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武林」,已經不是過去的「武林」,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武林」已不是過去的「武林」,如今的武林,還有沒有真正的高手?答案,當然是有的……
其實,在華語影壇就隱藏著9位真正的武林高手。
他們都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要麼師出名門,受過嚴苛的苦練,傳承于嫡系;要麼在武術界,有著極高的輩分,有著看家的獨門本領,被業界公認,有些人甚至連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吳京,這樣的大咖,都要敬畏三分,是「宗師」級別的。
1930年,大圣劈掛門宗師耿德海南下香港,在石板街成立民眾國術社,將一身武藝傳予嫡傳弟子陳秀中。
后來,陳秀中將大圣劈掛門武學發揚光大,并收下了眾多徒弟。
陳觀泰的祖父與耿德海是至交,他因此得以拜入陳秀中門下,盡得其真傳。
1967年,學成之后的陳觀泰進入演藝圈當武行,在劉家良和唐佳身邊任武術指導。
他參演的首部電影是1969年的《八步追魂》,嘉禾成立后,他又轉投鄒文懷麾下任武術指導。
同年5月,新加坡舉辦東南亞國術比賽,香港的各大門派亦紛紛派出代表報名參賽。
陳觀泰代表大圣劈掛門參戰,在輕量級甲組的比賽中以5戰全勝的成績奪得冠軍,可以說一身真功夫是經過實打實驗證的。
消息傳入香港后,陳觀泰也迅速成名,得以進入邵氏并成為張徹的弟子。
陳觀泰進入影視圈至今55年,參演了160多部影視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從男一號演到戲份不多的配角,但他對電影的熱情絲毫沒有減退。
這些年陳觀泰與徐浩峰結緣,參演過徐浩峰的多部電影,雖然年邁卻仍在影視圈發光發熱。
我們前面說過陳秀中門下弟子眾多,除了陳觀泰外,高雄亦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一位。
他原名叫何耀深,比陳觀泰小2歲,1947年出生于廣東中山,后移居香港拜入「馬騮王」陳秀中門下,尤其擅長「大圣拳」主攻下三路,以及七十二把擒拿主攻關節。
1968年,高雄進入邵氏任龍虎武師和替身演員,1969年參演鄧光榮的電影《紅燈綠燈》,這是他的第一次銀幕亮相。
高雄和陳觀泰一樣,54年來一直留在影視圈發展,每個角色不管戲份多少都用心演繹。
他曾在麗的電視台參演過經典劇《仙鶴神針》,也曾在TVB參演過《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等多部武俠劇。
就相貌而言,高雄適合扮演一些執著認真的角色,無論是正面主角還是大反派都能勝任。
比如在電影《生死決》中,他就成功塑造了陰險狡詐的伊賀派忍者首領金田八和尚;而在ATV電視劇《精武門》中,他塑造的霍元甲至今仍是觀眾心中的經典形象。
近年來高雄在內地影視圈的發展有回春的跡象,他在《鬼吹燈》系列電視劇中飾演的了塵長老,以一頭銀發和莊重的形象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釋行宇是少林寺出身的動作影星。
別看他是1978年出生,輩份卻極高,按照「德、行、永、延、恒」的輩分排序,比釋永信還要高一輩。
他俗名叫張淑武,12歲皈依少林,拜在武僧隊總教頭釋德揚禪師門下習武,就改叫「釋行宇」,是少林寺第32代弟子。
有人就要問了,釋行宇怎麼又叫釋延能,還叫釋彥能呢?
