可以置身在那個有些仙境迷離卻又真實可觸的《布拉格廣場》,只為背對著夕陽俯身喂喂鴿子。
在轉場音效的使用上,我記得鐘興民老師說過,采取這樣的編曲策略是因為他想到了「變臉表演」,所以在歌曲的間奏處聽到幾種不同風格的歐洲街頭藝術表現形式(有器樂演奏也有群眾跳舞),鐘興民利用「穿梭」的音效達到了切換不同場景的目的,這種手法在流行歌曲里可以用「罕見」形容。
《布拉格廣場》的前奏設計以豎琴搭配鼓組的方式形成了猶如「掀開瀑布發現水簾洞」的奇妙效果,豎琴音色是極易產生「液體滑落」的效果,給人一種美輪美奐步入仙境的錯覺。

為什麼鐘興民老師會大量使用手風琴呢?

這首歌的核心旋律在蔡依林的副歌部分:
在許愿池投下了希望2 712 232 11
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1 671 121 77
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2 222 24 3 23
布拉格的廣場無人的走廊123 123 343 22
我一個人跳著舞旋轉2 712 232 11
不遠地方你遠遠吟唱1 671 121 77
沒有我你真的不習慣7 #567 717 66
對了,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把速度放慢(80左右)試著用鋼琴、吉他(尼龍弦)+口琴、大提+豎笛去自行演繹一下《布拉格廣場》,效果會很浪漫。

先看RAP部分:
裝飾著歌特式教堂
誰誰誰彈
一段一段流浪憂傷
順著琴聲方向看見
薔薇依附十八世紀的油畫上
在旁
靜靜欣賞
在想
你的浪漫
在看
是否多久都一樣
a a fu shou
a a fu shou
yap so so sorry
so so so
Moderato
Andantino
Portmento
Fortissimo
盜賊他偷走
修道士說No
夢醒來后我
一切都都沒有
仔細看這句:「琴鍵上,透著光,彩繪的玻璃窗,裝飾著歌特式教堂。」
如果我用最路人的方式表達這句,那麼效果是這樣的:「教堂上裝飾著彩繪的玻璃窗。」
自行對比吧,其實這就是方文山最常用的填詞技巧之一,這里具體不展開。
而「一段一段,流浪憂傷,順著琴聲方向看見薔薇依附十八世紀的油畫上。」這句則是方文山抓取景物落地紙筆的能力體現,他始終是在運用自己的視覺捕捉去給聽眾呈現可以直觀聯想的「畫面」。

至于Moderato/Andantino/Portmento/Fortissimo的梗,我只能說方文山真是朵填詞界的奇葩,不過這也側面體現了方文山對古典和復古的理解程度,如何在填詞中嫁接但不生硬,這就是差距。
希望十多年后的今天,縈繞在你我耳畔的不應是那句被莫名流行且用爛的流行語,而是那些由多人合作所傳遞出的齊心合力與奇思妙想,他們的行動表面上只是為重新出道的蔡依林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可實際上他們在那時已經成為了華語歌壇天馬行空的潮流領袖與探索者。他們的努力、成果、對待音樂的態度,不但值得我們用青春去裝飾,還值得我們敬佩和贊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