這其中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釋行宇于2004年被周星馳發掘,參演電影《功夫》,在片中飾演苦力強,展示了「十二路譚腿」,從此一舉成名。
其后釋行宇在影視圈一直髮展得很不錯,參演了不少電影,演的多為打手。
2010年參演電影《新少林寺》時,釋行宇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由于他的輩分太高,少林寺的師傅們覺得他參演這部電影不合適。
為了能夠出演這部電影,釋行宇在征得釋德揚禪師同意后,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釋延能」,也就是從第32代弟子降為第34代弟子,才得以出演電影。
但后來釋行宇很不喜歡「釋延能」這個名字,就索性改成了同音不同字的「釋彥能」。
釋行宇這幾年新片不少,不僅在王晶執導的《新倚天屠龍記》里飾演成昆,還以男一號的角色主演了《九龍城寨》《鬼手神槍》等多部網大,發展中規中矩。
在電影《功夫》中,為了湊齊「南拳北腿」,周星馳找到了「十二路譚腿」釋行宇,又找了「洪家鐵線拳」趙志凌。
在電影中,趙志凌飾演的裁縫師傅表面上是個娘娘腔,實際上卻是個隱藏的洪拳高手,這洪家鐵線拳源自洪熙官,出自南海武術家黃飛鴻。
黃飛鴻的得意徒弟林世榮于30年代遷居香港,在洛克道開館授徒,并著有《鐵線舉》、《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三部拳書。
趙志凌的父親趙教和劉家良的父親劉湛都是他的門下徒弟,因此這兩位都是洪家拳的嫡系傳人。
趙志凌從小修煉洪家拳,有過硬的功夫底子,他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進入電影圈,參演過30多部電影,但其中大多都是扮演配角,或客串一些小角色。
自從2004年與周星馳結緣之后,他還參演了《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魚》。
演電影是趙志凌的一項愛好,他至今仍然活躍在銀幕上,無論角色大小皆認真演繹。
而在電影之外的武術界,趙志凌已經是世界聞名的人物,其創立的國際趙志凌洪拳總會全球弟子超過20萬人,在國際上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上面已經提到,洪家拳的嫡系傳人中最為出色的人物,除了趙志凌,還有劉家良。
1948年,劉家良的父親劉湛帶著一家人移居到了香港,其后不久他就投身于電影圈。
而劉家良也在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在電影公司當龍虎武師,學到了很多拍電影的技巧。
50年代劉湛和劉家良父子二人找到了粵劇小生關德興,創作出了數十部「黃飛鴻」系列電影,曾經轟動一時。
而到了60年代末,劉家良轉投邵氏,成為邵氏的王牌動作指導,為邵氏工作了近20年,打造出無數經典動作電影。
在此期間,作為洪家拳大師,劉家良也在圈中招收了不少名噪一時的徒弟,比如侯耀宗、惠英紅、黃杏秀等。
1985年邵氏停產,劉家良也不得不選擇離開,也開始和圈中大牌動作明星有了合作。
和李連杰合作的《南北少林》、和洪金寶合作的《群龍戲鳳》、和成龍合作的《醉拳2》,都是至今仍然深受觀眾喜愛的經典動作電影。
2005年,劉家良在參演徐克電影《七劍》時染上肺炎,竟一直無法完全治愈,2013年6月25日因病情加重,在香港逝世,享年79歲。
「南拳」包括洪拳、蔡李佛拳、詠春拳、南枝拳等傳統拳種,是明代以來南方拳種的總稱。
歷來南方武者能得以修習其中一二種拳法已是非常了不起,80年代卻出現過一位盡數掌握南拳各拳種要義的高人,他就是廣東廣寧武術家邱建國,人稱「南拳王」。
當年邱建國曾代表廣東武術隊連續六屆奪得全國武術比賽的南拳冠軍,因此得到「南拳王」之名。
在《少林寺》掀起功夫武打片熱潮之后,中華文影業公司力邀邱建國主演為他量身訂做的電影《南拳王》,于1984年上映,和《少林小子》并稱當年功夫片雙璧。
作為展現南方拳種的電影,《南拳王》中亦加入了賽龍舟和粵劇戲班等嶺南特色傳統文化的內容,文化內涵十分深厚。
邱建國成熟穩重,舉手投足頗具宗師風范,得到觀眾的認可。可惜本片之后邱建國參演的幾部電影都是演配角,白白浪費了大好青春。
90年代徐克與李連杰合作《黃飛鴻》時,李連杰打電話邀請邱建國加入,飾演片中的反派沙河幫主。
這次演出令觀眾看到他扮演反派的演技潛力,只可惜邱建國未能在影視圈好好發展,1998年4月拍戲中途就被查出鼻咽癌,因手術失敗年僅37歲就去世了。
螳螂拳宗師于海是山東煙台人,因其家庭信奉基督教,童年時曾用名于天堂。
12歲那年,于海拜七星螳螂拳大師林景山為師,在其門下學習螳螂拳,盡得其螳螂拳、大刀、劍術、六合棍、梅花槍真傳,后于1958年加入山東武術隊。
于海悟性甚高,他不滿足于從師父處學來的螳螂拳法,而是決定大膽創新。他通過平時逗弄螳螂來觀察螳螂的動作,以此改良自身的拳法。
經過多年努力,于海創造出一套自己獨有的螳螂拳法,在武術界極具盛名。
時間來到80年代,于海幸運地被張鑫炎導演選中,參演電影《少林寺》,在片中飾演曇宗師父。
于海一身正氣,又慈眉善目,將這個人物塑造得入木三分。與此同時,由于劇組并沒有配備動作指導,于海還擔任片中的動作設計。
《少林寺》的成功也讓于海一舉成名,其后他又參演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太極張三豐》,與李連杰有過4次合作。
同時,于海也有過自己主演的代表作《通天長老》,在《功夫小子闖情關》中也有過精彩表現。
于海老師螳螂拳有多厲害?
吳京曾有過一次這樣的自述,在拍攝《功夫小子闖情關》時,于海老師與「拳王」周比利,有過一次切磋,以「腿硬」見長的周比利,對戰于海的螳螂拳,兩人打成平手,事后原本套招堅持不用護具的兩人,再套招紛紛戴上了護具。
能和周比利難分高下,可見于海螳螂拳有多硬。
《少林寺》除了捧紅了李連杰、丁嵐、于海之后,也捧紅了飾演大反派王仁則的于承惠。
當時正在寧夏武術隊當武術教練的于承惠已經40多歲了,卻依然十分強壯。他潛心于劍術的研究,對身邊事一向不聞不問,人稱「劍癡」。
張鑫炎導演再三邀請之下,于承惠也同意參演《少林寺》,在電影中他展現了自己平生所學最靈動的劍法,其中以一套醉劍最為觀眾稱道。
但于海最為得意的還是他獨創的名為「螳螂穿林」的雙手劍法,使早已失傳的雙手劍再次出現。
于承惠同樣參演了《少林寺》、《少林小子》和《南北少林》三部電影,他也有自己主演的《黃河大俠》。
在內地,每當電影中需要一個劍術很厲害的高手角色,那些導演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于承惠,他也因此一直活躍在影視圈中。
2012年,于承惠與導演徐浩峰結緣,參演了《倭寇的蹤跡》和《箭士柳白猿》,在片中盡展其生平所學。
可惜在拍攝電視劇《清廉魏征》時,于承惠因感染肺病去世,終年76歲,這部電視劇因為他的離去而停拍,至今仍未能完成。
導演徐皓峰曾在一次采訪中,追憶于承惠的江湖往事,在拍戲時,70歲的于承惠曾遇青年挑釁,結果于老師一拳一個,快速解決戰斗。
最后講一位內地名氣最大,也是最為傳奇的武林中人,他就是民國武術泰斗「千斤大力王」王子平。
作為高手中的高手,王子平參演的卻不是功夫電影,而是拍攝于1962年的喜劇片《大李小李和老李》,在片中扮演一位太極拳老師。
出生于1881年的王子平是回族人,自幼習武,拜魯人楊洪修為師,對查拳和太極拳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其職業是傷科醫生。
1919年,王子平曾經于北京中山公園遇到在此設擂的俄國力士康泰爾,因而向其挑戰并大敗之,從此名氣大震,與佟忠義并稱「滄州二杰」。
其后,王子平還曾打敗過阿拉曼、馬志尼、沙力文、柯芝麥幾個來自西方的大力士,因此得到「千斤大力王」之名。
戰爭年代,王子平曾在陸軍部馬子貞的部下任武術教練,又曾來往于北京、天津、濟南、張家口、南京等地,在西北軍中教授武術。
參演《大李小李和老李》時,王子平已經81歲高齡了,但氣質上仍然不減當年。
雖然以當時的條件,拍出來是一部黑白片,王子平的仙風道骨和靈活的身手卻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曾經在我們的華語電影中留下足跡的9大武術家。
其中大圣劈掛門出身的陳觀泰、高雄,以及少林寺出身的釋行宇仍然活躍在電影圈;趙志凌、于海則由于年齡的關系,已經處于隱退的狀態。
而邱建國、劉家良、于承惠和王子平這幾位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劉家良和于承惠都對功夫電影做出過非常大的貢獻;而曾經打敗過西方大力士的王子平,則無疑是這其中輩份最高,也是最為傳奇的一位。
我們說「武林高手」,并不是說只要有身真功夫,打遍天下無敵手。
更重要的,是武林背后的俠義精神,真正的武林高手往往胸懷天下,心系蒼生。
新時代下也許不再需要門派之間比武爭霸,但那份千古傳承的俠義,不能丟。